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中国蘑菇云 > 第 1 章 美国的核威胁与核遏制
第3节 美国的另一个担忧

美国的另一个担忧是,中国的核试验将对正在进行中的苏、美、英三国关于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产生不利影响。而同一时期的法国明确拒绝签署核禁试条约,美 国政府却一言不发。这也看出美国的核禁试也好,核不扩散也好,都不过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幌子而已,是其核威胁与核遏制战略的华丽外衣罢了。因此,对于美 国的双重标准,苏联提出了质疑。苏方认为,拥有核武器后的中国,只可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尽管当时中苏已经严重分裂,但是其判断仍不失客观公允。 然而,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苏方的劝告,仍然一如既往地筹划各种解决方案,以遏制中国的核计划进程。

  1962年9月24日,腊斯克批准了麦科恩的《影响中国核爆炸后世界舆论的计划》。在该计划中,麦科恩建议美国应着手进行公开和隐秘的国际舆论工作,安定国内公众与国外盟友,减低中国核爆之后的强大冲击力。

  在重视舆论宣传"软手段"的同时,美国有关部门则积极谋划武力行动,试图阻止中国的核试验。196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 鉴于中苏已严重分裂,应争取与苏联方面合作,求得由苏联单方面、美苏联合或者至少由美国单方面行动而得到苏联默认等军事解决方案。1964年7月15日至 8月5日,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谈判签署核禁试条约,接替遇刺身亡的肯尼迪的约翰逊总统一再指示美方代表艾夫里尔·哈里曼,暗中打听苏联对中国发展原子 弹的态度,并呼吁苏联与美国协同行动,制止中国的核发展计划。早在1964年4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的专家罗伯特·约翰逊就起草了《对共产党中国 核设施直接行动的基础》的备忘录,明确提出由美国单方面实施空中打击、与苏联合作共同行动或委托第三方(台湾)进行武力攻击等多项方案。并对各项方案的可 行性进行了分析,大致如下:

  1.公开的非核性质的空中打击(假定单靠美国执行)。为把中国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摧毁到需要完全重建的程度而必须采取"相对沉重"(即没有限制)的非核空中打击。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打击水平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2.美国试图使自己摆脱干系的任何特别努力都很容易被人发现。

  3.利用在中国的特工进行秘密进攻。由于缺乏这类条件这一点已被否定。

  4.空投破坏小组。结论是一支一百人的破坏小组能够制服中国核基地的警卫部队并毁坏核设施,但要完全彻底摧毁它则很困难。

  备忘录没有讨论利用导弹、空军或破坏小组使用核武器进行摧毁的打算。

  备忘录还提到必须注意的以下几点:

  1.关键性设施的位置尚不十分清楚(苏联的合作或许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2.苏联的合作与默许将不大可能,这种不可能的程度取决于(中国发动)进攻的环境。

  3.就目前正在考虑的摧毁可裂变物质生产设施而言,其后果至多持续4~5年的时间。从长远影响来看,还必须摧毁其研究设备和研究人员。

  4.与公开的摧毁行动或被曝光的秘密摧毁行动相关联的,是一些实质性的政治代价:

  (1)在缺乏明显挑衅行动,如中国炫耀核武器或入侵东南亚的情况下,美国在政治上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2)在摧毁行动中,要找出核不扩散方面的理由。

  (3)我们贬低中国核能力的做法,将使我们更难说明摧毁行动在政治上是可取的。

  (4)如果与此同时采取一些影响核能力的其他措施如[有核国家]就停止可裂变物质生产达到一致的话,制止核扩散的理由就更加充分,摧毁行动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备忘录得出的结论是:"(中共核)能力并未重要到足以说明采取行动是正当无误的,因为这种高度的军事冒险,将会付出相当沉重的政治代价。"

  但这份备忘录并没有否定对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或者寻求与苏联合作行动等方案的可能性。

  1964年9月15日,总统约翰逊、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乔治·邦迪、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克库恩等最高决策者 在白宫开会,又讨论了与苏联协同行动的可能性。美国诱使苏联反对中国发展核武器,并极力希望得到苏联的配合。但是,这些想法遭到了苏联的婉言拒绝,苏方表 示,进一步扩大禁试条约才是较为现实的政策选择。当然,苏联的拒绝有着很现实的考虑。虽然中苏在国家利益上有冲突,但一旦对中国发动哪怕是一次微小的攻 击,必定会引发中苏之间的战争。再说,中苏毕竟是邻国,报复行动的规模很难控制,中美相距遥远,中国人鞭长莫及。在苏联这种国际关系中的老手看来,美苏联 手的结果受害的只有苏联,它又怎么可能为了美国的利益牺牲自己呢!

  而国际形势的波诡云谲之处正在于此。当1969年中苏之间发生边境冲突,苏联又回头想联合美国打击中国的核基地时,美国正酝酿和中国改善关系。这次,拒绝的一方易位,换成了美国。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完成了首次原子弹试爆。虽然美国政府事前已经处心积虑地做了不少舆论宣传工作,但这一事件仍然引起美国上下 极大的恐慌。美国《国家评论》等右翼报刊鼓吹"摧毁、彻底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摧毁中国的现有核设施"之类的文章成了热门话题。美国盟友对此反应也十分强烈。 为此,约翰逊总统要求立即出台一项全面防止核扩散的政策,并建议由前任国防部副部长罗斯韦尔o吉尔帕特里克牵头,组成一个应急小组处理此事。11月1日, 由10人组成的吉尔帕特里克委员会,即"核扩散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在1964年12月1日、12月3-4日和1965年1月7-8日,连续召开了三次 全体会议,并于1965年1月21日,向总统提交了一份建议报告。该报告提议专门召开高层会议,结合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和远东盟友的利益,全面重新评估对 中国的政策。同时,由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官员拉斯詹斯为该委员会起草一份《摧毁中国核武器设施》的评估报告,仍然鼓励进一步对中国核设施采取直接军事行 动。

  1969年尼克松上台时,中苏已经交恶,中国自己也具备了制造核武器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被从"中苏集团"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为一个打击目 标。其中战略上的变化,是由摧毁敌人来赢得核战争为唯一选择,增加了通过"核威慑"来控制战争升级的可能,甚至"不排除用核武器来回应常规侵略"。

  直至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才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中国被移出了"统一作战行动计划"(SIOP)。因为这个时候,美苏冷战升 级,中美关系则相对缓和。但对中国的核威慑与核遏制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制订了单独针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这种状况至今仍没有本质改变。且在苏联解体后,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尤其随着"中国远程核导弹力量不断现代化的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在美国核打击计划中的地位不断被强化。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的钥匙掌握是在美国人手中。中国要做的就是承继先辈们开创的、已经被实践证明高效的"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经验,不惧核威胁与核遏制,默默坚持,做厚自己的"和平核盾牌"!

(未完待续)

《中国蘑菇云》

作者:孟昭瑞 文/摄影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第一版

定价:35.00元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