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大事件

  最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则消息:中国考古研究所的原所长季常林因病退休,接他位置的据说是个未满三十岁的年青人,此前对他的资料世人一无所知,直到季常林因病住院,此传言才不胫而走。此则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有不少人质疑,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说这句话主要是因为在考古界的大多数是过了四十岁的,他们都是在这个行当上干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了。现在的问题所在是他能胜任这个岗位吗?
  尽管社会上各种猜疑和流言,如雪花一样漫天飞,但考古研究所方面却未出来作任何回应,这更加引起的人们的兴趣,这便成为了这一时期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此时又有人出来说了,考古研究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炒作,以此来提高他的社会地位,以及它在大众中的声望,这都是人们无聊时光的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究竟内幕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不管考古研究所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般老百姓来说,只是无聊时的一种消谴罢了。
  某日。早上八点,考古研究所。
  所长办公室,门紧闭着。
  一个穿着职业装的女人敲了三下,便推门进去了。
  “孟所长,这里有一份文件,你签一下字。”女人把手中的文件递到桌上,指着签名的地方。


  她口中的所长在签名处写下——孟关龙。此人便是最近传沸沸扬扬的新任考古研究所所长,看他相貌平平,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一点没有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考古人的那种邋遢,而他穿的西装一尘不染,笔挺而看上去特别精神,或许这正是未来中国考古人所应具有的精神风貌吧。
  “小郭,我上次叫你找的资料找到了没有?”孟关龙低头签字,一边说。
  “哦,找到了,待会儿就拿来给你。”小郭说
  “好的,尽快啊,签好了。”孟关龙放好笔,一张微笑地脸庞。
  小郭拿回文件,抱在胸前,欲言又止。这个表情恰巧被孟关龙捕捉了。
  “还有事吗?”孟关龙和蔼地问
  “所长,最近社会一直在流传有关我们研究所的流言蜚语。”
  “这个我知道啊。”孟关龙微笑着说,“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吗?”
  “可是……可是那些传言,对你不利啊。”小郭担心地说,促紧了眉头。
  “随他们去好了,嘴长在他们脸上,我又管不着。”孟关龙坦然地说,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饮水机旁,取出一个一次性杯子,倒了杯冷水,“就让他们说去吧,我们就当什么也没听到,这了一段日子,他们就人淡忘了。”
  小郭听孟关龙这么一说,心中的疑问确轻了不少,“可我还是担心,现在各大报纸天天都在议论,而且是头版头条。”
  “是嘛,那我现在不就成了明星了。”孟关龙说,有点自我嘲解的意味,“他们那些人呐,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闲得无聊,拿这事来消谴,见得多了,就不觉奇怪了。”
  “也许是吧,”小郭说,“不就是说你太年轻了点嘛,用得着这么大篇报道吗?是他们不知道内情,胡乱猜测,本来的好事一桩,经媒体一说,全变成坏事,现在的媒体啊真不负责,捕风捉影,只听片面之词。”
  “你就不要再说他们了,他们为了增加销量,不得不这么做,做任何事啊都有他的潜规则,等你明白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我就是不明白。”小郭赌气说
  孟关龙重新坐回位置上,将水杯放在电话机旁边,打开抽屉,拿出二十年前的一份《人民日报》的报道,一个醒目的标题“五大顶尖考古专家集体失踪”,下面的内容大致是说:这五位专家就是当年去敦煌考查的,可是五年后,他们在清理敦煌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五人起了贪念,于是私藏了这分藏宝图,后来就消失,至今二十多看过去了,杳无音信。
  “所长你在看什么呢?”小郭问道,伸长了脖子。
  “一份旧报纸。”孟关龙说,抬起头来,“没其他事的话,你先出去做事吧。”
  “好的,那我出去了。”
  “哦,等一下,把我上次叫你找的资料送过来。”
  “知道了,我马上就送过来。”
  小郭出去了,轻轻关上门。
  五分钟后,小郭又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文件袋。
  “给,所长,这是你要我找的资料,都在里面了。”
  “谢谢你啊。”
  “不客气。”
  孟关龙打开文件袋,取出一叠厚厚的印刷纸,一页页地看过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