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重耳在外流亡19年,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如愿以偿,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成为晋国新一代的君主。这对重耳来说,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但重耳一回到国内,就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宫里宫外总是阴森森的,似乎有某种危险萦绕在他的周围。那么,重耳的感觉对吗?这会是什么危险呢?

  

  一场阴谋正在向他袭来。这可以理解,晋献公手下好多公子,重耳、夷吾,太子申生,还有就是奚齐、卓子,各有各的势力,这么多年,盘根错节,尤其是重耳的敌对势力,现在这些人好多跟他有仇。重耳刚刚回来,立足未稳,最危险。所以重耳回来以后就感觉到气氛不大对头。但这也没办法,找不到把柄。

  

  有一天,重耳在宫里,看门人向他报告说有一个叫寺人披的人求见。重耳一听,寺人披,这狗奴才还敢见我,有这个胆子,有这个脸皮!来得好,我正想收拾收拾他!于是,重耳就对守门人说:一字不落地传我的话,好你个寺人披,当年我那个糊涂的父亲传令,让你到蒲去杀我,我父亲传的是一天完成,你当时就到了。后来,我跑到北狄,我跟着北狄人一块儿去到渭水附近去狩猎,晋惠公,我们那个刚死的君主兄弟,他发了一道命令让你去刺杀我,给了你三宿的工夫,一个晚上过了,你就到了!你怎么那么快啊?这些都是你干的吧?今天你还来找我,你脸皮真是够厚的!所以我请你滚,能滚多远滚多远!

  

  这话传出来了,寺人披的那张宦官特有的脸,抽搐着,冷笑着,他就站在那儿说:我以为你流亡了19年,做君主的道道,你已经明白了。结果你还是不明白,看来你还得接着出奔!

  

  这话说出去以后,寺人披稍微停一停,接着就讲道理。他的理论很周密,他说:我是君主的人,君主让我杀谁,我便杀谁,我管你是公子还是平民,我管你是在蒲还是在狄,君主的命令就是我的职责,我还分几天、分几宿?你做君主,你没有要杀的人吗?你没有执行命令的人吗?好,你让我滚,那我就滚。但是我请你记住,你要是这个态度对待许多人,那你要大祸临头了!

  

  重耳听出他话里有话,赶紧把他请到宫里,给他让了座位,向他询问。原来吕甥、郤芮在准备一场阴谋——放火烧宫廷。时间、谁来点火,都定好了。他们的计划是火起了以后,吕甥、郤芮就带着自己那些死党来宫里,明是救火,实际是杀重耳。重耳一听这个消息,当时就把寺人披当年怎么就砍他的袖子和在渭水暗杀他的事忘掉了,而且还感谢他。

  

  现在太危险了,宫廷就是坟墓,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给秦穆公送信。送完信后,重耳带很少的人,趁着夜晚离开宫廷,来到秦国境内的一个叫王城的地方,跟秦穆公秘密会面。

  

  三月的月末,宫廷果然起了大火,吕甥、郤芮果然带着人就冲进宫来了!他们到处都没有找到重耳。当时火还没烧完,他们判断,重耳肯定是往秦国跑了,就去追,一直追到快到秦国的地界了。秦穆公早料到他们会追到这里,就在黄河上张着个口袋等着他们。这一行人来了以后,口袋一扎,全部逮起来,就地处决,以绝后患。晋国的局势,经过这次事变以后,才算是真正稳定下来,重耳也才真正成了晋国君主晋文公。

  

  好事就连着来了。晋文公流亡北狄的时候,有个老婆叫叔隗,她还给晋文公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2年,关系很不错。准备到齐国去流亡之前,重耳就说:我这一走,你等我25年,25年我还没有回来,你爱嫁谁嫁谁!叔隗笑了:25年以后,我都成了棺材瓤子了,谁还要啊?我还是等着你吧!现在,叔隗也带着儿子来到了晋国。不但如此,秦穆公为了加强秦晋之好,将公主文嬴嫁给了重耳。又得儿子,又得老婆,还是当君主好啊!

  

  当重耳的权力稳定以后,很多人觉着,寺人披那种缺德的东西都能在晋文公那里得了志,自己当年对晋文公也不错。于是各种觉得对重耳有恩的人都来打秋风了,其中有一个人名叫竖头须。这人地位不高,是个管理仓库的,“竖头须,守藏者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当年他想跟重耳一块儿走,没走成,就接着看仓库,他监守自盗,偷了不少东西,准备赞助重耳回国,但是这点儿东西重耳没有接到。他琢磨着,我这一番热情,也是恩哪!他也来见重耳。重耳那天正在洗头,报门人说:来了个叫竖头须的,见不见?重耳说:竖头须?想不起来,就说算了,不见了,就说我正洗头呢!

  

  结果消息传到门外,竖头须就说:对啊,君主现在正在洗头,他脸朝下,所以他的心也反着。这话表明他是一个尖牙利齿的人。竖头须又说:他的心既然反着,想问题也就反了。所以呢,现在他觉得好的,都是跟着他一块儿流亡的,像我这在家里等着他的,偷了东西准备给他的,心向着他,没机会表现的,算得了什么呢!我走了!他这样一说,晋文公马上改变态度,头也不洗了,出来见竖头须。

  

  晋文公这个人性情上,并不是说很厚道,但是,耳朵管用,能听言语。凡是对他不利的,对他争霸不利的,对他做君主不利的那些事他都能明辨。这一点上他很乖觉。他对竖头须都能改变态度,竖头须这种人都能在他跟前得好,来打秋风一定少不了。史书记载的不多,可是想一想,史书记载事情,总得挑选有意义,有代表性的,一般就不载了。这样想,到他跟前打秋风的、揩油的、沾光的,大概也净是些什么寺人披、竖头须之流。晋文公呢,对这些人也是又赏又笼络。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