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第一章
-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驾崩之后,晋国爆发了一场惊天政变,这场变故将晋国公子重耳推到了历史前台,他获得了一个登上王位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然而,在晋国内外一片支持声中,重耳却决意不接受王位,晋国的另一位公子夷吾却顺势登上王位,成为晋国的新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惠公,他的上台立即给重耳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无奈之下,重耳只好选择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涯。那么,重耳放弃登临君位的原因是什么?在接下来的流亡之路中,他又将遭遇怎样的艰难坎坷?
重耳出奔,来到了北狄的舅舅家。到他在这里生活第四个年头的时候,晋国内部发生了混乱:晋献公死了。太子申生死了,重耳,夷吾跑了,老君主死了,骊姬的儿子奚奇可以上台吧?没那么简单!在晋国国内,太子申生和两大公子,都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大臣们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在新君继位的事上,就有三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一个是里克,一个是荀息,一个是邳郑。里克本来是向着太子的,对重耳也有偏好。老君主活着时,他隐忍不发,老君主死了,他就得说道说道了。于是,他找到了荀息。荀息是晋献公亲近的谋士,跟晋献公关系非常好。晋献公死的时候,大概把奚奇托给他了。现在里克来找他,说:咱们得讲道理啊,按理说,骊姬干了那么多坏事,奚奇是不能立的。
里克征求荀息的意思,而荀息的意思很简单:我受老君主之托,答应人家的事情,就不能食言,老君主刚死,就要杀老君主宠爱的儿子,这事有人能做,我做不出来!
里克一看荀息这样说,就去找邳郑。邳郑就问里克:荀息怎么说?里克就把荀息的态度讲了。邳郑想了想,其实是在心里盘算:你里克把君主杀了,你究竟揣的什么意思啊?邳郑就探问里克:你是不是杀了君主后,你再立一个傀儡,你来专权呢?——看里克没这个意思,邳郑就说:愿意合作!于是,这个里克就动了手,就把奚奇杀了。
当年郭偃的那句话应验了,骊姬到最后要瞎忙一场,这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啊!
荀息也动手了。荀息一看,你里克杀了奚奇,那好,还有卓子,这都是一体的。于是他马上立了卓子。里克一瞧,好啊,你立你的,我杀我的!于是又跟邳郑联合,把卓子也杀了。荀息一看,老君主托付的事情,也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他没有人可以立了!《左传》说:“荀息死之”,还引用“君子曰”对荀息在这件事上的表现,给了这样的评论:“《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大意是说,《诗经》有言,白色的石头若是有了污点可以磨掉,可是人说话留下的痕迹,却没有什么可以去掉它。在说到做到这一点上,荀息是无愧于心的。
荀息与里克相比,不是那种可以趁机主持正义的人,而且还有点儿“言必信,行必果”的“硁硁然”。可是这种人也有他令人敬佩的地方,说话算数,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尽管格局不大,可那是拿命来做到的,能舍生忘死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奚奇和卓子都给杀了,那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里克的想法很简单,去找重耳回来。里克动作非常快,就到狄找到了重耳,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了,现在,我们把你继位君主道路上的障碍也清掉了,你赶紧回来吧!
重耳当然是大喜过望,盼星星、盼月亮不就盼这一天吗?四年了,时间也不短了!当时他非常高兴,就准备答应。不想在他与子犯几个人商量此事时,子犯却说:不能回去。为什么不能回去?重耳一时想不通。子犯就说:首先,你父亲死时,你不在跟前,这么大的丧事,你是活不养,死不葬,老子尸体停在那儿,连哭都没哭一场。你现在腆着个脸回家当君主,老百姓怎么看你?你将来怎么教育老百姓?
按照我国古代对政治的理解,君主负责教化老百姓任务,百善孝为先,君主教育百姓,最重要的就是孝悌。重耳连自己父亲都不能养生送死,他怎么对大家说这些东西?
重耳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也不以为然,说:反正人死了,我才继位啊;国家不乱,我怎么回去啊?子犯就说:你现在回去,错综复杂的国内形势,各种势力刚开始互相拼杀,毒性还没释放完呢,你回去吧,你回去就是走有窟窿的桥!
子犯这么一说,重耳才明白了。于是,重耳出来见使者,就说:我们不回去,我对不起我父亲!他活着时候没养活他,死了我们也没有葬,我没有脸回去!他就拒绝了来人的邀请。
重耳是拒绝了,那么另一位公子夷吾呢?夷吾身边和国内,也有不少的支持者。当初,夷吾跑得比重耳稍微晚点儿,他也是北狄外甥辈,也想往北狄跑。他手下谋士就说:不能再往那儿跑了,重耳跑过去了,你再跑过去,别人就会说,我们是一伙儿的。咱们得另选个地方。于是他们就另选了梁这个地方去避难。梁是个小国,离秦很近。
夷吾在国内也有势力,有两位大臣是他的铁杆,一个叫吕甥,一个叫郤芮。这两个人在里克杀死奚奇、卓子后,也去派人去找夷吾。与重耳不同,夷吾这边的人,上上下下都同意他赶紧回国,抓住机会!但是吕甥这个人头脑非常不简单,他也想到了,说现在就这么回来,晋国的老百姓对这个君主没好感,于是就出了个计策。他跟夷吾说,你先等等,先别直接回国,我先做做国内大臣的工作。
他就对国内的有关人员说:你看,现在重耳不回来,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如果君主位子再空下去,邻国会有想法的,就该算计你了!大家说:那怎么办?吕甥就说:我们去请秦国帮忙,让秦国君主帮我们选一个君主。这会儿秦国的国君是赫赫有名的秦穆公,吕甥说:我们请他帮忙。大家觉得这主意好,稳妥。于是,晋国就派了人去秦国找秦穆公。
秦穆公当然愿意帮这个忙啊,这是一笔不错的政治投资。国君是他立的,当然对秦国有好处。不过话说回来,他立的两代君主,对他都没什么好处,这是后话。秦穆公当时就跟大臣商量,说:这个事我们接不接?大家也都说:当然要接。
秦穆公做事也很有板有眼,他要搞一搞调查研究。于是就派人去考察了一下两位在外面流亡的公子重耳和夷吾,看看到底该立谁。
秦国派的使者先到重耳这来,重耳年长。秦使来了,怎么接待?当然要跟子犯商量,子犯说:第一,你要拒绝;第二,跟使者不要透出任何亲近感。于是重耳对使者,拜手而不稽首。古代的拜手礼,很隆重,把手搭起来,然后额头扣到这个手背上,向下至地,就是拜手稽首,俗话叫做磕头。重耳呢,只拜手,头不至地,接着就是再拜手而不稽首。另外,使者私下来了,大老远地来传命,他还有个私人身份呢,私下里好好招待人家,客气客气,表示亲近,目的是让使者回去多加美言。可这一次重耳对秦国来的使者,没有这些私下的工作,这还是子犯的意思,他们不想现在就回国,所以对秦使者要冷淡。
秦使者接着又去看夷吾。夷吾当然就不同了,拜手稽首,使大礼。然后私下里见使者,礼节使得非常重,送了黄金40镒,还有很多双白玉珩,这是在买通使者。
秦国的使者两下考察以后,回去跟秦穆公汇报情况。秦穆公听了情况以后就说:当然是重耳这个人做事得体,国家有大的灾难,作为一个孝子就得矜持一点,不能看到这个位子,就两眼发红,不顾一切往前扑,不体面,不合礼法。当然应该立重耳了!
秦穆公这个人颇为明智,另外心地也比较仁厚。但是大臣就反对了,说君主您这样想就错了,您要是想给晋国立个好君主,让晋国强盛起来,那你就立重耳这样的人;要是想立一个将来让您自己成名的,让我们秦国得利的,那您就选夷吾,而不是重耳。
秦穆公一听,拍拍脑袋:对,你们说得对。于是,就立了夷吾。夷吾回国成为晋国君主,就是晋惠公,一共在位15年。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