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齐国的实力强大,这一次又联合了其他一些中原诸侯,组成联军攻入楚国。说起来这是胜券在握,但楚国也是一个处在上升期的大国,它不像蔡国那么“菜”,它本身有很强的军事实力,而齐桓公和管仲率领联军攻打楚国,也要有一个理由,才算得上是师出有名,那么,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楚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于是诸侯军队就进入到楚国的境内,攻城略地。楚国从西周后期,周厉王以后,就从来没吃过这个亏,哪个诸侯吃了熊心豹子胆跑到楚国境内攻城掠地、耀武扬威?楚王当然不干了,他当然要派人到军前来问个明白!
这时以齐国为首的诸侯的军队,就驻扎在陉这个地方。楚国使臣来跟齐桓公讲: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这里的“北海”和“南海”是形容路途遥远。他说:楚与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什么叫风马牛不相及?意思是牛马到了发情期,都是马找马,牛找牛,没有听说牛跟马谈恋爱的,总之就是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水米无干。这话说得很俏皮,春秋时期的使臣们都很注重修辞。你哭着说,喊着说,愤怒地说,反而没有力量,轻描淡写,开玩笑地说,咱们俩一头牛,一匹马,有什么关系?你到我这儿来干什么?戏谑地表达不满、愤怒,反而更有力量。
楚国的使者这样说了,该怎么应对他呢?说你们为什么欺负郑国,欺负小国?显然是不行的。楚国使者要是反问,你们齐国人就没有干过欺压小国的勾当吗?这样的事情,齐国也有。人家要这样问,不就崴泥了吗!
看看人家管仲是怎么回答的吧!先不回答楚使的问题,先说历史。管仲说,当年,就是西周初年的时候,周王赐给我们家齐国老祖姜太公如下的权力:“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左传•僖公四年》)全天下的大小诸侯,不管谁犯错误,你都有权力去征讨。管仲这样说实际涉及到的是古代一种所谓“方伯连帅”的制度。五等的诸侯,九州的诸侯,全天下四散的诸侯那么多,怎么管理?那就划成一片一片的,每一大片设一个大的头目,叫做方伯连帅,由他负责各片诸侯国家的秩序。周代有一种说法,叫“大刑用甲兵”,(《国语•鲁语》)周王朝的诸侯谁犯了错误,最大的刑法就是调动一支部队去征讨,敲着锣打着鼓,纠正你的错误。不是抢了你的土地,也不是杀你的人民,是迫使你就范,恢复王朝秩序。管仲的意思是说,姜太公当年就接受过这种权力,各方面诸侯都有权力去征讨。你看,这就是管仲的言辞,先从齐国的历史、王朝的大法、齐国的大权说起。
管仲这样说,可谓高屋建瓴,一下子把自己抬到了制高点上,让楚国人处在了下风。管仲这样说,言外之意很清楚:不要以为今天你们称了王,我说这件姜太公还活着的时候的事,那会儿你们楚国,还是一个蕞尔小邦!今天居然敢跟王室叫板,那是忘记了自己是谁!一下从气势上压倒敌手。这是管仲的学问,管仲见识好,谋略好,可见识、谋略都是来自他对历史的熟悉。
然后,管仲再正面回答楚使的问话,你不是问我为什么我今天来征你吗?管仲的回答有两条:
第一条是:“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这里说到楚国应该对王室进献的贡品苞茅,苞茅是一种茅草,又叫菁茅,捆起来可以用作“缩酒”。所谓“缩酒”就是古代祭祀时,要献给神灵的酒,倒在茅草上,神是不会喝酒的,谁来替他喝呢?茅草替他喝。把酒往茅草上一倒,酒渣子就留下了,酒就渗到地下去了,等于鬼神喝到酒了。这种茅草产自南方,传说它一茅三脊,很神秘。管仲说,“尔贡苞茅不入”,弄的周王祭祀的时候,没法缩酒!实际上,这是在说你们已经不尊王了,我要纠正你们,必须要尊王。
第二条讲的是个老账,“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管仲代替齐桓公在说话,所以他用“寡人”这个词。“昭王南征不返”,周昭王是周家建国的第五代王,昭王时期出现了一个大事情,就是淮水一带的东夷造反,昭王南征,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结果是周昭王南征后回宗周,路过汉水,掉到汉江里面淹死了,还有他的大臣也淹死了几个,史书说“尽丧六师”,周王朝的天子六军,称为六师,全部没了。
这里有一个传说,传说周昭王为什么淹死在汉水里呢?这与一句成语有关——如胶似漆。胶和漆都可以黏合板子之类。但胶有一种特点,干的时候很有黏合劲头,可一放到水里,马上就化开了。据说当年汉江旁边的敌对分子,给了周昭王一个用胶黏合的船坐,结果胶遇到水以后就化开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
周昭王的死,是周王朝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个事情过去几百年了。但是管仲要问,说当年周昭王死在汉水,你是汉水一带的诸侯,我当然要问了,“寡人是问”,我要问问责任,这么多年没有问这个责任,我要问,你要给我个说法!这后边这句话很吓人,如果是楚国人把周昭王害死了,这个仇可是不共戴天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