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建立霸业,使中原诸侯都团聚在齐国的旗帜下,但齐国如日中天的势头引起了另一个诸侯国的不满。这就是楚国。楚国在西周分封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国,经过几百年的兼并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大国,而且现在也处在上升期。强大的楚国开始对齐桓公的霸业进行挑衅,这对齐国是一个考验,齐国能使鲁国、宋国等这样的小国屈服,那么,面对楚国这样的大国,它还会有这样的实力吗?齐桓公和管仲究竟会怎么做呢?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是非常发达的。追溯这个楚国人,他们也是个中原人群。他们的远祖,大概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就在中原地区生活。楚国人跟殷商人群是不一样的,随着殷商势力的崛起,楚人渐次向南方或者西南方退却,退到了中原的边缘地区。等到周人灭商前后,西周人崛起,在周文王时期,楚人有一代首领叫鬻熊,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说,他曾经“子事文王”,就是像儿子伺候老子一样侍奉周文王。按后来的话说,就是认文王为干爹。一个弱小的群体,活不下去,要归依一个大族,给人家做干儿子,这种事情在远古时期是经常有的。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的周原地区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今秋,楚子来告”,证明楚国人的确曾经跟周人有过来往,而且身份是“子”,是“干儿子”。
周家建国以后,怎么对待这个“干儿子”呢?封他一块儿地方做小的诸侯,至于地点,学术界尚有不同说法,有学者认为大致在今天河南南阳盆地一带。爵位也很低,大概是子、男之爵,还是“干儿子”,因为“子”和“男”都是“儿子”的意思。这对于楚国来说,实际上是“塞翁失马”。南阳盆地再往下走就是汉水地区,再往南走就是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当时都是有待开发的地区。楚国在其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开始不是向北发展,而是向南发展。到西周后期,楚已经很强大了。他们看周王朝已有点儿顶不住了,就自己称王了,楚武王、楚文王都自称为王。不过这其中也有插曲,西周的倒数第三个王周厉王很厉害,楚国人一看,西周又强了,很识趣,就把王去掉了。等周厉王一死,就又把王号恢复起来了,称了王就表示我不再是谁的臣子了,你周人别老拿我当干儿子对待了!楚国人很倔,后来他们也经常说:你们说我们是蛮夷,你们周家当年就封给我一点小地方,是我们自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打出来的一片天地!根本不买周人的账。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心理上的一个制高点,很倔强也很顽强。
后来西周崩溃,给楚国的发展带来大好机会。周王朝曾在汉水一带封了好多诸侯,这就是所谓的“汉阳诸姬”。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一段,这些姬姓国家差不多都被楚国摆平了,灭的灭,服的服。进而,趁着春秋初期中原地区大乱,楚国人就把进取的矛头直指北方。这就说到楚国与齐国的关系了。
齐桓公存邢救卫,霸业如日中天,楚国人当然不舒服。于是就去打齐国的盟国郑国。第一次打,郑国顶住了,第二次打,郑国一个大臣还被抓走了。当时郑国君主是郑文公,郑文公有点儿顶不住了,说:你齐国再强,可是离我太远了。齐国在今山东半岛、胶东半岛一带,郑则在今天河南郑州以南一带,远水解不了近渴。鉴于这样的情况,郑文公就准备投降楚国。郑国有位大臣名叫孔叔,是一位贤臣,站出来说:你不能这样做,齐国正在千方百计地想法子帮我们,你却把人家的善意抛弃不顾,投降楚国,这在道义上我们就失败了。这样做,老百姓也不赞成。孔叔这样一说,郑国才算没有投降。
楚国两次打郑国的消息,传到山东,管仲那样明智的人,能意识不到这意味着什么吗?看来齐国跟楚国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而且,齐国现在在黄河一带很强盛,能不能跟楚国交一交手,这也是试金石。所以,管仲心里就开始谋划着对付楚国的未来大战略。
事也凑巧,就在这时,齐桓公家里出了点事。齐桓公这个人“好内”,就是喜欢讨老婆,他有很多老婆,反正他也养得起。其中有一个老婆,来自姬姓的蔡国。蔡在今天的河南省,离楚国很近。这位来自蔡国的夫人,平日很受齐桓公的宠爱。有一天,二人在宫廷后花园的池塘里荡舟玩耍,玩得很高兴,蔡姬便有些得意忘形了,就左右摇摆他们坐的船。齐桓公是个旱鸭子,也可能他平衡感不好吧,见船摆荡得很厉害,就赶紧要蔡姬停住。蔡姬还以为齐桓公是跟她开玩笑,越摆越来劲儿。这一下可把齐桓公给吓着了,他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就把这个蔡姬打发回娘家了。当然,这还不是正式的休妻,古代休妻也有手续。不过,要没有下边的事情发生,也可能齐桓公一辈子也想不起蔡姬来,就让她在家里边当老姑娘,待到死。
但是,下面的事情发生了:蔡国的齐桓公的那帮大舅子、小舅子一看,你齐桓公既然把我们姑奶奶送回来,那我们就当你把她给休了。既如此,对不起,我们怎么处置我们的姑奶奶你就管不着了。他们就找了个主儿,把这个蔡姬给嫁了。
这事齐桓公怎么能忍得了!这是公然给他带“绿帽子”啊!齐桓公非常恼怒,这个君主一恼怒,就要动干戈。这事情发生时正逢楚国来打郑国,于是管仲就抓住了这次机会。《史记》说:管仲这个人善于因祸以为福,善于转化形势。齐桓公不是醋坛子、气罐子一块儿打翻了吗?他不是要对蔡国的这帮大小舅子动手吗?管仲决定利用这个现实,把坏事变为好事。当然这得要对齐桓公讲一番道理了。什么道理?蔡国人为什么胆子这么大,把你齐桓公的老婆嫁了他人?蔡国背后站的是楚国。想来,这样的道理跟齐桓公自然一讲就通。不管怎样吧,这个时候管仲就站出来,提出我齐国应该与楚国交一次手,以显示我们的威风和力量。
齐桓公当然同意了,那么怎么打呢?当然是先打蔡国。楚国不是要给齐桓公脸色看,去打郑国吗?那好,我们就打蔡国,针尖对麦芒,你有苇子我有席,你打过来,我就打过去。齐桓公迅速组织起一支由齐、鲁、陈、宋、卫、许、曹、郑国的兵士组成的军队。可这么多国家的军队好组织吗?好组织!为什么?一是齐桓公的威信,另外,楚国在南边欺负那些弱小的国家,中原诸侯能不知道吗?所以他们早就有气了。这个八国军队马上就组织起来了,之后,就迅速地出其不意地袭击蔡国。
结果,这个蔡国真的很“菜”!这次战争,史书用了两个字描述——“蔡溃。”什么叫做“溃”?“民逃其上曰溃”(《左传注》),老百姓一看,诸侯联军打过来以后,撒腿就跑,摆脱自己不喜欢的统治者,这就是“溃”。老话说,“败军不禁扫帚扫”,正可以形容蔡国的抵抗。
但是,诸侯联军这次行动的目的,不是打蔡国。蔡国不经打,也早在预料之中。于是,联军矛头顺势一指,就指向了楚国。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