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尽管职场“花心”让很多人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很多年轻人仍然乐此不疲,更有甚者为了自由而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成为专门的职场“花心”
者。从“威客”(威客的英文是Witkey,是由wit智慧、key钥匙两个单词组成的,也是The key of wisdom 的缩写,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出经济价值。)到 “飞特族 ”(飞特族的英文名是 Freeter,Freeter是一个混合词,来自英语的free,意思是自由,指的是那些连续从事兼职工作不满5年的年轻人,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们没有一份固定、长期的工作,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工作。对于时间,他们也可以自由地调配用来旅行、充电。弹性高,自由度更高,无拘无束的工作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正因为如此,“专一”已经不再是职场人士的常态,“花心”倒成为了大部分人所向往的。
只要你够有“底”,只要你够聪明,你就可以在职场上任意遨游,做一个十足的职场“花心”者。
莎莎已经毕业两年了,先后换过三份工作,但是每一份都不甚理想,觉得太忙太累,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半年前,莎莎开始了她的兼职生涯,她在多家杂志做封面设计,最近还在网上开了个时尚饰品小店。虽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莎莎却活得很开心,因为她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不用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受约束,而且收入也不算低。眼下她计划要到海南去旅行,看看海边的椰林树影,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身边朋友都羡慕她这种洒脱自由的工作状态。虽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莎莎偶尔也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觉得“打短工”
的日子实际上没有什么保障,也会眼羡那些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们。可是一想到早上要准时上班,还要受主管的气,还有那数不尽的加班,莎莎还是打了退堂鼓,觉得自己目前的生活挺自在的。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职场人都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有45%的人以兼职作为自己长期的工作状态。另外,还有30%的职场人士表示愿意尝试完全兼职的状态,而这些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2——28岁之间。很显然,“新兼职”时代属于8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个性张扬、热爱自由、敢于冒险,更希望凭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未来的工作,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想尝试兼职或正在兼职中。从另一方面而言,多份兼职工作还可以让人建立起不同的社交圈子,建立更多的人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多一个备份,有助于为将来事业发展打基础。
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爱好来选择职业,是兼职者的优势,也是人类自觉意识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表现。然而,没有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工作岗位,不仅仅代表着自由,更代表着你无法积累到完整的经验。尤其是对年轻的职业人而言,30岁之前正是积累职业经验的重要时期,也是职业生涯内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未来很可能陷入职业危机之中。因此,不管你选择何种工作状态,都应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次合理的规划。
波波从事自动化产品销售已经有五年了,这些年行业虽然固定,但他并不从属于任何一家特定的公司,更没有跟任何一家公司签订过就业合同。波波也曾经在一家公司上过朝九晚五的班,但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当,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多人的工作空间。于是,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做着无底薪、高提成的销售工作,现在的他已经全额付款买了一套房子,而且衣食无忧。眼下他决定转战健身会所去做兼职的会籍顾问,一来这是他感兴趣的领域;二来也可以让他的销售经验派上用场;第三,他依然可以做兼职,因为他说自己早已自由惯了。当被问及未来的发展计划时,他说没有过多去想,但肯定不会去做全职了,因为他受不了“办公室政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78%的人选择做SOHO族(SOHO即Small OfficeHome Office,家居办公,专指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如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工艺品设计人员、艺术家、音乐创作、产品销售员、广告制作、服装设计、商务代理、做期货、网站等等)、飞特族,是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了挫折;58%的人是因为受不了公司中的潜规则;90%的人都曾被职场人际关系所困扰;45%的人是因为超高的工作压力。事实上,作为兼职者也同样会遇到职业上的挑战,生活在社会的大集体中,与人沟通获得信心是生存的前提条件,他们更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协助。相比较而言,在企业中工作的优势是:可以体验团队作战的乐趣和挑战,也可以在与人交往和沟通方面得到快速成长。作为兼职人员,更要勇敢地面对沟通与合作的挑战,否则同样会有苦恼。
对职业人而言,核心竞争优势是一名职业人在职场中拼杀制胜的不二法门,但是对于年轻的职业人而言,他们现在所凭借的优势绝大部分来自于年轻的精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倘若没有持续的充电和学习,这些优势很快就会消失,他们也会很快被新人所替代。兼职虽然自由,但是容易造成职场经验分散,从而削弱职场能量,以致于降低兼职者的职场能力。因此,做兼职更需要系统的职业规划,制定长期的职业目标,根据不同的时间设立阶段性短期目标,让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被动只能挨打目前,个人成功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大学问,但无论如何,主动性应该是个人成功的前提条件。每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都会对员工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作出定义,而主动性应该是除了诚实与正直之外最重要的职业品质。
宝洁公司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闻名于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致的人才招聘和培训体系,其大学校园招聘在中国前20所高校影响广泛。宝洁公司拥有7~8项衡量与筛选候选人的个体品质与能力标准,其中第一项就是主动性与跟进到底。
微软公司创造的财富与影响,可能是过去20年来全球最成功的公司,比尔·盖茨说微软的成功在于建立起强大的组织,微软招人有两大标准:
聪明与自我激发的内在动力。
麦肯锡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层咨询机构,而人是他们的一切,麦肯锡的奠基人马文·鲍尔在招人时有这样一些标准:出色的个性,聪明,责任意识,主动性,想象力。
无一例外,主动性是这些成功企业与团体寻求成员的首要标准。为什么主动性会成为首要标准呢?原因很简单,也很直接,是为了成功的结果。主动性表现为达成成功结果的基本愿望与想法,如果没有基本的意愿与想法,成功只能成为泡影。
那么究竟什么是主动性呢?简而言之,主动性就是个体自发的达成结果的意愿。主动性可以有不同的强度,自发的意愿意识是最简单的主动性,而长期坚持不懈则是最高强度的主动性。
自发意识和自我要求是主动性的最简单形式,它的对立面就是缺乏自发意识,缺乏主动,所有意识与行为都是被动的。被动的人在缺乏指令的条件下不知如何工作,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工作的必要性。事实证明,当被动与主动共存时,被动必将是被淘汰者。
某公司招聘了陈辉、杜磊两位销售主管。陈辉做事非常缺乏主动性,每天都按照日常作息上下班,感觉工作十分清闲,埋怨上司或总部对自己关心和支持不足。而杜磊却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对销售业绩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总让客户、下属和上司觉得很忙。几个月后,陈辉被扫地出门了,而杜磊因为业绩突出升为了销售经理。
很显然,职场中的主动意味着胜出,被动则意味着淘汰出局。主动的人工作起来是自主自发的,不需要老板或上司的督促和检查,他们永远不会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白白流逝;被动的人工作起来是受制于人的,是需要老板或上司布置的,经常很是清闲,总需要有人督促和检查才行。
那么,作为员工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呢?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仔细分析自己的工作内容,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决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工作,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需要制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计划来实现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2、要有成就感。
调动工作主动性,需要找到自身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工作如果没有成就感,就不可能有向上的动力。成就感来自各个方面,学会自己创造成就感才能时刻保持主动性。
3、高度的责任心。
对待工作保持高度责任心,竭尽全力且精益求精,把工作当成学习的过程。通过工作,看到自己与别人在很多方面存在的差距,促使自己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4、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思考方式,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要从自身调动工作主动性,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是行动的决定因素,热爱自己的工作,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才能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5、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懂得自我调节,心情好工作状态就好,努力保持好的心情,才能时刻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在休息时间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四周摆设来调节自己的工作心情。有时候,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会使工作效率低落,所以,可以试着将自己的工作空间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比如可以利用一些颜色鲜艳的小海报、有趣的摆设或茂盛的绿色盆栽,振奋自己的工作心情。
6、自我提醒。
工作时间久了,主动性和积极性难免会有所下降,所以经常性的自我提醒可以让自己有效的工作,时刻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
7、团队精神。
融入到团队中,学习同事身上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积极参与部门活动,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同事的帮助,高兴快乐时也有同事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使自己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消除工作的厌倦感。
8、学习精神。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才能调整工作上所遇到的困难。把工作中遇到的每一次困难都当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所有困难当成自己的财富,这样才能积极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才能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9、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是主动性的最高境界。在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总会有无数困难,只有不抱怨,勇敢面对现实,采取果敢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最终达成所愿。
及时充电,别让自己停电工作一向积极主动的人,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厌倦了,有时甚至因为领导或同事无意间的一句话,就产生了抛弃工作的强烈冲动,这就是职场内所谓的“职场停电”期。
世界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同样,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来说,踏入工作岗位的头1~2年是一个人的适应期,接下来是稳步快速成长的阶段。然而到了第5年左右,绝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会经历一段黑暗时期。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到了极限,工作总停滞在原地踏步的状态,有时甚至感觉还不如从前了。而此时,领导的表扬也变成了提醒和批评,同事的赞赏也变成了疑问和不满,而你也开始迷茫和彷徨了。其实,“职场停电”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认真分析、沉着应对,就能安然化解危机,从容走出困境。
很多职场人士不禁要问了,我是不是快“停电”了?我在什么状态下需要充电才不至于断电呢?那么,职场停电有哪些症状呢?
症状1:感觉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意思。 蒋晓雯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不怎么喜欢自己的金融专业,但毕业时没有改行的机会,还是进了一家外资银行。“我总是不太安心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意思,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做记者、主持人或者律师,而不是整天面对着不属于自己的金钱。几年间,我曾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函授,还复习了一段时间想考律师资格证。”
其实,蒋晓雯所在的外资银行的环境很好,是很多人眼中高收入的理想职业。面对着很多硕士、博士都在竞争一个外资银行的职位时,蒋晓雯才恍然大悟,感到自己实在有必要充电了。“我正准备在职申请国际金融硕士学位,对此,我的上司非常支持,毕竟这是我的专业。既然决定在这一行走下去,就不能落伍,脚踏实地去做,应该不会有错。”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很难做到“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干一行,爱一行”,尽量将谋生和人生达到和谐的统一,否则,眼高手低,可能耽误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走下去,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充电,否则就意味着你会“贬值”。 症状2:在职业生涯的“停滞”期徘徊不前。
丁涵是一个著名服装品牌的销售经理,主管北方地区的业务已经有3年了。然而这个在别人看来几乎垂涎欲滴的职位,却让她在一夜之间就做出了辞职的决定。“我感觉我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而且以我目前的职位,也很难再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
“把拳头收回来,以积累更大的力量等待再次出击。”丁涵这样解释她辞职的原因。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良好的事业基础,这一举动让周围很多人大惑不解。而她却说:“在职场上工作了几年,自己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拳手,现在是停下来调整自我的时候了。我已经决定到法国继续读我的服装设计专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并不担心,选择辞职就是因为有这份自信。” 一个人在其职业的某个阶段会出现所谓的“停滞”期,这种症状是一个信号,一旦出现就说明你需要充电了。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和更新”的观念,把职业过程变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症状3:忽然发现自己的工作中出现了“不明飞行物”。 在IT行业打拼了近5年的慕容霜坦言:“找到工作就一劳永逸的体制早已成为历史,我一直都处在一种与最新科技知识赛跑的状态。信息时代的知识呈膨胀性扩展趋势,刚刚掌握的资讯,也许过两天就已经过时了,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很容易被淘汰。”这种经常出现在工作中的“不明飞行物”让她紧张不安,有时候不想让同事、上司看出自己的尴尬和茫然,所以她必须花很大的精力遮掩,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不过是我的大惊小怪,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我逐渐有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还跑去看过心理医生。最后还是一位学长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未来职场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我可不想成为后一种人。” 为此,慕容霜自己掏腰包参加了几期美国专家举办的IT行业培训,虽然花费很高,可学习下来感觉心里非常踏实,而那些以前经常光临的“不明飞行物”也消失了。 “在职充电”是防止“人才贬值”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要让自己“不贬值”,那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症状4:职场之路过于顺利。 古菲儿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主管着公司上下的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也算得上是一个握着全公司钱袋子的风云人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8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没有那一纸“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可工作起来也算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因为我感觉完全能够胜任工作,领导也非常器重我。说实话,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脚’则更难。我没有必要为了去考一个证书,而耽误我每天的工作,那样的话,我的老板也会对我有看法的。我的很多同学上班后不断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学习班,希望能往更大的公司‘跳’,甚至请了假去学习,结果影响了工作业绩,得到的是与能力不相匹配的待遇。” 或许古菲儿的话从目前的角度来看的确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来分析,就站不住脚了。“单一型人才”如何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实施技能储备,使价值“保鲜”是关键中的关键。“技多不压人”,“充电”和敬业不应该是冲突的,“充电”是为了更好地敬业, 所以古菲儿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症状5:想要“跳槽”却感觉力不从心。 白洁从外语学院毕业后就到了一家国际航运公司给英籍首席代表做秘书,一待就是两年,这期间她接触了一些国内和国际大的企业咨询机构。
在他们给白洁所在的公司做中国市场整体战略规划的时候,白洁逐渐认识到咨询行业无限广阔的前景,这使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我的专业是英语,除了能像外国人那样正常地说英语之外,今天看来并没有任何其他特长可言,于是,在这家海运公司工作了两年之后,我终于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BA,我想学成之后可以到一家跨国咨询公司里去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们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从一个传统行业跳到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里,唯一能够达成目的的做法就是充电。” 从一个行业跳槽到另一个行业,或者从一个起点较低的企业跨入一个起点较高的企业,往往需要当事人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所以,当你想要跳槽却感觉力不从心时,必须及时充电用以增加事业打拼的资本,同时必须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
事实上,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职场停电”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处理好,便能找到事业新的发展出口,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人处理不好或者放弃了突出重围的努力,平淡度过自己的一生。
面对“职场停电”的危险信号,及时充电、迅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最根本的方法。你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从书籍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培训课程中学习、从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学习。
那么,一个面临“职场停电”危险的人,应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给自己充电呢?有三点值得注意:
1、带着问题去充电。
在去参加充电培训之前,最好能准备几个与课程内容有关,且你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到方法和答案,这样的培训可能会更有针对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写文章消化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参加培训时觉得都知道了,三天后就会忘记一半,一周后可能就忘光了。因此,如果能在课程结束后三天内将课程内容过一遍,并且把重点写成文章,就会对课程内容加深印象。这是因为写文章就是一个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能将课程内容全部连成一片,记忆更深。
3、学会“放电”。
俗话说:“学以致用”,“职场充电”的目的是为了在职场中应用学习到的新思路、新方法。有些人学得不错,都记住了,但是学归学,到工作时还是老一套,这样的充电是毫无价值的。因而要善于将学到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不要怕犯错,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反复中,所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要想自己“不贬值”,就必须不断地“充电”。
执行是你的天职执行是一个员工的天职,执行对于员工来说就是生命。没有执行力的员工就是没市场价值且终将被企业甩掉的员工,也将是一生碌碌无为的员工。不懂得执行的员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抱怨太累。很多员工总是抱怨老板给的活太多,压力太大。于是开始找捷径,敷衍了事。殊不知,世界上的成功根本就没有捷径,唯一通往成功的道路就是低下头来努力朝前走。二是回避责任。在工作上想办法回避责任和推卸任务,这样的人就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注定不能长久。三是说的比干的多。有些人总是喜欢指手画脚不干活,对于上司的指令总是评头论足,大发议论。到头来不仅活没干好,而且还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然后不了了之。
懂得执行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做到这样几点:首先,能够对自己的职业负责。职业就是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职业就没有了经济来源,也就没有了饭碗,你不珍惜就没有饭吃,就是这么简单。其次,工作要以创造价值为标准。员工到企业就是来交换的,用自己一天的工作价值交换报酬。如果一天的工作没有价值,岂不是占了企业的便宜,成了十足的骗子。所以,每一天的工作就是要创造价值,决不能虚度光阴做骗子。再有,接到指令毫不犹豫坚决执行。即使指令是错误的,也是先执行了再说。最后一点就是懂得协作,以独立的人格完成工作。
真正的服从应该是无条件的服从,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服从,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惊人的力量。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求员工必须坚决服从企业的安排,拖沓、不负责任的员工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工作中执行就是员工的天职,就像士兵服从命令坚决执行一样,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勇往直前。
卡内基是某公司最年轻的职员,工作非常勤奋,但和其他职员相比略显稚嫩。由于业务增多,公司准备开拓一个新市场,但新市场的负责人迟迟未能确定下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