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悬疑推理 > 昨夜长风听雨声 > 第 4 章 卷四:我到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16节 新市游

2003年春天,我带着妻子到新市镇去玩了一趟。

新市,地处湖州市德清县,处在“长三角”腹地,它与桐乡、湖州市毗邻,水陆运输四通八达,半径之内为江南最富裕的地方,诸如,上海、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城市,区位得天独厚,市河穿城而过,廊檐沿河,极富江南小城风韵。

鱼米之乡

自古至今,新市就是鱼米之乡,江南富庶之地,历史文化悠久,土地肥沃,河网密布,阡陌纵横,鱼塘湖泊星罗棋布。历史上,新市与乌镇、南浔同被列为江南的三大名镇。

新市镇不仅是周边地区的商贸、文化中心,而且还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农副产品的集散之地。古人有:“江南佳丽地,新市为其地之典型风貌也”之句。

新市,旧称“陆市”,别名仙潭,传晋永嘉二年(308),陆市淫雨一月,洪水泛滥,陆市地处低洼,为水所淹。居人东徒,岁久成聚。市人只好弃陆市而就新居,取名“新市”。

早在北宋时期,新市就成为周边三县四乡商品的集散之地。

明代以后,新市人口陡增,市场繁荣,工商发达,遂成一方大镇。据《德清志》载:“街衢之整,人物屋居之繁,琳宫梵宇之壮,茧丝粟米之盛,视唐栖较胜。”特别是抗战时期,沪、嘉、杭、湖等地大批居民前来避难,市面为之繁荣,一时竟有“小上海”之称。

新市作为一方水乡巨镇,地处平原水网地区,一条市河穿境而过,昔时市河上的小桥别具风韵,旧有小桥二十余座。全镇河流纵横,水网交织。乡村居民出行,户户备有小船,出门登舟,以船代步,习以为常。古诗对于这样的水乡风情有过细致描述:“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舟;小屋枕水最胜处,依窗倚产轻舟过。”

“小桥枕流水”这个词给予繁华都市人一种恬静、超脱意境,涤净尘世烦扰,远离重荷之感。可想而知,先贤笔下的新市,也给新市今后开发勾划了一个基本轮廓。

新市“桥文化”

新市最有特色的景物“小桥流水”,小桥集环境、桥型、材料、装饰四大功能于一体,江南乡村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在新市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具古意的诗词有:“城中多水路,河上有船楫;曲折行屋后,行约二三里;桨槁声未绝,桥影错相交。”

新市的桥与别处不同,因为每一座小桥还有一个凄曲忧怨的故事。

镇西的太平桥,建于隋末,相传当地有一恶霸,横行乡里,路人无不恨之咬牙切齿。时武康人沈法至任新市守备,在桥上杀了一个恶贯满盈的坏蛋,为新市除了一个恶霸,大快人心。有一秀才在桥上大书十四字:“天遣英豪杀不平,杀了不平后太平”,太平桥由此得名。

据说,太平桥有保一方地面太平盛世之功力。当地乡俗,凡有男婚女嫁、生子育女,必要上桥祈求平安,小孩满月,必要让娘舅抱过太平桥,讨个吉祥彩头。

旧时,河中扁舟飘浮,两岸垂柳人家,极富江南水乡风情。电影《林家铺子》许多外景就在此地拍摄。现存太平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单孔石桥,桥身为花岗岩砌筑,桥柱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刻有桥楹:“水接三潭环如玉带,路通九陌固若金堤”、“舟楫通渠港分南北,市尘要道路接东西。”

新市的“桥”,除了道路畅通遇河架桥外,还有另一层意思,民俗中暗含男女相爱,有“牵线搭桥”之意,“桥”也成了男女情爱的隐义。

来凤桥,位于梅林的蔡家坝,建于光绪16年(1890),桥上刻有龙凤图案,桥长16.8米,桥体攀缠木莲藤,桥影倒影水中,外观古朴雅致,桥圈有楹联:“溪水东流来自凤仪,夕阳西照跨比长虹”、“上下别摇浅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相传,此桥未建之前原是一渡口,某夜,一对男女私奔,双双逃到渡口。未料,艄公见这对男女神色慌张,顿生疑窦,便说:“本乡有规矩,男女不同渡,渡男不渡女,渡女不渡男。”不肯让这对恋人摆渡过河,此时眼看追人将至,无奈之下,只好让小姐先渡,汉子抓住毛驴尾巴游过此河。到了对岸,汉子对河发誓:他日若是发迹,一定要在河上修一座桥,让天下相爱男女携手而过。数年后,此汉子果然发了财,如愿在河上造了这座来凤桥。

新市的另一座桥,叫做日晖桥,取意“旭日升晖”,原称“驾仙桥”,初建于唐代,唐时,有一高人在此桥驾鹤仙去而得名。桥长仅13.20米,宽2.80米,桥圈为花岗岩,基石为青石、紫石砌叠。桥柱镌刻石狮,形象逼真,造型优美,外观小巧玲珑,桥与两岸民宅毗连,古桥中夹,桥舍相映成趣,显得古色古香,极有韵味。

新市小桥的桥楹很有特色,对于小桥的“欣赏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楹联的内容多是对桥梁之美、对周边景物的协调之美的赞颂,既反映了乡情,也构成了新市特有的“桥文化”,内容颇多扬善抑恶色彩,也有歌颂造桥者业绩的文字,内容有描述桥的位置、环境、年月、地势、风光、造型、特征等,从这些桥楹中也可看到新市的民俗风情。

新市小桥还有一个特色,它与中国的乡土风水相关,风水中的“水”,与桥的建造相辅相成,人们对于非理想的环境或朝向,在造桥时给予若干的补救和完善。

虹桥,处于新市北栅,桥上有吴王靠,供人休息,桥上有护栏,为花岗岩凿刻。

据说,新市镇集过于“暴露”,站在虹桥上可见十字街西的八字桥。

从风水角度上来说,市镇虽繁荣,“但不聚财”。古人为补救风水朝向上的欠缺,在桥上筑有桥墙,嵌“仙潭屏障”四字,只是文革中被人毁掉。

新市的望仙桥最有名气,可是我们到那儿一观赏,竟然只有四块条石支撑,并无任何特色可言,桥上有小字“光绪辛亥”字样。

旧时,小桥两岸商铺林立,人来车往,煞是热闹。每到庙会时节,望仙桥一带舟楫云集,商贩聚会。明沈陶作《泊望仙桥月夜留客》诗,令这座不起眼的小桥扬名四方:“晚色清凉入画舫,云峰飞尽玉为天;疏飚白为月塞帘,细酌流霞居自住;深夜明月更清妍,为谁凄断小桥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电影《蚕花姑娘》的一些镜头就在此拍摄。

旧时,新市镇有桥梁77座,而今,大多因河道废塞被拆除。据介绍,现存古桥13座,这些古桥可以作为今后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处理。

新市具有与江南名镇南浔、乌镇等相同的水乡风韵,迄今为止,保存也较完善,沿河的廊檐商铺、美人靠,曲曲弯弯的里巷,沿街沿河的埠头,虽然已陈旧破损,却还保留着,给人们留下了取代不了的往日记忆。

新市人文

新市的镇集庙会源远流长,当地以盛产桑蚕闻名,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为期一周,四乡百姓将农副产品拿来交易,评选“蚕花仙子”,周边乡镇评出十一位蚕花仙子。届时,新市人山人海,万人空巷,这些乡风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可谓江南水乡一绝。

距新市十余里有蠡山,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夺得天下,尊上将军。

在民间传说中,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之共危难,却不可与之共享乐,因而辞官他走,携美女西施泛舟四海,双栖双飞,到达新市。他们观新市山胜水秀,地丰民厚,乡风淳朴,范蠡便拥美人而居山林,后人将范蠡、西施居住过的山岭,称“蠡山”,曾是一个当地的旅游名胜之地,旧有“蠡山八景”,谓之“碧山风翥、竹林云屋、翠山马回、石池剑跃,柳浪珠浮、松峤天梯、西施画桥、陶朱古桥”。

蠡山所在地的干山乡,民国时称“曲园乡”,尚存范蠡祠堂,为县级文保单位。

我们没来得及打听一下,旧称“曲园乡”是否与清末民国时的德清名人俞曲园有关系,曲园先生的老家是否就是这个曲园乡,就匆匆离开了。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蠡山风景清丽、幽静、脱俗、避世的自然环境,还有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佳人的神话故事,极富挖掘潜力,可以辟为水乡度假的休闲胜地。

文化积淀

新市不仅有“绿水纵横桥众多,过街楼下游小舟”之说,还有“琳宫梵宇三十八座”,其中以觉海寺为最。

觉海寺初建于唐元和十年,民间有“先有新市觉海寺,后有杭州灵隐寺”之说。

觉海寺处新市中山路迎圣桥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寺院规模宏伟,寺内有灵泉池、石拱桥、金刚殿、观音殿等,为县文保单位。

还有刘王庙,祀宋太尉刘崎;西王灵庙,祀晋镇国大将军朱泗节殉边疆而建。

新市作为四乡商贸的集散之地,蚕桑业、丝绸业、手工业和商业一向发达,从清代开始,除了蚕丝、农副产品、丝绸业、手工业和商业一向繁荣。从清代开始,除了上述业态外,还有酿造业、榨油业、制革业、饮食业、印刷业等都相当发达,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新市怀旧游项目开发。

我们走遍新市的大街小巷,近年来工商的兴起,古镇正在逐步成为一座新城,高楼拔地而起,老街区正在被推倒拆除,所幸的是古镇昔日的古风古貌仍依稀可辨,许多老建筑、古桥、旧河道、埠头等得到了保护,为日后旅游开发留下了空间,也为新市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当地政府的远见卓识令人称道。

新市旅游开发可循“融江南蚕乡风情、古镇风情、小镇物产和山水风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活动。同时,对于新市乡风甚浓的赶集、庙会、蚕花仙子、鱼米之乡的美食小吃、山水小桥的灵性,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等尽力维持修复,保护其历史原貌。如果开发旅游活动,可能成为新市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起飞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