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节 “旅游西进”与西溪开发
-
2002年,杭州市政府提出“旅游西进”和西溪开发。
西溪,杭州城区西北方向的一块水乡湿地,范围包括留下、蒋村、三墩一带。
那么,西溪究竟在什么地方?
清王稚登有:“欲穷西溪之胜,松木场登程,舟车十八里可达也。”《西溪秋雪庵碑记》中有:“山之阳为西湖,山之阴即西溪也。”《西溪志稿》中也有:“灵隐寺后山里许,过北十里为西溪。”也就是说,西溪离杭州市区近在咫尺,从湖边的松木场到那里,不过十八里地。
北宋末年,宋室南渡,高宗帝初到杭州,观武林地丰人厚,西溪钟灵毓秀,欲建都于此,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将皇宫造到凤凰山去了,乃曰:“西溪且留下”。
这就是后来留下镇、西溪市的由来。虽然高宗皇帝没有在西溪建宫殿,然而,西溪确是一块气象不凡、有五岳朝宗和王者风范的风水宝地。
杭州的“副西湖”---西溪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杭州房地产开发热潮中,西溪仍保持了“芦荡河湾,鱼塘密布,农舍错落”的水乡风貌,因为地处杭州近郊,历代以来就是一块人文厚泽的土地。
千百年来,西湖是一个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虽然秀丽,却过于人工化了,过多的人工雕琢,而作为“副西湖”的西溪开发,应当突显与西湖不同的一面。
旅游,多有几分怀旧,苏东坡、白居易笔下的江南,今之游客又如何作壁上观呢?
古人说:“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也,然余入其中,目厌绚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花源者,当西溪为最。”
2002年以后的西溪开发,应以原有的“野趣”为主基调,与西湖的秀丽,形成“一秀一野,一雅一俗,一华一朴”,两种不同的江南风韵。令游客“下江南”,看到一个朴实的西湖、一个古风古貌的西湖,在杭州旅游业中,形成另一个新热点,从而拓宽西湖旅游的容量,真正起到客源分源,扩大西湖旅游的容量。
“西溪探梅”
清代,西湖十八景中就有“西溪探梅”。旧时,西溪“地甚幽僻,多古梅,梅干粗短,形若黄山松,好事者取小棵树,做成盆景出售,而得其名。”
古人笔下的西溪,既是一个荒凉古僻的地方,也是一个溪水清澈、密竹遮天,梅桃拥村,烟柳满目,芦苇遍野的水乡湿地。清鲍珍诗有:“西溪水殊清,石壁削寒翠;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
“西溪野趣”
西溪开发不宜“以收门票”方式,重笔在于它的自然风貌,如清代厉鄂的诗“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力求保持清溪纵横,曲水环绕,芦竹梅林,烟柳农舍的自然风情。
区内交通应以水路的小船或步行为主,保持原有的石板路、碎石道;河道小桥采用木质桥、石拱桥、竹桥等;整体风格粗犷、简洁,有“几家烟火自朝昏,一派溪流出远村;分付渔舟休竟入,个中恐误桃花源”的味道。
游客进入湿地,尽量发挥小岛作用,坐在小舟中,荡入芦苇河湾,田园纵横,小桥流水,竹篱茅屋,芦花荡漾,有世外桃源之感。河道中的小船以小渔船或江南的乌蓬船为交通工具最理想,游客靠在船头,品酩清淡;两岸,古风、野趣,芦花、桃树、梅花、烟柳,保持古人最为醉心的西溪特色。
“西溪芦雪”
西溪芦花很有特色,“西溪芦雪”一向闻名遐迩。1936年12月《浙江青年》载:“沪上组织西溪观芦团,报名者人涌如潮。”可以窥测到,西溪芦花对于游客所具有的吸引力。
清代,人们在描述西溪寺院---秋雪庵时,有过:“四面都是水,屋在芦花上,船入芦花里。芦田一千顷,溪流二三里”;“庵中水中央,四面皆芦花,深秋花开时,远望如白雪”这样的描述。张岱称:“西溪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蔚为奇观。”
据村人说,秋雪庵附近原有一个人工坪台,专为观赏芦花之用,文革时,连同寺院一起被人拆除。
恢复秋雪庵
秋雪庵,初建于宋淳熙年初,为道宗法师禅院,始名大圣地庵。
“秋雪”之名取自唐人“秋雪蒙钓船”之句。秋末冬初时节,西溪以“芦苇百顷,皑若积雪”而得名。此地远离喧嚣,寂静得乐,常为古人称许,庵中旧有“芦荡几亩,桑地数弓”。据传,庵中原藏有清康熙帝所题“竹窗”二字。古人称:“庵中水中央,四面皆芦洲,花时月夜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
清初,有反清复明的志士仁人避居在此,利用地势隐蔽,组织过反清义举。
“西溪怀旧”
秋雪庵左旁,原有“两浙词人堂”,居中者为苏东坡,据载,自唐张志和以下词人,凡著籍两浙者,及曾寓居吾浙者,咸与崇祀,也就是说,自从唐代张志和以后的词人,只要是浙江籍人,或者曾经在浙江居住过的词人,在碑上都有刻载。
1920年重修时,碑上刻有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当时西溪的真实写照。
据载,秋雪庵旁原有放生池,有好施乐善者,常作放生会于此。
当然,在秋雪庵附近还可以建“西湖旧貌风物陈列馆”,将杭州旧时的照片、旧报刊、风物人情实物、回忆录等加以展出,突显西溪怀旧之旅的特色。
“老东岳庙”
西溪路上老东岳村的法华寺新近恢复,寺院依山而筑,建筑宏伟壮观,周围林木苍翠,群楼遁山势而上,殿宇嵯峨,门前,有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法华寺”三字。
清代,《西溪梵隐志》有:“西湖北山一支,其阳为竺国(天竺三寺)、灵鹫(飞来峰),其阴则为法华寺,”此话说白了,西湖北边的北高峰,阳面为天竺三寺,背面就是法华寺,正面对着西溪。法华寺处法华山中,山以寺名,山下有东岳庙,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
何谓东岳庙?
即,祀泰山之神也,据传,阴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齐天大帝圣诞之日。旧时,每到东岳大帝生辰,四乡百姓都要赶来朝拜,一时,老东岳庙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东岳大帝神掌天下人生死祸福,诸邑皆有行宫,供奉香火。
明清、民国时期,杭州有东岳庙数处,惟老东岳居诸庙之冠。东岳庙有黑铁四神,擎拳瞪目,黑怪骇人,一曰灵应侯;二曰福佑侯;三曰忠正侯;四曰顺佑侯,俗称东岳四太尉。四太尉均能御灾防危,保境安民。凡有冤屈者,焚香诉之,必有辄应,人呼铁哥哥。
旧时,受冤者无处申诉,必到东岳大帝前哭诉冤情,求神洗刷冤情,人呼“活菩萨,瞒不得;生阎罗,休饶舌,冤存海底铁公出,判案比山高,一一如铁铸。”
西溪风物
西溪盛产方柿,味甜、汁多,少核,历来就是杭州市场上的紧俏商品,蒋村向有“杭州鱼塘”之称,西溪产茶叶,为龙井茶的主产地之一。蒋村一年一度举行的“龙舟竞渡”,成为一项民俗色彩绚丽的乡俗活动。
想象一下,深秋时节,一望无际的芦苇,如白雪一般,斜阳下庵院“飘浮”在芦花之上,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景象!人们来到这里,春赏桃,夏观荷,秋看芦,冬探梅,一个古趣的西溪,一个乡俗的留下,一个古风的“副西湖”展现在人们眼前。显然,杭州的风景线将会又多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游客“下江南”,将会多了一个目的地,西溪。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