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佳欣的小脸上汗津津的,她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舜瑶,然后,就张开小嘴不停地叫唤起来,母爱让舜瑶把女儿紧紧地搂在怀里。几天来,她没有这么抱过女儿,她感到女儿身上的热量正传给自己,她意识到这种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佳欣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地笑了起来。
舜瑶抱着女儿闭上了眼睛,她要享受一下这种母女之间的感情。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睛,低头看了一眼女儿后,把眼睛望向了桌子。她惊呆了,那是一桌丰盛的晚饭,一大碗红烧肉,一盘肉丝炒青椒,一盘香肠,还有一盘炸花生米,一盘凉粉,还有凉面。舜瑶知道,只有在周末的时候,家里才会做这么多菜。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孩子们都在一边看着她,益砚拿着扇子,站在一边给她轻轻地摇着,一阵凉风给她带来了一种轻松的感觉,她用眼睛看了一眼大家。
家里暂时出现的宁静被佳茗打破了。她走到舜瑶面前,板着小脸对舜瑶说:“妈,爸爸很早就把妹妹接回家了,然后,爸爸又出去买菜,我和二哥洗的菜,爸爸说,妈妈工作很累,让妈妈回家好好休息。爸爸也累呀,妈,你怎么不说话?你看,我们都在等你回家呐!我肚子饿了。”
大女儿的话像一根针刺进舜瑶的心里,她仍然没有跟丈夫说话,倒是益强忍不住插了一句:“妈,以后家里的事情,就让我们多干一些吧,我们也长大了。爸爸真的很辛苦。”
廷光看到孩子们替自己说话,顺势对妻子说:“孩子妈,都怪我嘴不好,你就原谅我吧。以后,我送孩子,你接孩子,这样,早晨你就有更充裕的时间了,家里离了你还真不行!我向你道歉。”说完,他当着孩子们的面给妻子鞠了一个躬。
舜瑶看到丈夫真心实意地说出这番话,也顺势找了个台阶,说:“好了,我们赶快吃饭吧!爸爸做了一桌子菜,来吧,孩子们!我们吃饭吧!”舜瑶抱着佳欣,拿起筷子,儿女们却一直看着她的脸,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这个时候,廷光也拿起筷子,对孩子们说:“妈妈不是让你们吃了吗?动筷子吧!老二,去,给我把那瓶二锅头拿来,我今天高兴,喝一盅。”益强打开柜子拿出一瓶二锅头,给廷光倒了一小杯。
他们夫妻终于和好了。几天的亲身体会,廷光真的明白了妻子上班带孩子的不易。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和下雪的季节,顶着寒风,冒着瓢泼大雨,不要说带着孩子,就是一个人走都是很艰难的事情,他思前想后,决定找一个保姆来照顾孩子们。
他们的生活又恢复到了以前,舜瑶仍然早晨抱着孩子去上班,有的时候,她把学校的工作处理完再去接孩子,已经是月光照在头顶上的时间了。然后,她带着孩子们急急地走在土路上去赶部里的班车,回到家里,她早已累得精疲力竭了。但是,她还不能坐下来休息,先要给佳欣喂饭,然后才能坐下来吃饭。
每天晚饭后,廷光检查孩子们的课本和成绩册。那个时候,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都是以签字的方式,如果学生没有把家长的签字拿给老师,老师就会让班长去家里找家长。签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到了晚上,也是孩子们最激动的时间,他们可以在家长面前显示自己的学习成绩。
廷光检查孩子们的学习,舜瑶就开始检查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帽,给孩子们洗脸和脚,孩子们每天回来,衣服上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她必须拿出时间来给孩子们缝补衣服。天气冷了,她就会把棉衣拿出来,放在孩子们的床头上。天气热了,她又把厚衣服拿出去晾晒后,再放进箱子里。孩子们春夏秋冬的衣服,她都会在季节到来之前就准备好。每天晚上,她要拿出大部分时间给孩子们做衣服,六个孩子的衣服要用手去做,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春天到来,舜瑶就开始准备做冬天的衣服,冬天的时候,她又开始准备夏天穿的衣服。在她的生活里,只要一睁开眼睛,就不会闲下来。只有当孩子们都睡下后,她才有时间跟丈夫说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也是他们夫妻唯一可以交流感情的时间。等丈夫上床以后,她才开始趴在写字台上备课,而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时间。
备课是舜瑶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教小学,闭着眼睛就可以教他们,用不着准备什么。但是,舜瑶却不这么想,作为刚入学的儿童,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在他们心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儿童教育问题上,她每天都认真写着自己的教学体会,每天都要备课到十二点,然后,她才能得到一天中最宝贵的休息时间。
益砚在学校因为学习好而成为年级的尖子。中学有共青团组织,能够成为团员的学生,就有当学生干部的机会,既光荣又有前途。国家有政策,优秀的学生干部可以免试进入大学校门。因此,很多学生进入中学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进入共青团组织,学生干部则必须是团员。益砚因为突出的学习成绩,被大家推荐为学生代表,他作为共青团组织的培养对象。但是,他又是一个不喜欢与人交往和不愿意多管闲事的男孩子,他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
益强在小学就显示出极强的组织能力,他不仅各科学习成绩好,也很热心帮助他人。在家里,他也愿意帮助妹妹们。他干事情从不拖泥带水,在这一点上,非常像舜瑶夫妇。小学有少先队,只要学生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和参加学校的活动,孩子就可以成为队员。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能乐于帮助别人,并积极配合老师做学生工作,就会被学校和学生们推荐为学生干部。益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当之无愧地成为学生会主席。
佳茗因为上学早,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她在班里的个子也是最矮的一个。在学习上,她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她多么努力地去学,还是不能达到优秀的水平。于是,她开始怪罪起爸爸妈妈让她在五岁时就去上学的决定。在家里,她动不动就发脾气,哥哥和妹妹们对于她的无理取闹只能听之任之。哥哥们觉得她是妹妹,不去计较她的任性。妹妹们看着这个大姐耍脾气,也只能躲开她。这样一来,佳茗就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尤其是她看到佳珍的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时候,就会讽刺妹妹或者出言不逊,直到把佳珍说哭为止,她自私和嫉妒的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演愈烈。舜瑶对于大女儿的坏脾气,进行了多次批评,但没有产生任何效果。廷光对大女儿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听之任之。为此,舜瑶几次劝丈夫对孩子不能偏袒,但是,廷光似乎对大女儿有一种特殊的溺爱。他总是说:“咳,生佳茗的时候,家里出了事,又让她提前两年上了学,我对不起这个孩子。”
廷光对大女儿总有一种负罪感,千方百计想去弥补。佳茗的学习一般,但在穿戴上却要在班里争个第一。在班里,她穿最好的也是最流行的衣服,令女孩子们羡慕不已。
佳珍在小学一直是以学习成绩好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她也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还因为她的嗓子好,在学校有了名,被大家选为班长。她是一个柔和的女孩子,家里的事情如果交给她去做,她不会有怨言,也不会去攀比,她会任劳任怨地负责任地去做好。她照顾妹妹尽心尽职,她从来不与大姐争执,也不会开口问妈妈要新衣服,她的忍耐性让廷光感到心疼。佳珍在家里干很多活,做错了事情,就要遭到一通数落,舜瑶忙得四脚朝天,哪里顾得上女儿的心情。
佳侨和佳欣,一个五岁,一个一岁多,她们很听话,也很少哭闹。佳侨在妹妹面前,俨然是一个好姐姐。
时间过得很快,1956年的暑假,舜瑶收到了大哥的信,信上说母亲想她和孩子们了,希望她在假期带着孩子回小城度假。
舜瑶拿着大哥的信,心情很复杂,来北京两年没有时间回去看望母亲,她也很想回去。但是,假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她写信告诉祥涛,因工作忙今夏暂不回去了。此时,她才真正明白了“身不由己”的含义。
廷光看出妻子的心思,极力主张妻子回去看望岳母。他对妻子说:“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能做很多事情了,你把学校的工作安排好,还是回去看一看吧。家里的事情我和孩子们会做好的。”
丈夫的劝说,让舜瑶不回家的决心又动摇起来,可是,回去的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想一想每个月的工资与支出几乎持平,舜瑶还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廷光再一次对妻子讲:“孩子在家有我照顾,你不用担心,火车票我们可以买得起,夏天蔬菜便宜,我们省着花就是了,还是回去看看老人吧。你把两个小的带走,其他孩子可以自己管自己,让孩子们锻炼锻炼没有坏处。”
丈夫的话让舜瑶终于下了决心利用假期回去看望母亲。
学生们从7月下旬开始放假一直到8月底,在暑假期间,学校要组织学生搞校外活动,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还要在假期补习功课。所以,班主任必须每天到学校跟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利用暑期进行家访,老师们真正可以得到休假的时间也只有最后的两个星期。
作为教务主任的舜瑶,她比其他老师更要辛苦一些,她不仅要把工作报告交到区教育局,还要排出下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自从她接管了农民子弟班以后,她的工作量是其他老师的两倍。她把全部爱心给了她的学生们,也把自己的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学校的老师们。她狠抓老师的教学工作,几乎每天都与年轻老师共同备课,听她们的课,帮助她们提高教学质量。她用自己的教学模式把这两个农民子弟班的学习成绩搞了上去,令全校老师大感惊讶。对于大家的疑惑,舜瑶没有做任何解释。
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好好栽培,就能开出鲜花。她不愿意看到农民的孩子被人瞧不起,她希望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用自己的辛苦与爱心把两个被人嫌弃的班级拉进了中上等水平,她在学生身上付出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不是天方夜谭。她成功了,但还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拖了全班的后腿,如果能让他们的成绩跟上去,全班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是她所期待的目标。因此,她要利用假期为这几个孩子补课。
廷光对妻子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他把家务全部包揽下来,让妻子全力以赴去学校工作。上午,舜瑶去学校给学生补课,下午,她顶着烈日去农村进行家访,家长们看到顶着烈日踏着土路来到自己家的老师时,非常受感动,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加倍努力学习,来报答老师。
孟子有段名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这就是舜瑶所要做的,她要用事实改变别人对农民子弟的看法。白天,她在学校忙,晚上,便伏案做学期进度表。在她的案头,放着各个年级的教科书,她要根据这些教材安排老师的课程。暑期,正是北京最炎热的季节,尤其到了晚上,又闷又热,她只能用一块凉毛巾搭在头上降温。
这张进度表更是倾注了舜瑶的全部精力,她不仅要考虑老师的教学能力,还要考虑老师的家庭情况,做出最合理的教学进度表。表上标注着全学期的教学天数和全体老师的名字,老师们只要看到这张表上用木头刻出来的小红旗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天数、教课时间与教学目的了。
每学期,舜瑶都要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做完这张表,她所付出的代价,只有廷光最清楚。看到妻子大汗淋漓地忙到深夜,他既心疼又无奈。为了让妻子能够早一点休息,他帮助妻子刻蜡版。
五十年代,考试卷子都是用刻蜡版的方式写出来的,把刻好文字的蜡纸放在油印机上,用一个推筒,沾上油墨推在一个细纱网上,一张一张地印出来。从手刻蜡版到印刷出来,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舜瑶看到丈夫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孩子们并帮助自己刻蜡版,心里充满了对丈夫的感激,她想起了丈夫很多的优点。
丈夫是一个手快思路敏捷的人,在他的科室里,别人干三天的活,他半天就做完了。他每个月都要做一份劳动工资表,这是一个既繁杂又细致的工作,表格都要自己画出来。丈夫的蝇头小楷,比书上的字体都漂亮,能够以假乱真,他的字在全公司都有名,丈夫因工作快,准确无误而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他还以风趣与大方结交了不少朋友。当同事没有完成工作时,他一定会走上去给以帮助,科里哪位同事遇上困难,丈夫都会鼎力相助。他宁愿自己不做衣服,也要拿出钱来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同事。
有一次廷光去工地开会,工人们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不管泥浆溅到身上,走过去拉拉这个工人的手,拍拍那位工人的肩膀,把自己的烟递给大家。那个时候,很多人买不起烟而用烟叶卷烟抽,盒烟是一种奢侈品。廷光常常自嘲地说:“我宁愿不吃饭,也不能不抽烟。”所以,只要他一睁开眼睛,就会烟不离手。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手指上一定会夹着一支烟。在寒冷的冬天,一支烟带给工人们的是一种关心,加上他无拘无束的谈笑,工人们都很喜欢这位科长。久而久之,他在工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比公司经理还要高。
廷光看到施工队长站在寒风中身体打颤,穿得很单薄,一问才知道,这个队长正在发烧,为了抢工程,队长带病加班。寒冷的季节,廷光感受到了工人们火一般的心,他二话没说,走上去,脱下身上穿的呢子外套披在了那位队长的身上。衣服上的体热,温暖了那个队长的身体,队长的眼睛红了,他看到科长的身体也在寒风中打颤,他不能接受科长的外套。廷光的脸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拉着队长的手说:“老兄啊,你可是这里的顶梁柱呀!你要是倒了,谁来指挥这里?回去后赶快看看大夫。穿上吧,这衣服挡风,你就不用还给我了。”那个队长看着廷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廷光走了,但他让工地锅炉房给工人们送去了姜汤。他的行为不仅感动了工人们,同时也拉近了与工人之间的距离,他了解到了那位队长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只穿一件单衣。
原来,他是从山东农村来到北京参加建设的,家里有八个孩子,老婆在菜店里卖菜,生活非常艰难。全家十口人只有三条棉被,女孩子盖一床被子,男孩子盖另一床被子,他们夫妻盖一床被子,不上学的孩子,白天只能光着屁股躲在被窝里。两条棉裤也要轮流穿,每天谁出门谁才有裤子穿,回到家里,脱下裤子就上床,蜷缩在一床被子里取暖。廷光把情况告诉了妻子,儿子们知道后,把自己不多的衣服拿出几件,对廷光说:“爸爸,我们的衣服够穿的,拿去给他们穿吧。”廷光手里拿着儿子们的衣服,心里颤抖不已。
廷光把儿子的衣服和裤子送到对方手里的时候,那位队长竟然“呜呜”地哭了起来,那两条棉裤与棉衣对于他们家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这是公司干部从儿子身上脱下来的还带着体热的衣服,他也清楚,科长也有好几个孩子,他们的生活也不富裕。
儿子的衣服帮助工人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可是,当舜瑶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冬天只穿秋裤被冻得脸色发青的时候,她的心在流血。不过,她对儿子们善解人意的做法给予了表扬:“孩子们,你们做得对,我们应该帮助更困难的人们,明年,妈给你们做新棉衣裤,再忍一忍吧。”
舜瑶经常对儿子们讲:“孩子们,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貌取人,以强凌弱,也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要做好准备去迎接惊涛骇浪,当你遇上坎坷不平的道路时,要用毅力走出去,‘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有毅力,就能闯过去。”舜瑶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扎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舜瑶经常要在下班后去买菜,而到了那个时候,新鲜的蔬菜只剩下一些没人要的烂菜叶子了,看到那些没人要的蔬菜,她也只好买回去。那个队长的老婆每一次看到舜瑶下班后买回剩菜,就想帮助这个老师。她告诉舜瑶:“霍主任,你下班后来买菜,什么都没有了,我不能让你花钱买烂菜叶子,以后,你就让孩子中午来店里拿菜吧!”
舜瑶是个实在人,她把每天的菜钱交给佳珍,让她中午去菜店买菜。从那以后,女儿买回来的蔬菜又鲜又嫩,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舜瑶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孩子可以买回新鲜的蔬菜?佳珍告诉她:“妈妈,是一个阿姨给我挑出来的。”
舜瑶恍然大悟,她到菜店找到对方,婉言回绝了对方的好意。但是,对方却更实在地对她说:“霍主任,你为了我们的孩子,没白没黑地工作,让你买剩菜,我心里不好受。”这种诚挚的话在舜瑶的心里击打出温热的浪花。
廷光在公司里德高望重,他的处事与为人,也让他在工人群里建立起牢固的基础,那是坚如磐石的基础。尽管他被家庭的阴影所笼罩,尽管他的工资高出别人好几倍,尽管他是从旧中国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在他的周围,上上下下没有人嫉妒他。
舜瑶在工作中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了丈夫的智慧。她的工作报告,以思路清晰,文笔流畅以及出色的字体扬名学区。对于来到北京所取得的成功,她首先要感谢来自于丈夫的帮助,她除了会说“谢谢你”,漂亮的言辞一概不会说。
而每当妻子说出“谢谢你”的时候,廷光都会感到很失望,但他也知道,妻子不是那种会用甜言蜜语哄男人高兴的女人。他们夫妻结婚十几年,正统而不浪漫,严肃而不温存,如果他跟妻子开玩笑,会被妻子说成是“不正经”。因此,每一次,妻子说“谢谢”的时候,他也只是淡淡地一笑而已。尽管妻子的“谢谢”冰冷生硬,但他还是愿意做妻子的孺子牛,默默地为妻子尽力。无论如何,廷光还是要感激妻子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是他把妻子从岳母身边拉走,那么,他就要责无旁贷地安排时间让妻子回家。他为妻子买好了火车票,又去王府井买了两盒北京糕点及北京特产,果脯、绿豆糕和茯苓夹饼。
舜瑶看到丈夫为母亲买了那么多吃的,心里感到很过意不去,一向不关心钱的她问丈夫:“廷光,买这些东西要花不少钱的,你还给妈买了一块丝绸,这个年月谁敢穿这种东西?我们下个月还有钱给孩子们交学费吗?”
廷光冲着妻子笑了笑,说:“孩子们的学费早就留出来了,你放心回去看妈吧,给妈买什么我都不心疼,只要她老人家喜欢吃。你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会很辛苦的。”
舜瑶看了一眼丈夫,宽心地对他说:“睡一觉就到了,那边有人接我,放心吧。假期还有一个家长会,你一定要去参加,到了那边,我会给你写信的。”
廷光看着妻子就要离开北京回去看岳母,他的心里有一种难言的苦衷。小城,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他的心里就会翻起一股巨浪。那里曾经是他的生身之地,美好的童年和亲娘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每一次,家庭的遭遇都令他心若死灰,他不敢回忆过去,更不敢想1951年家里发生的事情,那种家破人亡的情景令他痛心入骨。因此,小城对他来说,是一块不幸之地。他不愿意再看到它,但是,他却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那里。妻子回去,他既羡慕,又伤心,深埋在心底的创伤又翻了上来。好在身边有孩子们做伴,半个月的时间一晃就会过去。他嘱咐妻子:“瑶,到了那边,你有时间的话,请你代我去看一看我们以前住过的那栋房子吧,我是不敢回去呀!但你不用去看那两个女人。”
舜瑶听着丈夫的嘱咐,心里一阵难过,她答应了丈夫的要求。回小城的头一天晚上,当一切准备就绪,夫妻俩就要躺下休息的时候,一阵紧急的敲门声让他们重新爬起来。打开门一看,是住在同一层邻居家的老太太,她急得满脸是汗。舜瑶慌忙问她:“出了什么事?”
老太太慌乱地告诉他们,儿媳妇马上就要生产了,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舜瑶立刻跟着老太太来到邻居家,一位妇女在床上正痛苦地呻吟着。舜瑶急急跑回家里,让丈夫赶快叫公司的车。很快,公司的卡车载着那位妇女直奔了妇产医院。在车上,舜瑶用被子为产妇挡风。到了妇产医院,没过多久,孩子就生了下来,看到大人与孩子都没有危险时,她才松了一口气。
当妇女的丈夫从工地赶过来的时候,已经是黎明时辰了。舜瑶看着妇女疲倦的脸,又看了看她的丈夫,心里踏实了。她拖着疲劳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里,廷光早已把早饭准备好了。她没有时间去睡觉,也顾不上自己的疲劳,把几个孩子叫到身边,嘱咐他们在家里听爸爸的话。到了下午,廷光父子三人把她们母女三人送上了火车。
廷光的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态,他趴在车窗口,千叮咛万嘱咐,恋恋不舍地望着妻子。车厢里,舜瑶抱着佳欣,佳侨坐在她的身边,这是她第一次离开丈夫,带着孩子回老家,她的心情激动不已,望着丈夫失落的眼神,她有点于心不忍。
当火车开动时,舜瑶的眼睛有点模糊起来,她一直望着丈夫与儿子们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为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