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早晨八点多钟,火车驶进北京站,舜瑶的几个孩子睡眼惺忪地把脸贴近窗户,将近一年没有见到父亲的孩子们,都激动地想立刻捕捉到廷光的身影。车厢门一打开,妞妞第一个就蹦了出去,舜瑶与瑞碧领着孩子们一起慢慢走出车厢。
就在他们刚刚走下火车的时候,妞妞高声地呼喊起来:“爸爸!爸爸!”她飞快地穿过人群,跑到了廷光的身边,拉起爸爸的手。廷光看到大女儿跑到自己身边,顺势将她抱了起来。
当妻子领着孩子们走向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睛逐渐模糊起来。想到妻子带着孩子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他突然感到一阵愧疚。
舜瑶怀里抱着欣欣,脸上带着疲劳的神态,蓝色布衣服上上下下都是皱纹,她吃力地走在前面,瑞碧领着侨侨和静静跟在她的后面,两个儿子手里提着,肩上背着大小包裹,紧紧地跟在妈妈的身后。他们一个十二岁,另一个十岁,但在这个家庭当中,他们却扮演着男人的角色。
北京火车站人群蠕动,夏天的热浪随着人流扑到每一个人的脸上,孩子们大声嚷着:“真热!真热!”舜瑶抱着欣欣,她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了一半。
廷光快步走到妻子面前,放下大女儿,又从妻子怀里接过了欣欣,高兴地说:“舜瑶,路上辛苦了,还有六妹,多亏了你跟着一起来,真是太感谢你了。妈身体好吗?”
舜瑶看着丈夫,脸上露出了疲倦的笑容,她对丈夫说:“总算到了,孩子们都挺听话的,六妹可受累了,她一夜也没有合眼。妈身体挺好的,只是惦记你。”
站在一边的瑞碧爽朗地开了一个玩笑,对廷光说:“廷光哥哥,妈可想你了,家里缺个讲故事的人。啊!我也有五年没有来北京了,借着这个机会来看一看北京。”
廷光看到从后面吃力地走过来的儿子们,把欣欣交给妻子,紧走了几步,从孩子们身上接过了几件行李。此时,他才发现,儿子们又长高了一截,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甜滋滋的。
单位派了一辆车子把他们全家人送到了一栋刚刚建起来的四层楼房前,廷光对妻子说:“到家了,这就是我们的家。”孩子们跳下车子高兴地跑上二楼。
舜瑶看着新楼房,忘记了坐夜车的疲劳,兴奋地走进属于自己的家。房间里充满了阳光,油漆和涂料味仍然残留在室内,雪白的墙壁、深绿色的门窗,舜瑶脱口而出:“啊,真不错,这房子真亮堂!”
廷光告诉她:“这栋楼刚刚盖好,房间里的油漆味很浓,还需要再通通风。”
这座刚盖起来的楼房,室内有暖气,但没有煤气,仍然要用煤球生火做饭,家家都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舜瑶看着房间,不再担心什么了,她满意地点着头。
廷光自豪地对妻子说:“公司很多人是从南方过来的,他们受不了这里的冷,所以,盖房子的时候,就安装了暖气,我们自己可以烧锅炉。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通煤气,做饭还是要用炉子的,不过大家已经非常知足了。”
舜瑶问道:“你们来的人都分到房子了吗?”
廷光说:“没有,新盖的房子是分给干部的,这次只有一部分干部分到了房子。领导很照顾我,看我的孩子多,分给我们三间房子。工人们都住在离纺织厂不远的平房里,他们的家属也都住在那里。”停了一会儿,他接着说:“哦!对了,我想,我们的家具暂时运不过来,先跟公司借了几件家具,都是新买的先凑合着用,等家具来了后,就好了。”
舜瑶这才注意到房间里有几件家具,两张大床,一张方桌子,四把高凳子和几只小板凳,两只小柜子。
廷光是个心细的男人,他知道妻子喜欢吃北京小笼包,头一天就去王府井买回小笼包,还有北京酱菜等,还煮了一锅绿豆小米粥。中午,他弄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这是他们全家在北京团聚的第一顿午餐。
热心的邻居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廷光的新家,看望舜瑶及孩子们,这个时候,廷光感到无比的自豪,妻子的才学及品貌是他对外吹嘘的资本。邻居们的热情,让舜瑶感到了北京人的友好,她的担心减轻了许多。
单位领导也来看望了他们全家。上级领导问寒问暖,让舜瑶忘记了在小城生活中所受到的屈辱与不快。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为建设北京贡献力量,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他们全家到北京的第二天,瑞碧就开始为孩子们联系学校。北京二十五中是一所有名的男校,配有北京最好的老师。这所中学,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考进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很多家庭条件好、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读书。
平进要在北京上学,舜瑶希望他能够进入这所学校。这所学校考试制度严格,录取分数也很高,北京需要知识分子援助建设的同时,对学校的考试制度也做了特殊的规定,平进来到北京一个星期后就参加了学校的个别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这所学校。
按照国家规定,小学生可以就近入学。重庆、妞妞与静静很顺利地到一所离家很近的市级小学念书。在瑞碧的努力和帮助下,舜瑶的孩子们都解决了入学问题。
瑞碧利用在北京的时间,访问了辅仁大学,又去看了几个朋友,还去了几个公园。她高兴地对舜瑶说:“三姐,此次来北京,是旧地重游啊!这里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后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暑期一结束,瑞碧就离开北京回小城去了。
孩子们的入学问题解决以后,舜瑶马上就开始联系自己的工作。她带着小城市教育厅的证明和介绍信去了北京市教育局。市里主管教育的领导批准她去一所高中教书,这个决定让舜瑶感到忐忑不安。那位领导告诉她:“霍先生,你在小城的档案早就过来了,如果你不来北京,下个学期你也是要去中学教书的,这样,我们在这里给你安排了一所高中,那里正缺一名教历史的老师。”
支援北京建设,各个部门都在大批地招收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凡是来北京参加建设的人,很快就可以找到工作。舜瑶没有想到,到北京后,找工作竟然如此顺利,但对于这个决定,她的心里既高兴又担心。她诚恳地对领导说:“我刚来北京,对这里的情况不熟悉,从小学教育一下子跳到高中,我心里没有底,恐怕难以胜任呐!”
市领导看到她不安的表情,鼓励她说:“霍先生,北京正在建设中,需要大批有文化的高级教师来帮助政府的教育工作呀,凭着你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认真的态度,你会很快适应这里的工作的。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嘛!毛主席教育我们,实践出真知嘛!我们党内有很多干部都是从干中学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你去教高中,是相信你有能力教好高中的嘛。这是党交给你的工作,去吧,那所学校需要一名好的历史教员呀!”
舜瑶看到领导如此重视自己,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思前想后,她还是委婉地对领导说:“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以为,小学教育是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学生们才能学好更深的知识,还是请领导安排我先去小学教书吧!”在她再三的要求下,市领导把她安排在纺织部建筑公司子弟小学教书。
市政府决定在纺织企业区建立一所学校,那些工人们的孩子可以就近上学。新建的小学取名为职工子弟小学。
三座纺织厂址选在北京东郊的一片荒郊野地上,那里没有路,到了晚上,漆黑的土路令人感到恐惧。工厂一点一点地建成,路就一点一点地向城里伸延,建筑工人和纺织工人都住在临时搭起的工棚和盖起的平房里。
暑期一过,孩子们就去上学了,舜瑶也去新建的学校上班。她对新生活充满了激情,她感谢北京给了她工作的机会。在这里,他们全家不用再顾忌来自于家庭成分的影响,可以甩开肩膀与北京人一起为国家做贡献了。
在北京,领导和同事们对廷光非常信任,也让他忘记了在家乡的那段伤痛历史,他越来越认为,离开小城是正确的决定。
舜瑶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早晨,她一早就起来,与丈夫一起做早餐,为孩子们穿衣服,匆忙吃过早饭,看着儿子与女儿们走出家门,她才抱着欣欣,领着侨侨,坐上丈夫公司的敞篷卡车去学校报到。
纺织部在建筑工地附近办了一所幼儿园,职工上班时可以把孩子托进去,下班再接回家。这所托儿所为大家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
舜瑶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后,就去了学校。一位年轻的女书记接待了她,对方露出亲切的微笑,伸出双手握住了舜瑶的手,说:“欢迎,欢迎啊!霍先生你来得正好,我们正等着你呢!”
对方的热情和伸出来的手,令舜瑶感到有点受宠若惊,她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还没等她说话,对方就把她让到椅子上坐下,然后,又给她倒了一杯热水。舜瑶接过水杯时才发现,对方是那样的年轻。
她是校长,也是党支部书记,她微笑着自我介绍说:“我是从幼儿师范毕业的,也是刚刚调到这里来的,这里要建纺织厂,一切都刚刚起步。为了让外地来北京参加建设的工人们安心工作,政府不仅把他们的家属分批分期搬到了北京,同时,又为他们的孩子建起了学校。北京人口也因大批涌进来的外地人而猛增了很多,突然增加的孩子们,让原有的北京学校立刻感到紧张起来,师资缺乏、学校不够,为此,政府加大力度先把学校建立起来,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政府动员有文化的知识青年走出家门,为社会尽力。过去在家里当太太的有文化的妇女们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家门各尽所能。市里的领导十分关心从外地来的职工子弟的教育,工厂还没建完,就先把学校办起来了。现在,我们这里学生很多,老师不够,我们还在继续招老师。不过,你到这里来可是大材小用了。我们现在缺教导主任,你没来之前,我已经打了报告,上级已经批准了我的建议,霍先生,你要把教学抓起来啊!这是党对你的信任。我知道你在小城就是一名教学尖子。来吧,霍主任,我们一起干吧!”
女书记说了不到半小时的话,就把舜瑶的工作定了下来,她有点措手不及。女书记很热情也很健谈,她一口气把学校的情况介绍给舜瑶听,不等她说话,就带着她去了教室。
几排用砖砌起来的平房,整齐地排列在空旷的操场上,共有二十几间教室,平房前面是一个可以踢足球的大操场,远处有两个上体育课用的单杠架子。操场的最前方有一个用砖砌起来的高台子,校长就站在那上面讲话。另有一排平房是老师的办公室,每间教室有五十张桌子和椅子,前面的墙上有一块大黑板、一张讲台,石灰地面没有尘土和纸屑。
舜瑶来得很早,所以学校很安静。女书记给她介绍了校园和各个年级老师的情况后,松了一口气,说:“咳!老霍啊,你来了,可真帮了我大忙了。抓教育,我可没经验呐!”
舜瑶一直想说话,可总是插不进去,等女书记把情况都介绍完以后,她才讲了自己的想法。她谦逊并认真地对女书记说:“我也是一个没有经验的老师,一来就让我挑这个担子,我认为不合适,还是让其他老师担任吧。”
女书记看着舜瑶执著的表情,有些着急了,她说:“霍先生,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决定的,这里的学生突然增加了很多,老师不够,前些日子我去市里要人,教育局领导拿出你的档案告诉我,本来是让你去教高中的,结果,你一定要到小学来,我立刻就把你要来了。我知道你到这里教小学太可惜了。可是,教务主任的工作很重要,这是上级领导的批文,如果你不同意,就只有去市里找领导谈了。”
舜瑶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她还想为自己解释,却被女书记挡了回去。女书记最后告诉她说:“这是组织决定,只能服从。”
舜瑶听到“组织决定”的话后,便也不再坚持了。就是这一天,她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教务主任,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北京的秋天,天高气爽,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学校召开了全体师生大会,全体老师和学生们站在操场上,聆听着校长的讲话。而这一次,校长没有讲几句话,便把舜瑶推上台去,向大家做了介绍。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舜瑶的心“砰砰”地急剧跳动着,她的头上渗出了汗珠,她的手开始微微地颤抖着,这一刻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她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全体师生热情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舜瑶,在掌声中她望了一眼女书记,看到的是一种信任的目光。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扶了扶眼镜,走上了那座高台子,她望着站在阳光底下的全体师生,他们正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她的心里涌起了一种疼爱的感情。
当她的眼睛落在孩子们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上的时候,她用颤抖的声音对全体师生说:“老师们、同学们,我不知道应该跟你们讲些什么?我也是从外地来北京参加建设的一员,我们国家是一个刚刚成立起来的新国家,需要很多优秀人才去为它添砖加瓦,党很关心我们的孩子们,给我们建学校,让我们来念书,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念书,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说完以后,舜瑶用眼睛看了一下台下,忽然,全体师生鼓起了掌,掌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热情而欢欣鼓舞的师生大会,给舜瑶带来了巨大的温暖。
学校的老师们对于一个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老师教小学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向新上任的主任投来惊奇的眼神。舜瑶并没有因为自己教小学就感到身份降低了,她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大家的目光。
柔和的秋天很快过去了,转眼冬天来到。由于校舍建在荒郊野地里,条件比较艰苦,它的四周既没有树,也没有任何建筑物。冬天,西北风刮起来的沙尘在天空中飞舞,卷起来的沙尘又吹进教室,地面上立刻就铺上了一层黄土,而座位靠窗户的学生身上也会落满沙子。教室里的炉子经常因风通过烟囱而导致火被吹灭,没有火,学生们冻得直跺脚,他们不停地搓着手,用嘴往手里哈热气,有的学生干脆把手插进袖子里去,老师用冻僵的手在黑板上艰难地写着字。
学校有一个负责生火炉子的老师傅,到了刮大风的天气,他就是长了十双手也顾不了所有教室的炉子。舜瑶建议每个教室组织学生自己管理炉子,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们爱劳动的意识。她还与学生们一起把窗户缝隙糊上纸条,风沙再也不会刮进教室里了。
她还建议学校组织课外小组,学生们放学以后,参加小组活动,相互督促学习。每个班级都建立起了学生联系网,这个联系网可以迅速传达学校的各种通知与老师的指示。学校每隔一个月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活动及学习情况。
舜瑶上任以后,她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与支持。校长对舜瑶的做法大加赞赏:“霍主任不愧是我们学校的诸葛亮啊!”每当这个时候,舜瑶表现得都很是平静。对于来自于老师的支持,舜瑶感到莫大的欣慰,她希望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在教学上,她组织老师们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每个周末都有一次老师评定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教学上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制定教案并选派优秀教师去市里听观摩课,让老师写出教程进度材料并在会上逐一讨论,督促每一位老师重视自己的工作。
学校有的老师建议:“霍主任,我们学校生源质量差,应该把干部的孩子分在一个班里。”
舜瑶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回答:“干部的孩子聪明,农村来的孩子难教,他们把班级的成绩都给拉下来了。”
舜瑶不赞同这种说法,她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的工作性质,就把孩子们归堆,这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在我们学校要人人平等,我们不应该让孩子有这种等级观念。”
在这所学校里,很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们受到工人孩子们的嘲笑与歧视,这种等级观念令舜瑶感到痛心。在一次学校大会上,她对全体师生讲:“老师们、同学们,请我们大家想一想,我们饭碗里的每一粒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农民种地,大家就要挨饿。你们知道吗?天还没有亮,农民们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你们吃的菜都是他们种出来的。如果我们国家没有他们,我们该怎样生活呢?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他们身上脏一些,但是,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我们学校以学习评价为标准,我们的三好学生是给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是给那些穿得好的学生。在我们学校,谁学习好,谁就是我们的榜样。”
在舜瑶来学校之前,学校有两个农民子弟班级,老师们都不愿意教这两个班的学生,这两个农民子弟班成了散班,为此,校长大伤脑筋,她采取了老师轮流去教农民子弟班级的做法。但是,老师们对这些孩子敷衍了事,农民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舜瑶看到大家如此歧视农民的孩子,心里很不舒服,她对校长说:“请学校把这两个班交给我吧,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国家让他们来念书,他们有权利学到知识。”
校长告诉舜瑶:“霍主任,你的工作是抓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不是去教几个班的学生。”
舜瑶诚恳地对校长说:“校长,我是一个人民教师,农民孩子的条件差,但他们的头脑和大家是一样的,只要好好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我想,这些孩子们都会成为好学生的。就让我去教这两个班的孩子们吧!”
校长看着舜瑶恳切的面孔,担心地问:“霍主任,难道你就不为自己想一想吗?这两个班的孩子真的很笨,我教过他们几次,都是些铁脑子,就是不开窍。大家担心会影响班级的分数,没有办法才把他们分出去的。你去教,影响不好啊!你的工作是把学校的教学搞好,抓教学,哪里有时间去教学生?那两个班作为特殊班,不把他们的分数记入我们的总成绩里,霍主任,不用为他们担心。”
舜瑶清楚校长的意思,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有歧视学生的念头,他们身上脏,但是,他们是最善良的一个阶层,农民人口占了国家人口的70%以上啊!
舜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母亲有了钱以后,她没有歧视过去的穷哥们,而是给了他们新生活。母亲总是这样教育孩子们:你有了钱,要多想一想你是如何奋斗的。你有了知识,要多想一想没有文化的痛苦。你的面前有一群穷朋友,你不应该嫌弃他们,而是要帮助他们。人生一世,不知道会在哪里遇上难处,往往是那些穷哥们会见义勇为。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了,人的感情和友谊才是最珍贵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