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乐事造成了政事的荒废:“与君子听之,废君子之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自王公大人,次及士君子,下至农夫妇人,一旦耽于乐,淫于乐,那就不仅不能尽心力于其所守之职事,甚至有丧身亡国之危险:“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苶为声乐,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戮,国为虚戾者,皆从此道也。”
  墨子如此激烈地非乐,实际是在非议儒门倡导的一整套礼乐制度。因为那许多乐曲正是与社会施行的各种繁缛的礼仪相配合而演奏的。这套繁缛的礼仪制度,除了导致社会的铺张浪费和致人背本弃事外,还在其他一些方面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是造成了社会的厚葬之风。墨子描述那时社会厚葬的陋习:
  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存乎诸侯死者,虚府库,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敦几筵壶鉴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而后满意。
  除此之外,还要杀人殉葬:“曰天子诸侯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真是既靡费钱财,又不仁不义之至!
  再则造成久丧之陋习。根据儒家礼节,人死之后,其近亲须按照与死者亲属关系的远近为之服丧,即穿着特制的丧服对之进行祭悼,直到礼制规定的丧期解除为止。国人对死去的国君的祭悼活动也包括在内。一般说来,对于近亲及国君的服丧期都是三年,其次有一年、五月、三月不等。服丧期间,不仅要整天地哽咽哭泣,还要居陋室,睡草垫,枕土块,相率“强不食以为饥,薄衣而为寒”,以示哀痛之极。这样长时间地折磨自己,往往闹得人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强劲,甚至要靠人搀扶才能起立,靠倚杖才能行走。
  因为久丧,导致人们身体羸弱,王公大人不能早朝,农夫不能早出夜入耕稼树艺,百工不能修葺舟车器具,妇人不能夙兴夜寐纺绩。更糟糕的是,偌长的守丧期限败坏了男女之间正常的交接,这对于繁殖人口真是大大地不利。“以此求众,犹使人负(伏)剑而求其寿”,是根本办不到的!战国之世,人口尚见稀少,“全国”人口总计不过2000万,因而繁殖人口是富国强民的一项基本国策。质朴的墨子自然想到了丧礼对于国家社会的损害。
  于是,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墨子从儒家阵营中脱离出来,并成为儒道的坚决反对者。出于对先师的尊敬,墨子并不非议孔子的为人,他非议的,只是孔门所持的“道”。按一般人的说法,孔子是位“述而不作”的教书先生,他只是向学生转述他所欣然向往的文、武、周公之道,亦即“周道”。那被孔子视作“郁郁乎文哉”的礼乐制度,相传是由周公亲手制定的。聪明的墨子找到一个对抗“周道”的有效办法,就是借用大禹这面更为鲜明的旗帜,用“夏道”来批判“周道”。
  说实在的,有关夏朝的真实情况,包括墨子在内的战国士人并不十分清楚。孔子说他为了了解“夏道”,曾经跑到夏后氏后裔的杞国去进行观察,结果除了夏代使用的历法外,别的也弄不出个所以然。尽管如此,大家对于夏代的创始人大禹,却一致赋予他许多美好的品德。这或许是华夏人民对于他领导治水所付出的艰辛的一种感激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传说中,圣人大禹的品行与公而忘私的墨翟竟无二致。孔子在世时就曾称赞大禹“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的俭朴生活,还说自己对于禹一点儿批评也提不出来。与后世盛行的铺张浪费的丧葬制度相对比,大禹制定的丧葬法,是让死者都因陋就简地在原地加以掩埋,使用的桐木做的棺材只有三寸之厚,人们为之服丧的期限也不用三年,而仅三个月就足够了。最让人称道的是他为治水而亲自操劳的事迹。据说禹的时候,洪水滔天,人民生计受到严重威胁,禹在率领部民与洪水展开的斗争中,一直手持耒锸干在普通人的前头。由于经常在泥水中行走,使他两腿上的汗毛都被磨掉了,也不见长出来。在人群中,他穿着粗褐短衣,吃着粗粝饭食,连奴仆也比不上他那样的辛苦。对于禹形劳天下的兼济精神,墨子及其弟子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为了效法大禹,他们也都穿起了大禹所穿的短褐衣服及木屐鞋,拿藜藿之羹来充饥,日夜操劳,以自苦为极,并相互约束,不如此,就称不上是行禹之道,也不配为墨者的资格。
  可叹的是,虽然墨子与其弟子如此辛劳,一个个累得面色黧黑,手足胼胝,却并未受到各国当权者的青睐。墨子和他的众多弟子,包括再传弟子,都未曾登上过卿相的位置,也未见他们在各国政坛上起过什么显要的作用。由于墨子教出的学生多了,逐渐在社会上有了些影响,一些当权人物为了博取“好士”的名声,也曾假惺惺地尊给墨子一顶“贤人”的帽子,或请墨子出山。
  当楚惠王五十年(前439年),正值壮年的墨子游楚至郢(即楚郢都,在今湖北江陵),曾向楚惠王献上自己所写的一部包含着墨者治国安邦之术的小册子。惠王浏览一番后,并未对书中具体建议表示赞许,却要求墨子留下来由他供养。墨子看出惠王不肯真正采用自己道术的用心,便毅然请求辞行。果然,惠王派遣一位叫穆贺的大臣来向墨子表示不能任用他的歉意,穆贺对墨子说:“先生的建议本是不错的,然而我们大王是一位管理天下的君王,他怎么会为您这一套普通贱人的所作所为左右呢!”
  称墨者所行是“贱人之所为”,这便是墨子及其弟子不能见用于各国的原因。虽然后来惠王觉得自己对墨子欠礼貌,又派人追墨子回来,并许以封给墨子50里书社的封地,但墨子坚持“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的原则,不受而去。以后,越王朱勾亦曾表示愿意赏给墨子500里封地,派人以车队前来迎接墨子,但这位越王也仍然是要把墨子当作花瓶供养,并没有真正听取墨子治术的意思。当权者的这种态度给了墨子很大的打击,联系到自己的学生高石子在卫国同样的遭遇,他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贱人之所为就一定要遭到统治者的拒绝。他把自己的治术比作一剂良药,说它虽然出自野草之根,却照样为人治病,即令是天子,患了病也离不开它,岂可因为它出自草根就拒绝服用它吗?
  有一则故事说,墨子见岐道而哭之,为的是它既可以通向南方又可以通向北方,使人在它面前无所适从。看来,对于自己道术四处碰壁的墨者,也难免发出“行路难”的感叹了。
  战胜了公输般
  与战国时代多数士人奔走于各国,为各国谋求富国强兵及筹划兼并战争的做法相反,我们的墨子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眼见的是王公大人发动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
  为此,他痛心疾首,发誓要为天下百姓除此巨害。
  那时韩、赵、魏三国尚未最终从晋国分立出来,天下最强横而又最好战的,是齐、晋、楚、越四个大国。尤其是楚国,这个自春秋以来就不断北上,屡次给中原各国造成巨大压力的蛮夷之国,更时刻威胁着附近小国。不畏强国的墨子即首先向这个庞然大物提出挑战。
  有一位鲁国出生的工匠公输般(又称作鲁班),是个善于弄机巧的匠人,传说许多器物,如木工常用的锯子、刨子、钻头、铁铲、墨斗、曲尺之类,都是他发明的。这些说法不一定可靠,如商代出土文物中就已出现了青铜锯及铲子,怎么会等到战国时的公输般才始发明这些东西呢?但后世的木匠师傅却拿了他做自己的祖师爷。这些,我们姑妄听之。问题是,这位木匠祖师爷为人不太安分。当他还在鲁国时,碰上了鲁国执政大臣季康子的母亲病逝,他便毛遂自荐,要为康子母亲的棺木设计可以转动的机关,以便安葬。后来他跑到楚国去,适逢楚越争战,他又帮助楚人发明了“钩强”的武器,使之在舟战中屡屡打败越人。以此,他获得了楚王的重用。这些行迹在墨子眼中看来不太光彩,却受到当权者的嘉奖,他的木匠祖师爷的桂冠的来历似乎也与此有关(中国古代许多“圣人”的桂冠都缘此而得)。而今,他又在为楚国设计制造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准备用它来攻打弱小的宋国。
  身为宋人的墨子在齐国闻知这个消息,立即起身步行赶往楚国,打算以个人的力量止楚攻宋。一路上他的脚走坏了,也顾不得停息,只胡乱撕开自己的衣衫把脚包了包。经过十天十夜,他终于赶到了楚国的郢都,未曾喘息,便直接找到了预谋此次战争的公输般。他开头对这位已是楚国新贵的实权人物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杀了他。”墨子与公输般旧曾相识,所以用如此口吻。
  公输般默不作声。
  “我给您十金作为报答,行吗?”墨子补充说。
  “我一向讲究仁义,不做杀人之事。”公输般开了口。
  “那好。”墨子抓住这个话头,起身向公输般拜了两拜,接着说道:“实话告诉您吧,我在北方闻知先生为楚国造好了云梯,将用它来进攻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值得您对它大动干戈呢?楚国有的是土地,所不足的是人民,发动战争要死去不少人,这是损己之不足而争己之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道不仁却不在楚王面前力争,不可谓忠。为先生计,还是放弃攻宋的念头为好。”
  一席话说得公输般无言以对。
  公输般自不肯为墨子的三言两语就善罢甘休,他拐弯抹角地把责任推到楚王头上:“不好办呀,我已将攻宋的计划告诉楚王了。”
  “那么,请带我去见楚王。”
  楚王不知墨子的来意,他听墨子给他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我们那儿有一位怪人,家有彩绘的车子,他不去坐,却偏要去偷窃邻居家的一辆破车;家有锦绣衣裳,他舍不得穿,却想去偷窃邻居家的粗衣烂衫;家中的好肉好饭也扔在一边,却专要去偷邻居家的糟糠来吃。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
  “那一定是害偷窃病了。”
  “说得不错。”墨子同样起身向楚王鞠了一躬,然后话锋一转:“大王,您拥有的楚国地方五千里,而宋国只有五百里,此正如彩车与破车相比;楚有云梦泽,周围盛产犀牛麋鹿,加上江汉盛产的鱼鳖等水产,可以称得上是天下首富,而宋国连雉兔狐狸也少有,此则粱肉与糟糠相比;楚国到处都有挺拔的松梓类巨木,宋连高大一点儿的树木都难找到,这又好似锦绣与短衣相比。如此看来,大王让您的手下去攻打宋国,岂不正像那位害了偷窃病的人一样么?”
  楚王语塞,又不便发作,只好说:“您说得有理。可是公输般已为我造好了云梯,宋国是唾手可得的呀!”
  “未见得罢,不信可以试试。”墨子强硬地说。
  于是,墨子当场与公输般做了一番攻防的演习。他解下自己身上的腰带充作城墙,又找了一些小木头片权当守城的器械,公输般几次三番设立机关想要攻进城墙,墨子全把他拒在城外。最后,公输般的招儿使完了,而墨子却还有余招儿没用完。
  失败了的公输般这才想起,墨子也是一位与自己同样的能工巧匠出身。当初在鲁国的时候,墨子的手艺并不亚于公输般。一次,公输般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用竹木削成一只飞鸟,使它在空中盘旋了三天三夜,没想到墨子并不表示稀罕,他对公输般说:“您这种玩意儿,不如我给大车做的车辖实用,我一会儿就能使三寸的木头负担起五十石的重物,那才真正对人有益哩!”而今,两人的东西异辙又一次显示出来,墨子并再一次当众使他难堪,公输般不禁十分恼怒,他冷冷地对墨子说:“我知道该怎样对付您了,但我不说。”
  “我也知道您将怎样对付我,但我也不说。”墨子针锋相对。
  一旁的楚惠王不知他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墨子从容地告诉他:“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掉我,以为这样宋国就没有人能抗御他的进攻了。但我告诉你们: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已准备好了我教给他们的防守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头上等待着楚兵的进犯哩!即令杀了我,也断绝不了我教给他们的防御手段。”
  由于墨子的勇敢行为,楚国终于停止了对宋的进攻。大概楚人既慑于墨子几百个弟子的视死如归,也确实担心墨子的防守器械不好对付。我们在今传《墨子》一书中,确实看到不少有关城市防守的具体方法,包括怎样防备云梯、土掩、水灌、突袭、蚁傅、地道进攻……之类。不难设想,当年墨子师徒正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这套守御的本领才得以立足于世的,其时一些中小诸侯或拥有私邑的封建主也正乐得利用这样一批勇敢之士为他们担任守土之职。
  不过墨子师徒并不只是为了谋取人家的任用才专擅此道的。他们只是为了实践自己“非攻”的社会主张,认为要实现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爱(即“兼爱”),第一环便须制止人与人之间相互掠夺的战争,如此而已。
  不久,墨子又闻知楚国一个地方贵族鲁阳文君打算进攻郑国,他又急忙赶往鲁阳文君处。鲁阳文君向他解释:此番攻郑,只是因为郑国不义,郑国的国人闹内乱,一连杀了三位国君,自己乃是顺从天的意志才举兵诛郑的。墨子回答他说,郑人三世杀其君,固然不对,但老天已经给予他们惩罚,使其三年不得好收成。这惩罚已经足够了。您再要举兵伐郑,那就犹如看到别人责打他不争气的孩子,自己也跟着举家伙帮助打那孩子一样,岂不有悖于情理么?他接着对鲁阳文君说,今天的人们若是遇见有人去偷人家的鸡犬牛羊,都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对于发动战争窃取邻国都邑的行为,却夸它是义举,还要书之竹帛,铭刻在金石上,拿它夸耀于后世子孙,这岂不是明于小是小非而昧于大道理么!
  从鲁阳文君对墨子较为友好的态度看,墨子这次止楚攻郑似又收到了效果。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