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第一章

 

  反省自己的教育经历
  无论你的成长过程如何,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经 历。在没有接触到新的教育方法或教育理念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 觉地按照自己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方法教育孩子。个中问题,很难被自己 发现。一个家庭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文化就是这样被传承的。其中既有优 秀的东西,又有糟粕的内容。所以,抛开社会大环境不谈,仅从个人的角度 来说,每个人在准备做父母之前也都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教育经历。
  我的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从来没有坐下来慢 慢地讲道理的时候,每次我犯错误(很多的时候未必是错误,只是和他的想 法不一致)他都会非常生气。尽管我现在能够明白他内心对我的爱,但在当 时,我并不会因为他的生气而明白道理,甚至还会逆反。就因如此,在我的 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学习和领悟,这使我耽误了很多时间。当 我长大后才发现,自己也同父亲一样,缺乏耐心沟通事情的技巧和习惯,并 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教育我的女 儿。直到有一次,女儿回到家,说起她和同学一起吃中午饭,餐厅的服务员 不讲道理欺负他们几个小孩子,她去和服务员理论的事情。她描述事情的急 躁态度,让我不仅看到了很多时候我的说话态度,还看到了父亲的态度。那 一刻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祖辈的习惯, 而这些习惯却并不一定是好的。当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我马上和女儿 说:“我以前很多时候对你不够耐心,真对不起。你不要像我这样用急躁的态度和别人讲话。因为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改掉这个毛病吧。”
  改正问题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现在很多时候我仍然很急躁,但 是我正在慢慢纠正。改正问题从意识开始,如若你连意识都没有,那么距 离改正的路途恐怕会遥远一些。当然,意识到了,马上就改,恐怕也不太可 能。所以,即使别人意识到问题,也需要一个改正的过程和时间。从这一点 来讲,对犯错误的人来说,越早意识到问题越有机会改正。而对于其他人来 说,要给犯错误的人一个改正的时间和过程。
  同样,我也看到我的一个朋友总是很幽默地表达意见。后来在闲聊中得 知,她的父亲很幽默,总是和她的母亲开玩笑。因此,她从小在这样的家庭 中自然学习到幽默的艺术。      反省自己的教育经历,并不是全盘否定自己。成长中经历的事情通常会 留下好与坏两种痕迹,只要从中找到好的经验,改进不足的部分,取长补短 方可趋于完美。
  还拿我自己来说,由于没有人给我讲道理,每天又不断地被苛责,反而 锻炼了我很强的观察力、思考力、热爱读书以及追求完美的趋向。这就像树 一样,干旱的地方,树的根系就发达;湿润的地方,树的叶子就茂盛。父亲 虽然暴躁,但是也有他的性格优势。他勇敢、正直、博学、敏锐且客观,这 些于我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我的性格中有很多问题是教育的结果,但同样不 可否认的是,很多好的地方也是教育的结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经 历中得到了益处,也正因如此,反省自己性格的缺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当 你反省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你的教育经历里带给你有益的一面,同时反省这 种经历带给你的不完美的一面。
  通常来讲,勇者少谋,智者不勇;冷漠的人当机立断,柔情的人瞻前 顾后;仔细认真的人锱铢必较,豪放豁达之人又缺乏细致。人不能做到完 美,也没有必要完美,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然后 扬长避短。
  反省的目的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完善自己。为了孩子,我们要尽量做 到完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完美是痛苦的或者没 有办法达到完美而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也是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七十不逾矩”(注:语出《论语》)的意义了。如果没有成长,也就没有不同 年龄段的人生体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努力地完善自己。生命本身就是一 个过程,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心理,很多家长希望自己成长中的缺陷能够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得到补偿,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需要用变 化的眼光去看待。比如,有的家长说,我小的时候没有人管,现在我管你, 你还不愿意。还有的家长说,我小的时候没有条件去学习,你现在有条件却 不好好学习。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我们不要忘记的是,我们和孩子是 两个不同的生命,这两个不同的生命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中,不同的时代背景 下,如果按照自己成长中的经历去教育孩子,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比如,我 们小的时候根本不学习,在父母督促下,学习肯定会有很好的结果。而今天 的孩子是有繁重的学习压力,再督促他学习他当然会厌烦。此外,我们也不要 试图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念过大学,就一定要孩子 考大学;不能因为自己喜欢钢琴而没有机会学习就让孩子学习钢琴,要把孩子 当做一个独立的生命去看待。真正地去爱孩子,而不是变相地来爱自己。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问题时,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道歉。这样做的原因在 于,只有有勇气承认自己错了的时候,才有可能改正错误。在向孩子道歉的 过程中也可给孩子一个明确是非的概念,让孩子学会道歉,让自己和孩子一 起尽量追求完美。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但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 的家?林语堂说:“女人的幸福不是政府给的,不是社会给的,是她嫁的那个 男人给的。”我说:“孩子的幸福不是政府给的,不是社会给的,是她出生的 那个家庭给的。”孩子们没有经过考察就投奔我们而来。作为父母,让我们 尽量追求完美,别让孩子们失望。
  释放你的情绪
  为了生存,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无奈的事情。如果工作顺利,可能会很 高兴;如果工作不顺利,心情会很沮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如果短期 内我们不能完美到心静如水,那么就应该真实面对。该怎样的真实呢?我认 为,无论今天心情好不好,我们都应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 道原因,而只有知道原因的时候才能理解。你在工作中遇到不高兴的事情, 带着一堆烦恼回到家里,看到家里人或者孩子以后,没有原因地发脾气,这 是不可取的方式。家里人不但不能理解你为什么烦恼,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烦 恼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让家里的气氛变得更紧张。其实我们完全 可以把内心的郁闷表达出来。比如可以试着问孩子,你在幼儿园是不是也有 不高兴的时候?今天妈妈也不高兴了,所以想自己呆一会儿,你自己玩可以 吗?当然孩子小的时候很难理解,但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就会慢慢理解了。我 们在这样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在教育孩子学会表达和理解他人,当哪一天他们 在幼儿园有不高兴的时候,也可以告诉父母,这样父母和孩子就可以进行 沟通。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和大人沟通,其中有一点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就 是,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也缺乏沟通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是从坦诚的表达开始的。仅仅可以表达还不够,还需要家里 人给予理解。比如爸爸看到妈妈不高兴可以这样对妈妈说:“无论你在工作中 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两个都会一直爱你。”可是按照我们中国人传统 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认为这样的言语很难以启齿,说出的话经常会变成:“生什么气啊,这种人没有必要搭理,你也够小心眼的。”这些话反而会让妈妈 感到更难过。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我们都是局外人,但是表达爱 是一个让对方非常受用的方式。
  在一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尽量不去讲大道理。用爱的方式传递亲人的关心 是容易让人接受的。各位家长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育着孩子。我们 怎样对待亲人,孩子也会怎样对待我们。
  当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快乐地面对孩子,那是最好的,在这种 环境里成长的孩子通常会很乐观。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不能做到时时快乐或 者心静如水,那就尽量真实,真实地让孩子和家人体会自己的感受,真实地 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中国人认为,可分享快乐而不愿分享痛苦。但 是能够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的人才是亲人,因为分享痛苦并不是给他们增加 了痛苦和麻烦,而是一个亲人希望承担的爱的责任,在对方有痛苦的时候我 们同样也会和他们分担。如果只是分享了一部分,爱是不完整的。在这样分 享的过程中,我们与亲人的感情才会比和别人更深厚。对待子女也是一样, 当孩子能和我们分享一切的时候,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感情才更坚固、更完 整,而这些都是爱的艺术。
  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缺陷的。也许是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 人不愿意去正视自身的缺点,认为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从而回避这 些问题,而回避这些不完美只能变得虚伪。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这种虚伪, 以至于不能认出什么是真实。其实缺点不可怕,人类自私的天性也不可怕, 而掩盖缺点和自私的虚伪才可怕。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缺点,面 对自己的自私,然后再努力去完善。承认人的不完美,从而努力让人变得完 美,这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如果不能正视这个问题,教育也会流于虚伪, 虚伪的教育只会教育出虚伪的下一代。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是由一群 虚伪的人组成,那么这个国家或者社会的状态就可以想象了。
  承认人的不完美和自私,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更是现代社会一切制度 和法律存在的基础。用制度和法律不断地规范人的私欲,这是迈向理性和秩 序的新时代的开始。
  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有一个意识:孩子时刻在向我们学习着,我们的每个动作、每个决策、每次对话都是对孩子的教育,这个阶段的教育会影响 孩子的一生。今天的中国,诸多文化理念需要我们反思。这个反思的任务应 该由成人完成。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如果自己不去反思,反而希望孩子 们改变社会,这恐怕是非常困难的。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丰子恺先生在抗战期间曾经历了一段逃难的生活,每天风餐露宿,颠沛 流离,非常辛苦。当他们一家终于安顿下来之后,他和两个孩子说:“我们再 也不用跑了,可以有个安稳的家了。”他的女儿不高兴地问:“为什么?”丰 子恺说:“我们有了家不好吗?”女儿却说:“每天在路上多好玩呀。”丰子恺 并没有责备女儿,而是从孩子的谈话中看到成人的痛苦正由于把目的看得太 过专注。对于孩子来讲,他们更重视过程。他们不能理解大人的辛苦,只是 看到每天在路上有不同的人物和景色,吃到不同的东西,睡在不同的地方。 丰子恺反省自己,这些本身都是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大人就没有这样 的心情呢?如果我们把每一天当做旅游,会不会觉得过程很愉快呢?
  有一次,我的女儿得了腮腺炎,不能去幼儿园,我只好带着她一起上 班。那天我穿了一条白裤子,在我们开会的时候,她就在我的裤子上乱画。 我的同事责备我不管孩子,我说不用管,让她画吧。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 回到家后,我找了一张白纸让她画。等她画满的时候,再换一张,后来我带 她到屋子的一个角落里,让她在墙上画。然后问她:“你觉得该怎样把画的东 西弄干净呢?”我给她一块橡皮,她费力地擦,还是不能擦干净。此时我告 诉她:“在纸上画画是最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换新的,但是其他地方就很 难清理。明白了吗?”从此以后每次她想画画的时候都会在准备好的本子 或纸上画。
  其实,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比在我们大人眼里干净得多,简单得多。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孩子,而要尽量用孩子的方式来理解孩子。
  在孩子看来,白墙、白窗帘、白裤子都是白色的,和白纸没有区别。他 们不知道裤子的价钱,不知道白窗帘多么难洗,不知道墙多么难擦—这些 都是我们大人的观念。但是,如果我们用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一次,可能没 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阻止之后,孩子的心灵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她也许永远也不会再画画。如果问大家,是一条裤子重要,还是孩子重 要?我肯定,所有的家长都会说孩子重要。但当我们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 很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再像孩子那样纯净,所以很难 去想象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大人眼里很多时候孩子是不讲理的。让我们回想自己成长中所 经历的那些事情,你会发现,孩子的认知是感性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讲 理。面对孩子,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讲理的方式,不要被太多成人的观念束 缚。要用实际的行动、体验和过程来告诉孩子们行为的结果。
  当我们学会了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会感受到孩子的简单和纯净。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同时引领他们走入成人的世界。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