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明清至民国 > 第 5 章 刘宗周:学问与气节并重的学宗
第1节 第一章

  一个活着时让敌人为之头疼,束手无策,乃至焦头烂额的人,死后却让对手由衷钦敬,并为之欷歔感叹不已,其人格一定超拔高迈,凛然豪纵。
  
  欧洲历史上,阿基米德用智慧捍卫的叙拉古终于被罗马大军攻破后,他也死于罗马士兵的剑下。在为阿基米德哀悼的人群里,罗马统帅马赛拉斯竟是哭得最为伤心的一个。
  
  在舆论钳制盛行,文字冤狱广兴,甚至不惜以埋汰手段污蔑前朝士人的清朝,乾隆皇帝却命馆臣为一个秉持家国道义,坚不降清,慨然以身殉国的明朝文人编纂文集,甚至还亲自搦管作序,满怀崇敬地写道:“当明政不纲,权移阉宦,独能守正不阿,多所弹劾,至今想见其风节凛然。而且心殷救败,凡有指陈悉中时弊。假令当日能用其言,覆亡未必如彼之速。卒之致命遂志以身殉国,允为一代完人。”
  
  在有清一代,除了康熙,爱新觉罗家族之人的心胸都并不阔大,乾隆却公然将“一代完人”的至高称号,赠给了一个大清国的敌人。这中间的原因,除了如乾隆所说,“使天下后世知余大公至正之心,维持名教而不苟小节”的自我标榜,以及“且为千古之君若臣垂戒示劝”的作用之外,就是这个将一腔热血搏抟于纷扰乱世的人,其勃郁坚韧的精神力度,高蹈四溢的人格光芒,交相辉映,炫目夺神,最终使乾隆深深折服。
  
  疾风劲草,板荡忠臣;大天大地,载育英雄!
  
  他姓刘,名宗周。
  
  一
  
  与传统认识层面上的英雄完全不同,刘宗周不曾喑呜叱咤于疆场,也没有督师迎敌于城下,更没有身陷囹圄,慷慨死于敌手的壮烈之举,但后人却将他与史可法、黄道周一并称为“明末三忠”。清人程仪洛在梅花岭上哀挽史可法时,都不忘提到他:“一死报朝廷,求高帝列皇,鉴亡国孤臣恨事;三忠扶天纪,与蕺山漳浦,为有明结局完人。”
  
  他只是一介文臣,而且是位仕途上相当不走运的人。
  
  刘宗周一生,历仕神宗、熹宗、思宗、福王四朝,通籍为官四十五年之久,实际立朝却仅为四年,而先后被革职为民就达四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刘蕺山集提要》这样概括他:“立朝之日虽少,所陈奏如《除诏狱》、《汰新饷》、《招无罪之流亡》、《恩义拊循以收天下泮涣之人心》、《还内廷埽除之职》、《正懦帅失律之诛》诸疏,皆切中当时利弊。一厄于魏忠贤,再厄于温体仁,终厄于马士英。而姜桂之性,介然不改。卒以首阳一饿,日月争光。在有明末叶,可称皦皦完人,非依草附木之流所可同日语矣。”
  
  介然不改的姜桂之性,使得他心怀黎元,胸牵苍生,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保持廉洁的节操,以慎独理念来激励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蔑视权贵,抱道自守,立朝则犯颜直谏,临难则仗节死义。
  
  他做官多年,家中始终赤贫如洗,甚至到了“闻召就道,尝不能具冠裳”的地步,而且“饕飨不给,岁贷米于大善寺僧”,后来还是靠夫人“以纺绩之余,置田二十亩,得免贷米事”。
  
  在南京任职期间,他“日给不过四分,每日买菜腐一二十文”,因常吃豆腐,被人称为“刘豆腐”。不管官至二品朝中大员,还是为地方府尹,刘宗周几十年如一日,“出入都门,行李一肩”,故又被人称为“刘一担”。
  
  敝衣恶食、生活清贫、待己甚简的刘宗周,却“居官淡素自持,动必勅法,视权贵若浼焉”。
  
  天启初年,他因大胆弹劾魏忠贤、客氏被革职;崇祯年间又力排众议,以论救姜采、熊开元被削职;福王监国,他弹劾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高杰,而且还据理力争向福王说阮大铖必不可用,因而再次归家。
  
  在东林党人遭受灭绝性打击的血雨腥风中,他又以崇高的气节和无畏的精神,屡屡前往吊唁被阉党残害的东林忠烈,颂扬他们“尽道而死”,讴歌他们“与其默默而死,毋宁烈烈而死”。正是这样一位不容于当朝的大明官场异类,在操戈抗清不成,于清兵占领杭州后,怀着一腔义愤,义不食清粟,绝食而死。
  
  属于他的真正精神肖像,则是一介书生,一位力道绵软,却铁骨铮铮的书生。
  
  作为宋明理学的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将程朱性理之学发展至极致,并搬出王阳明原旨,对王学末流予以矫偏匡正,使僻邪狂肆、深染蹈空之弊的学术,重新回到王阳明原来的轨道之上。梁启超说:“王学在万历、天启间,几已与禅宗打成一片。东林领袖顾泾阳、高景逸提倡格物,以救空谈之弊,算是第一次修正。刘蕺山晚出,提倡慎独,以救放纵之弊,算是第二次修正。明清嬗代之际,王门下惟蕺山一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
  
  黄宗羲是刘宗周的学生,他对乃师之学客观评价道:“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逮及先师蕺山,学术流弊,救正殆尽。向无姚江,则学脉中绝。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凡海内之知学者,要皆东渐之所衣被也。”
  
  刘宗周所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尤其是对明清易代之时的中国学人影响十分巨大。他门下走出了许多著名学者和气节之士,其中就有执锥刺奸、结寨抗清的黄宗羲,一门英烈的祁彪佳等人。
  
  桃李灼灼,大贤累累。
  
  “蕺山风高”这四个字,从此成为一种兼涉学术与气节的双重精神标高,巍然矗立在鉴湖之畔,高扬在刘宗周的家乡绍兴。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