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仕途·师徒:曾国藩与李鸿章 > 第 4 章 身心俱疲——曾国藩溘然长逝
第2节 老师辞世——闻噩耗鸿章悲痛欲绝

  “刺马”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曾国藩的身体已经非常孱弱,但他还是强打着精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练兵、整吏都是需要他去做的事情。而远在天津的李鸿章在纷扰的政事中也不忘向老师曾国藩写写信相互交流。李鸿章这时与曾国藩的书信来往多是讲述直隶辖区发生的事情,附上自己对事情的处理意见,希望曾国藩能多给自己一些建议。而曾国藩也尽心为李鸿章出谋划策,为自己的学生排忧解难。这时李鸿章已经五十岁,曾国藩六十二岁。对于这个年纪的两人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体谅,经历得越多,越能感到友情、师生情的难能可贵。
  
  在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李鸿章给曾国藩写了回信,回信中他深感:“鸿章自度精力日颓,文武将佐亦少坚贞耐苦之人,设有缓急,将若之何?吾师以天下为任,曾预筹及否?”说出了他已心存疲惫,寄希望于曾国藩为自己指点方向。可没想到,这竟然成为他与曾国藩的最后一封书信。
  
  二月初二,曾国藩正在处理公事,突然发病了,手颤不止,想说话却说不出来,他只好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回房间修养。二月初四,曾国藩稍感病情好转,中午吃完饭由儿子曾纪泽扶着在家中花园散步,与曾纪泽拉家常。而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曾纪泽立即搀扶父亲回屋。这时曾国藩已经抽搐,不能说话。虽然不能说话,但曾国藩还是手指遗嘱让儿子念给自己听。端坐了三刻,曾国藩与世长辞。而在他去世的时候,金陵城阴沉得吓人,还下起了小雨。天空的西南方却突然出现了红光,大家以为是着火了,却找不到火源,很久之后红光自行散去。这就是对曾国藩去世时的记载,一代风云人物就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对于曾国藩的突然辞世,全国上下一片惋惜之声,这位挽救清朝于崩溃边缘的功臣,他的死是整个朝廷的损失。
  
  朝廷给予曾国藩身后之事无上的荣耀,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而且特颁上谕追赠曾国藩为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加恩予谥“文正”,入祀北京昭忠祠、贤良祠,并于湖南原籍、江宁省城建立专祠,以示表彰,其子曾纪泽世袭一等侯爵之位。不说别的,只谥号“文正”一事,足见朝廷对曾国藩的评价有多高。自宋朝以来,“文正”成为万千官员梦寐以求得到的谥号。“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是司马光提出的,所以后世以“文正”作为人臣极美的象征,而皇帝们也不轻易将此号封赐大臣,除非这人确实达到了人臣之典范。
  
  在曾国藩之前,清朝一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五人得到了这样的殊荣。这五个人个个不是凡人,不光不是平凡的大臣,还是极显赫的重臣,曾国藩能够得到这个谥号可以说是极尽尊荣。除了朝廷对他表示了最大的尊重,其他的大臣也表示了对他的敬佩,纷纷上书陈述他的生平勋绩。这怎么能少了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呢?
  


  曾国藩逝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鸿章这边。噩耗传来,李鸿章不敢相信这是事实,认为只是误传,即便如此,李鸿章也昏厥过去。在苏醒后,他立即向朝廷上疏证实老师之死是否当真。在得知曾国藩确实已经仙逝的答复后,李鸿章肝肠寸断,号啕大哭,不食不眠,沉浸在失去老师的极度悲痛中。在他写给曾纪泽的悼念其父的信中说出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初犹疑来信怳惚或者晕过复苏……而吾师果已死矣。不可复生矣。天乎天乎,奈之何哉。”如果说把李鸿章写给曾纪泽的信当做例行公事的哀悼,那在李鸿章写给其他人的信中,他仍然表达出了对于自己恩师去世的哀悼。“弟与患难相依最久,艰难时局共支持,噩耗乍传,忧悸欲绝。师相之变,实出意外,闻信至今,怳惚惊悼如梦如迷。诸公左右追随,更不知如何伤感。”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李鸿章对曾国藩的死是发自内心的痛,痛老师去得太早、太快,自己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在李鸿章为曾国藩书写的挽联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这是李鸿章对老师曾国藩的评价,更进一步说明了他与曾国藩不同寻常的关系,而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恩怨过往,那还要从两个人的身世说起。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