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 第 3 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第6节 清军方面情况简介

  湘军一直没有让晚清政府安心,眼见太平天国在1864年铁定失败之后,晚清政府就着手解决湘军了。6月10日河南巡抚张之万开炮,建议开始裁撤湘军,6月16日南京被攻陷,不到一个月,冯子材等湘军、贵州兵勇、水师粤勇等纷纷被裁撤。曾国藩作为湘淮军的名义统帅,自然首当其冲。
  
  因此,在7月份曾氏便主动裁撤三四万人,又让曾国荃以养病为由回家。到了1865年,湘军由之前的13万多人迅速被裁撤一半多,楚军也被裁撤到了4万多人,淮军也被裁撤到了5万多人。而这时,捻军却突然间兴盛起来,致使晚清政府不得不重新起用湘军。
  
  早在1864年3月,晚清政府就要求李鸿章代替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迅速平灭湖北安徽地区的太平军和捻军。17日李鸿章赶到南京决定将淮军分三部分共同作战:刘铭传部北上,一部南下福建追剿太平军,一部留在江苏防守。
  
  但因为僧格林沁率领蒙古兵对阵捻军,晚清政府对他非常信任,所以对于湘淮军北上并没有太在意。哪知,1865年僧格林沁被杀,晚清政府连忙要求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此事极为让曾国藩苦恼,因为湘军大部被裁撤,只有依靠李鸿章的淮军。然而,淮军只听李鸿章的,所以他对能否调动淮军非常没有信心。在他与李鸿章的谋划下,李鸿章调拨刘铭传归属曾国藩调遣,潘鼎新部前往天津,调郭松林、杨鼎勋部回防。


  
  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实在有限,对于捻军他采用建立四镇、驻扎四支重兵围剿的方略,然而,捻军骑兵迅速跳出包围圈。在数次战败之后,晚清政府于9月6日命李鸿章率兵前往河南,主管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军务。曾国藩对此极为反感,军无二帅,地无二主。曾国藩要求李鸿章不要北上,李鸿章也在此时要求如果北上自己的兵力太少,刘铭传、潘鼎新也要重回自己的帐下。
  
  而这时,河南巡抚吴昌寿则要求曾国藩交出兵权,李鸿章迅速出击要求吴昌寿交出兵权,最终1866年2月28日吴昌寿被免职。虽然湘淮共同努力打败了豫军统帅,但李鸿章和曾国藩在灭捻方略上的矛盾日渐加深。而曾国藩对自己的四镇重点防御,重兵等待捻军自动跳入包围圈的战略非常自信。李鸿章则私下里挖苦曾国藩的战略:“古有万里长城,今有万里长墙,不意秦始皇千年以后遇公等知音。”
  
  尽管李鸿章表面上是在挖苦正在曾氏军营听调的淮将刘秉璋,但刘氏仅仅是执行者,很显然李是对自己口中的恩师曾国藩的不屑。
  
  结果,豫军不听从曾国藩调遣,捻军渡运河成功。其后,曾国藩辞职,请调李鸿章、曾国荃主管剿灭东西捻的军务。清廷于10月20日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而湖北巡抚曾国荃与总督官文不和,曾国荃病退。其后,李鸿章、左宗棠先后派出人马剿捻。在此过程中,李鸿章的功劳最大,先后将东捻、西捻领袖歼灭。很大程度上,左宗棠在此间只是起到协助作用,因为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处理陕甘问题上了。
  
  入陕以后,左宗棠第一个要面对的人就是董福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