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 第 3 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第3节 国际国内险恶形势和清廷的财政窘迫

  西北问题既有国际因素,又有国内因素。国际因素是欧洲在此时处于相对和平阶段。当时,欧洲分为两大阵营,英法对阵普鲁士、奥地利、沙俄,双方实力相当。因此,欧洲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都放到了对亚非拉的扩张上。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英国和欧洲宪兵沙俄,在对外立场上既合作又抗争。在中亚地区,英国、俄国、浩罕国便与中国发生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在这种大环境下,又有英国和俄国的纷争,俄国和阿古柏的争斗。不明确这一点,我们就不能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之难。
  
  国内形势更加险恶。参加角逐的有:清廷和起义军两大类。起义军包括汉族农民起义、苗族和回族农民起义。汉族农民起义有太平军和捻军的余部以及西北地区的起义,如陕西的董福祥。清廷方面则有官军、湘军、其他地方军等。
  
  当时,太平天国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民、少数民族起义,西北有陕甘回族起义、西南有云贵苗族、回族起义。而统治阶层内部存在各种冲突: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冲突;满汉官员冲突;地方军之间的冲突等。特别是当时清军实力最为雄厚的湘淮军的冲突在此时也较为激烈。除此以外,湘军内部也有老湘军、楚军、淮军三大系统间的矛盾,淮军与淮军的冲突、楚军与淮军的冲突等。


  
  湘楚淮军的冲突同时代表着政治权力的划分,以前人们常说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冲突,而其实在这一阶段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冲突也逐渐增多。李鸿章势力的快速上升,使得曾国藩的势力范围逐步缩小,特别是淮军只听从于李鸿章,曾国藩根本无法调动,使得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湘淮军在平捻作战中起初失利的主要原因。
  
  为了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起义,晚清政府在财政方面捉襟见肘。那时每年的晚清政府财政收入在五六千万两,然而镇压少数民族的军费却占有巨大的数目,再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和各国签订的赔款更使得晚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难以为继。
  
  第二次鸦片战争赔款数额:英国商人200万两,军费600万两;法国商人100万两,军费700万两。除了一部分作为撤军条件外,剩余部分海关收入每三个月一期分期偿还。
  
  除此之外,在左宗棠攻略西北的十多年里,还有其他一些小型赔款。例如1874年日本退出台湾赔偿50万两,还有1858年赔偿俄国30.25万斤茶叶。如果说这一时期对外赔款总计赔款在2000万两左右,还不足以产生致命影响的话,那么庞大的官员、官吏薪俸则属于大头。以八大总督为例,这些一品大员的年收入皆在10万两以上,而能与总督薪俸比美的还有诸如漕运总督、主管盐务海关等各类衙门的总督大员等。这些一品地方大员的年收入就达到一百五十万两以上,因为他们的收入中仅有大概五分之一由中央财政以养廉银发放,其余都是地方供给。所以这势必挤压地方军费、对民生的投入。

  
  这些一品大员的收入占据官员收入的十分之一。为此,全国官员的薪俸、皇室享乐等又占据了两三千万两。
  
  每年的财政收入仅这两块儿就基本上用完了。如此情况下,各地赈灾、水利工程、军费等资金从何而来?清政府只能对内实行苛政,对外则是大幅度借债。
  
  晚清政府大幅度借外债:1853年到1886年各类军事借款3550万两,1872年到1890年其他借款1040万两。在这将近5000万两的借款中,直接用于左宗棠进兵西北的借款有1060万两。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就能看出左宗棠进军西北有多么艰难,既有政治方面的掣肘,又有军费筹集的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还利用各种手段挤压西征军费。在他的运作下,各地官员或者拒绝供给军费,或者拖延军费,造成左宗棠不得不对外借款,由此给左宗棠带来了近百年的骂名。直到今日都有一些错误观点流传:
  
  如果左宗棠的巨额军费用在海防上,那么甲午战争恐怕就会呈献另一种态势;
  
  左宗棠大举借外债,造成国家经济被外国人操纵,贻害无穷。
  
  在本章,我们将对这两种极为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
  
  现在,我们就先叙述国内,再陈述国际形势。对于这一问题的详细阐释,将使得我们更理解左宗棠进兵西北的艰难与无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