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勤能补拙读好书
-
曾国藩语录
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
曾国藩的钝拙世所公认,好友周腾虎说他是“儒缓不及事”;高足李鸿章论及他的短处,也总客气地说他“儒缓”;曾国藩也自谦地坦承:“余性鲁钝,他人一目二三行,余便快读不能看完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加上他目光迟钝,语言迟缓,反应总慢人半拍,与他挥指方遒的湘军统帅、位极人臣的直隶总督形象实在难相匹配。成名后尚且如此,少年时代便更遑论了。一向疼爱他的父亲都说他“钝拙”,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本非“超群绝伦之才”,在他岳麓书院的同学中是“最钝拙”的。不过,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了笨小孩也可以成大事,他还给所有“笨小孩”指出了一条治拙的法宝,即自安于拙,以勤补拙,千万别弄巧卖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曾国藩和其他小孩一样,好动、顽皮,甚至懒惰,对于艰苦的私塾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偶尔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以示反抗。
八股考试强调的就是对经典的记忆背诵,因为曾国藩记忆力不行,曾麟书也头疼不已,为此特意请陈雁门先生整日提点指导。陈先生很严格,曾国藩一双似闭非闭的三角眼,总是显得漫不经心,背书又总比其他同学慢。陈先生恨铁不成钢,时常把戒尺敲在他的手心上。曾国藩个性倔强,只服理不服打,过分严厉的管教往往引来适得其反的结果。他不但背书时
敷衍塞责,对陈雁门更是恨之入骨,早就想整治报复他。陈雁门年老体衰,如厕时很难蹲下去,曾麟书特意在茅坑旁栽了根木桩。曾国藩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趁着夜黑风高,将木桩偷偷锯断,并掩饰成完好如初的模样。第二天早晨,陈雁门果然在茅厕里摔了个大跟头。陈雁门明知是曾国藩所为,却苦于没有证明,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曾国藩
则在一旁偷着乐。大病需用猛药,太淘需要严管,这是陈先生几十年的私塾经验,自此以后,他对曾国藩的管教更加严格了。
曾国藩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陈雁门喜欢喝茶,曾国藩的自习时间,陈雁门总是边喝茶,还时不时地从老花镜抬出眼皮来,告诫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曾国藩暗自恼火,盯着茶壶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一天,他事先准备好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茶壶,茶壶里盛满了自己的童子尿,趁着先生如厕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茶壶换过来。先生如厕归来,照常捧起茶壶喝了一口,顿时气得脸色煞白,眼里喷火,顺手抄起竹板,满院子追着曾国藩打。父亲气恼不过,对他棍棒加身,打得皮开肉绽,半个月不敢挨桌椅。
后来陈雁门替他求情,才少了“武打续集”。可曾国藩不但不领情,反而认为这一切都是陈雁门惹的祸,此恨不报非君子,即使冒着被打折腿的危险,下次出手一定要更狠,一定要将这可恶的老夫子赶走。隆冬时节,寒风四起,到处都是薄薄的冰层,光滑易摔。曾国藩趁着夜黑,蹑手蹑脚地走到陈雁门先生门口,连泼了四盆水方才离去。第二天清晨,本来
腿脚就不太利索的陈雁门下台阶时,果然摔了个四仰八叉,把一条腿都摔折了。陈雁门愤而离职,曾国藩当然也少不了挨一顿毒打。望子成龙的曾麟书看儿子实在过于顽劣,又气又急,决定亲自授课。
可父亲的亲自管教并没有改变天性顽皮的儿子。曾国藩九岁时,父亲在邻村一位欧阳人家坐馆授徒,曾国藩随读。一天,因抢一条蚯蚓的所有权与东家小孩发生冲突,还互有推搡,东家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巧被主人撞见,不问青红皂白痛骂了曾国藩一顿,还连累父亲向东家道歉。曾国藩凡事不认输,总要讨个说法,放学时偷偷将主人家的金鱼缸打破,水
干鱼死,这才解恨离去。曾麟书得知后,免不了对他又是一番责骂。
无独有偶,十二岁时,曾国藩与小伙伴在神王庙玩,不小心将神王弄翻在地。当地人要求曾家给神王重塑金身,曾麟书狠狠训了他一顿。为了让他远离与邻家小孩的整日嬉闹,曾麟书将他转学到距家九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就读。早出晚归,无暇嬉戏,他为此迁怒上了泥塑神王。一次偶过神王庙,曾国藩将平日当马骑的竹棍系在神王肩上,恨恨地说:“托
你洪福,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每天累得半死。让我的神马也天天骑你,一刻也不许停下来,累死你!”
曾国藩越是顽皮,父亲越着急,挨打的次数也越多,蕴藏在小小身体里的逆反心理也越被激发出来,本来就记忆力不好,加上应付了事,便越来越显得不成器,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厌学儿童”。曾国藩在念《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一章时,曾麟书强调当天的任务便是把此章熟练地背下来。结果,整整一天了,连结结巴巴地背下来都没有办到,更别提熟练
了。曾麟书立即怒不可遏,随手操起一块竹板,朝着曾国藩的小身板就飞舞了过去,边打边喝斥道:“你连‘克己复礼为仁’不到七十个字都背不下来,将来怎么靠你光宗耀祖!”
在父亲眼里,儿子都是聪明的,只是顽皮而已,可曾国藩背不来书不仅仅是厌学,更多是因为有些笨拙所致。曾国藩与弟弟曾国潢同在衡阳汪觉庵处受教。曾国潢聪明伶俐,逢问必答,深得汪觉庵的喜爱,而曾国藩向来木讷少言,加上损友太多,那些庸鄙无志的同学,最喜欢轻薄讪笑他人,总让他无法集中精力。曾国藩年少,心性未经修炼,常心浮气躁,贪
玩任性,因此背书也不流畅。汪先生恨他不成才,忍不住训斥:“蠢货,这点书都背不了,天生就一副赶牛屁股相,将来若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湖南人称“赶牛屁股相”的意思是整日耕地犁田,是个没出息的庄稼汉。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曾国藩,成名之后,他还反复跟人提起这件事。
无论顽皮还是笨拙,总之,这个玩世不恭的孩子当时已经成为了家人的心病。正当家人束手无策时,一件小事却无意间改变了一个小孩的人生态度。在一个冬天,父亲规定他当天背完《岳阳楼记》,可已是夜深人静之时,灯火已奄然的时候,曾国藩还在卧房的灯下诵读,一遍又一遍,反复多次,直至子夜时分了,房里的灯还亮着。当晚恰巧来了个小偷,循灯而来,潜伏在他家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足足一个时辰了,小偷早已冻得全身直哆嗦,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曾国藩站着背,坐着背,背不下来再
读。小偷实在是气糊涂了,推开虚掩的门径直走了进去,对曾国藩说:“这么笨还读什么书?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我光听你读,就已经能背下来了!”曾国藩一愣,反射性地回了一句:“那你背背。”那人果然很流畅地把文章背诵了一遍,一字不落。曾国藩听得目瞪口呆,问道:“你是谁啊?从哪里来的?”小偷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身份这会儿见不得光,赶紧溜之大吉。一个读书人居然遭梁上君子戏弄,曾国藩霎时觉得受了奇耻大辱,继续挑灯夜读。自此以后,曾国藩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刻苦攻读,奋发图强,像笨拙的蜗牛一样,为了像雄鹰一般立于金字塔之巅俯瞰众生,即使历经千百次的摔打,也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一往直前。
笨拙并不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曾国藩总结出了一套治拙的妙方:“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因势利导,以勤补拙,人出十分力,我出千分力,“习勤不辍,中材以下”,也可以靠勤奋成才。
曾国藩兄弟姐妹九人,一姐四弟三妹,而他最显笨拙,但他最不易服输,也最勤快,成就自然最大。一次,曾麟书带曾国藩和妹妹去亲戚家,看着美妙的风景,触景生情,随口出了个上联“狗尾草”,妹妹喜欢花,接口就对上一句颇为平整的“凤冠花”,曾国藩急得挠头抓耳,始终答不上来。后来又经过一座桥,父亲再出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面面相觑,对不出下联。曾国藩是个不服输的个性,回到家,立即冲进书房,四处翻检,寻找灵感,终于在《月旦评》里受到启发,接了个“听月楼”的下联,这才罢休。
曾国藩白天读书辛苦,早起嗜睡。可一天之计在于晨,晨起早读能事半功倍,于是依照悬梁刺股的故事,想出了一个黎明即起的办法:他在睡房内放上一个铜盆,盆上用一根绳拴个秤砣,绳上再系根香。当香燃至绳子,自然将绳燃断,听到声响,曾国藩翻身而起,在晨曦中开始了早读。
他常将需背的文章抄写贴在书房内,早晚反复练习。对经典文章精益求精,须滚瓜烂熟再读下一篇。每天悬腕练字,习八股文一篇,偶有作诗,大部分时间跟随老师学习科举所需的儒家经典文献。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少年时的曾国藩已经比同龄人有了更多厚积薄发的资本。在父亲的指导下,曾国藩九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开始学习做八股文和试帖诗。考科举不仅要文采出众,还得一手好字。曾国藩先后临摹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帖,同时也习了黄庭坚的字,运笔已是遒劲有力。十岁时,弟弟曾国璜出生,曾麟书以《兄弟怡怡》为题命他作文,曾国藩居然能将孔孟之言入诗,引得曾麟书大赞:“这儿子有出息,孔夫子的话学到了家。对兄弟也有至情至性之语,今后必定能孝友传家。”至十五岁,曾国藩便能把《周礼》和《仪礼》背得滚瓜烂熟。
道光四年(1824),父亲的好友衡阳廪生(成绩好的秀才)欧阳凝祉到湘乡来看望曾麟书,见到曾国藩的几首律诗,赞不绝口。欧阳凝祉是当地名流,颇负盛名,课徒四十余年,主讲莲湖书院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但他生性孤傲,一生最难得的事便是夸人。为了一试曾国藩的才学,当场出了一题《青云共登梯》,曾国藩略一思忖,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一首
精湛的律诗便跃然纸上。欧阳凝祉见诗中暗藏大志,拍案叫绝,认为此子将来必定是金銮殿中人,十分中意。曾国藩原与王家小姐有媒妁之言,后来曾国藩婚娶的时候,王家见曾国藩科考路上并不顺利,特意找了算命先生,说曾国藩“志业无心想,功名两不成”,于是临时悔婚。曾家的婚轿正进退失据的时候,欧阳凝祉慧眼识珠,危中解困,毅然将掌上明珠送上
花轿,解了曾家燃眉之急。这便是曾国藩的原配夫人欧阳氏。
笨鸟先飞,功在不舍。在岳麓书院读书时,据梁启超的考证,曾国藩在所有同学中是最笨拙的,但却是最努力的。他总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老师的每一堂课,他都反复研读,直至真正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因而,进岳麓书院读书不久,他第一次参加湖南乡试,便中了第三十六名举人,连同学都妒忌他抢占了风水之利。从长久来看,最笨拙的曾国藩后来
也成了当时岳麓三千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人。
拙看起来慢,实际上很快,笨拙的人做人做事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把心力花在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上,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恰如其分地解决问题。所以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起跑最快的未必能笑到最后,匀速前进、奋力不停的,往往才是冠军。
曾国藩谋人谋事之道
勤奋不是万能的,但不勤奋却是万万不能的。天分不可靠,它比淡扫娥眉还纤细,变不成存折或奖杯;勤奋则更持久有效,它一点点总结、积累、沉淀、升华,厚积薄发,走向成功,打不倒摧不垮。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