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悬疑推理 > 昨夜长风听雨声 > 第 4 章 卷四:我到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30节 到访塘栖

2003至2004年期间,我曾数度到访塘栖,对于那里的地域风貌、文化背景、旅游特色、餐饮美食等进行了考察,所写的景区开发报告及各种短文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见著于《杭州研究》、《江南游报》、《浙江工人日报》、《杭州日报》、《读者》等报刊。

可以说,在杭州周边的众多城镇中,文化积淀较深,并有区域性,甚至全国性号召力的地方莫过于塘栖了。只要提起江南的古镇旅游,人们对于近年来开发的周庄、西塘、乌镇等等赞不绝口,可是一到塘栖镇,这些溢美之词就变味了,当地老人会不屑一顾地告诉你说:“我们塘栖老早比它们要好多啦!”

是的,塘栖与声名如雷贯耳的“江南六镇”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旅游业上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及宣传。塘栖处于杭州北郊的余杭区内,距离杭州市区约四十余公里,为杭嘉湖平原南翼重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我国的公路、铁路交通尚未形成,南北商贸主要依靠京杭大运河时,塘栖扮演着杭州“北大门”的角色,旅客船到塘栖后,就渐渐进入了杭州地面,从塘栖起程到杭州卖鱼桥码头上岸,刚好一天车程。

因而,多数旅客、香客船到塘栖都要上岸休息,由于交通的枢纽位置造成了经济的繁荣,成为四乡农产品与小百货的集散之地,向有“杭嘉湖十大名镇之首”的说法。关于塘栖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元代,《栖溪风物志》曾说:“国初开掘运河,大筑塘堤,居民负塘而栖,因名塘栖。”清《唐栖志》说:“宋时在下塘之西有唐栖寺,遂以寺名其镇,”《卓氏家乘》称:“唐栖者,唐隐士所栖之地也。”民国时,张之鼎有《唐栖古今沿革考》中说:“唐栖位置在官塘之西,故名”。

塘栖,自明代形成镇集以来,一向商贾云集,肆市繁荣,成为四乡商品的集散之地,蔚成一方巨镇。旧时,商这家面河设市,临河筑埠,建筑颇具江南水乡风情。房屋大多建有过街廊檐,遮阳避雨,不少大店自设河埠,供往来商客泊舟系缆之用,殷商建有深宅大院,风格独特,自成一系,为时人仰慕。镇外阡陌纵横,河网密布,拱桥起伏,特具江南水乡村落风貌。

由于塘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清代光绪《唐栖志》有这样的描述:“唐栖乃官道所在,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来者,亦至此泊宿。水陆辐辏,贾客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

此话说白了,塘栖处在官道上,运河上风帆梭织。从杭州来的客人在此暂时休整,由嘉兴、秀州来的商客在此泊船住宿。水陆两路皆是交通要津,客商聚集,运河两岸商家店铺极为繁荣。

过去,塘栖的建筑最有江南水乡特色,大户住宅秉承明代房屋造型,筑风火墙,高墙深院隐于弄内。最出名的是原太师弄内有明代宅第数幢,大门均为石库门房,筑有门檐,画龙雕凤,相当气派。

旧时,塘栖商号多设在沿河街巷,雨天出门竟然不必带伞,塘栖有句名言,叫做“塘栖镇不勿落雨”。意思是,塘栖的街楼檐屋都有骑楼走廊,可以遮阳避雨。乾隆六下江南,途径此地,都曾驻跸塘栖。曾设有乾隆行宫,虽然这些旧建筑而今均已不存,但是足见塘栖当年的富裕。

不过,塘栖至今仍留有“乾隆碑”可以作为纪念,清乾隆十六年,清帝南巡,查核江、浙、徽三省交纳税赋,江苏、安徽二省历年拖欠地丁税258.万两,惟浙江未有积欠。皇上闻讯大喜,特立碑表彰浙省,免除地丁钱三十万两作为鼓励,并钦立石碑以示皇恩浩瀚。

此碑至今立于塘栖镇上的运河之滨,将来可以作为京杭运河怀旧游的一个亮点。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塘栖的小桥、流水、古井,可以作为塘栖的一个象征。镇内古水系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人家,全镇有“三十六条半桥”之说。

昔时,塘栖人走亲访友驾船而出,倚船而行,河上舟船川流不息。塘栖最值得一提的景观便是广济桥了。广济桥为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也是塘栖最著名的标志物之一。古桥横跨运河,势若长虹,全长83米,高13米,上下160级石阶。据传,此桥初建于唐代,现桥址为清康熙癸庚年重修。民国时期,塘栖进出粮油山货、百货杂物多达千吨,各大商号均自建河埠供舟楫系缆,至今仍能见到运河码头边有“象鼻头”供往来缆栓船只。

我们观赏了广济桥前的主郭璞古井,而今用盖子覆盖着,不见其水。不过,据记载此井三伏不涸,味甘淳冽。清康熙年间(1689),康熙驻跸镇西,汲取井水以供茶水。帝饮之,赞其水冠居诸井,由此得名。

历代以来,塘栖的另一个盛事便是“塘栖香市”了。昔日,由苏北、嘉兴、常州等地到杭州的香客多数乘风帆手摇木船而来,因为塘栖到杭州刚好一天水程,香客一般要在此停船歇夜,次日赶早到杭州拜佛。船到塘栖后,香客上岸逛街,每到香季,塘栖街上人群鼎沸,摩肩擦踵,热闹非凡。香客们为塘栖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生意,也为塘栖增添了浓浓的宗教乡俗。商家有“做一季,卖一市,吃一年”的说法。

苏北香客最喜好的塘栖产品是竹器,一般来说,塘栖竹器多由东阳篾匠用瓶窑产的毛竹精制而成。他们离开塘栖时,船头船尾挂满了竹篮、竹箕、竹簏等,运河上一时流金溢彩,满河生辉,构成了一道塘栖旧时风情景观。

塘栖为水果之乡,商客除购买竹器外,还常常要带上一些塘栖产的果脯回家。塘栖较著名的蜜饯有青梅干、糖佛手、金桔饼、各种果脯等,客人们带回去馈赠亲友。

塘栖为一方著名的鱼米之乡,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桑麻蔬果样样不缺,鱼塘河荡星罗棋布,以盛产蚕桑、五果(枇杷、青梅、杨梅、桃子、樱桃)、菱藕、鱼虾等产量高、质量好,久负盛名。清代,《唐栖风土记》这样记载:“唐栖…闹市所在,店铺林立,百货充盈,就地行市,以枇杷、甘蔗、鲜鱼为大宗。乡民多由织助耕,镇中单丝行就有三、四十家之多。”还以当地的手工缫丝为先,明代开机以来,形成“水乡一片月,万户织机声”的盛况。其它作坊还有油坊、酿坊业等均盛于清代,成为杭嘉湖平原南翼重镇。

塘栖作为水乡,各乡交通均仰仗船舶,当地贸易有“四市”,一为朝市,自每日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凡五果收获季节,春花秋蚕,交易最旺;二为香市,舟楫上下,停靠泊宿,清末民初最为兴旺;三为晚市,多供居民晚饭后所需之鱼蔬荤腥,每日中午一直延续到深夜;四为庙市,塘栖四时庙会接踵不断,届时,四乡百姓蜂拥而至,生意为之兴隆。古诗叹道:“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晓风;萧歌声喧春梦杳,两岸灯火映运河。”

塘栖物产丰硕,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可以做成一个近郊购物中心,游客来到塘栖既可以领略水乡的庙会风情,又可以开拓当地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渠道,提高附加值,为塘栖“购物美食游”打下基础。

塘栖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清代就有“塘栖二十四景”之说,自古塘栖就是文人荟集之地,官宦退隐之所,人们“寓故里依托乡思之情,筑屋舍安享暮年之乐”,他们吟诗作画,以风雅自娱。苏辙有诗:“明朝归路下塘栖,不风莺啼花落处”。

超山是塘栖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以梅花而扬名天下,为江南的三大赏梅胜地,其它的二个为无锡的梅园和苏州的邓尉。

超山游览史可追溯到千年前的五代、后晋时期,北宋熙宁三年(1070)赵忭游超山,曾有“物华春已盛,人意乐无涯。罗绮一山遍,旌旗十里随”的诗句。不难看出,早在北宋时,超山的旅游业就已相当兴奋了。民国时期,作家郁达夫游超山,说过:“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见山影了。在这里,自杭州他去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自外埠来杭州的人,方看得山明水秀的一个外廊。因而塘栖和超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游人对杭州的记忆中心”。

在古代文学家的笔下,超山“兀立于平畴水乡之中,超然于桑陌湖网之间”,孤峰拔地而起,傲视芸芸众生,隐有旧时士大夫超然于众,孤芳自赏的性格。

其实,超山只是天目山的余脉,处在山地与杭嘉湖平原的临界点上,故而,旧时由杭州北去的旅客在这里是他们见到的最后几座山峰,由苏、嘉、常、湖来的游客在一片平野旷川中骤然见几座山峰拔地而起,仿佛是站在大运河边迎接他们的美人,古人认为,超山其实是一个情深义重的美女,默默地站在大运河的十里长亭边,迎送往来过客,她抚慰远去的游子,又给初到者以温馨。不难看出,超山以独特的风貌曾经激起历代文人心中的阵阵漪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传奇故事。

超峰为塘栖的最高峰,登山远眺,方圆数十里地的平畴山川尽收眼底,举目四顾,远河如带,水田池塘河流若万面明镜环绕四周,朦胧中的城镇、村落烟火人家,璀璨辉映,耀人眼目,不由令人心旷神怡。

现在,超山除了早春时节一季的“十里梅花香雪海”外,平时游客不多,如果塘栖的“古镇、运河游”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话,超山是首当其冲受惠的地方。显而易见,它的“水乡孤峰”也就可以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了。当地旅游业如果要超脱“赏梅”一时的话,超山可以成为塘栖运河水乡游的另一个亮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塘栖的旅游业如果放在“古运河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尤如北京八达岭的“万里长城游”一样,在雄伟的长城上解读千年的中国文化有着不同凡响的效果。因此,塘栖游的起点不妨放在处于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附近,但是,市内运河上的公路桥缺欠传统古风。游船外观可模仿乾隆下江南的气势,龙舟上设灯笼、龙旗、宫娥、丝竹等点缀气氛。大运河两岸迁移或设置草亭、古桥、牌坊等。塘栖码头设接官亭,奏乐、击鼓、呜炮等,在塘栖镇周围置拱桥、鱼塘、荷池等,烘托氛围。

国外有一家杂志曾选出所谓“世界上五十个一生中必须看一次的地方”,俟大的中国只有“万里长城”一个景点入选。我们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某些学者的偏见,但是,巍巍大运河的确是一个可以称得上能与“万里长城”并驾齐驱的东方旅游胜地。

在小学的地理教课书上,人们将“京杭大运河”列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它有二千年的文化积累,它见证了华夏的千年历史。

设想一下,各国游客到达中国而未游京杭大运河,犹如到埃及而未见苏伊士运河,过巴拿马而不看巴拿马运河一样感到失望。可以说,在人类短暂的一生中,如果没有机会观赏一下宏伟壮观的大运河,将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总而言之,塘栖旅游开发可以古运河之旅为招牌,也许将来某一天,塘栖古运河之旅与北京八达岭的“古长城之旅”形成我国南北遥相呼应的二大中国古文化之旅的经典线路,有朝一日,“塘栖古运河游”也会如同北京的“万里长城游”一样,成为“人们一生中必须看一次”的地方,成为杭州除西湖旅游以外的另一颗最耀眼明星。

因此,塘栖旅游的重点是以“古运河文化”为号召,结合塘栖的水乡风貌、超山风景、江南美食、水乡购物等。游客以龙舟旅游为主基调,尽力体现塘栖的风土人情,特有的江南文化背景,突显乡土性、特殊性、特色性。

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历史演进中的种种原因,运河沿岸的塘栖镇的整体风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特色与情趣。塘栖镇的主要历史风貌,也就是它的曲折回廊沿运河的塘栖古街已不复存在了。

在旧镇改造中,大量风貌特异的老屋古宅被推倒拆掉而面目全非。但是,巍巍大运河依然在流淌,雄伟广济桥依然完好无损,风雨乾隆碑依然是竖立在运河之畔。在塘栖开发中,我们可以采用“真文化、假景物”的做法。况且,塘栖西岸,德清县的塘栖镇部分仍保留了几分昔日的古风古貌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制定保护性塘栖古镇旅游规划。

(塘栖古镇旅游已于2009年10月作为杭州“运河综保工程”的一部分已有限开放,首次对外开放的有“五街项目”:水北街、市南街、三条半弄等历史街区。历史上,塘栖的繁荣主要归因于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的枢纽作用,在陆路运输开通以后,古镇逐渐衰落。不过,随着杭州运河综保工程二期的开展,塘栖古镇将迎来全面复兴。)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