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四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年仅三十九岁,精力充沛,意志坚强。他的车舆沿着新开辟的浩荡驰道,辚辚驰过新亡诸侯各国的一座座都城废墟,车轮下免不了硌着断砖碎 瓦,颠得他在车内一阵阵摇晃。如何使脚下这个空前辽阔的大帝国不被颠覆?这是他出巡路上始终萦绕于心的最大问题。他当然要下决心好生经营纵横驰骋打出的一 统天下。
  
  秦始皇并不荒淫。相反,他的励精图治、刻苦勤政,是历代君王中罕见的。当时天下初定,各地需要奏请的问题数不胜数,“日夜有呈”。而那时尚未发明纸 张,官方文牍都写在一捆捆竹片上,审读批阅相当吃力。但他不敢懈怠,国事无论大小都要由他亲自裁决。他“衡石量书”,每夜称出一堆文牍秉烛披阅,看不完决 不肯休息。生活上也不搞特殊,甚至有些吝啬。大梁人尉缭前来向他献计,被他采纳。为了对尉缭表示奖赏,他同尉缭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尉缭未得重赏,非 常失望,不辞而别,走了。他称帝十二年,五年在外巡行,到处视察,刻石铭功,宣扬皇威。他出巡途中在博浪沙遇险,微服夜访咸阳遇盗,都不能使他停止外出视 察活动,一切为了巩固这个大帝国。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短短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内,他采取了一系列什么样的重大举措,干成了一系列什么样的伟大事业;再看看他到底“得”在哪里,又“失”在哪里?
  
  一曰“废分封,置郡县”。封建制度(分封制)的显著特征在一个“封”字,皇亲贵族,到处划地封侯。结果,天下就慢慢变得驾驭不住了。周朝的灭亡,就是 被不断膨胀的地方诸侯势力取而代之造成的。到东周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群雄纷争,战乱不息。这样的“全面内战”不打则已,一打起来谁都劝不 住,谁也不听谁的,都想争雄称霸。那时又没有所谓“国际维持和平部队”前来出面调停。一打打了五百多年,打得四分五裂。怎么办?只能靠战争来平息战争、实 现统一了。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就起到了这样的历史作用。这在当时,你说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到底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统一后,如何有效管理好这个大 帝国,防止战乱再起,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时出现了两种主张:丞相王绾主张仿照周朝的办法,分封皇子;李斯反对。秦始皇站在李斯一边,决定废分封,置 郡县,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封。就这一点而言,你说秦始皇这个封建帝王,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最后决定将全国分置三十六郡,每郡设三名地方长官: 守、尉、史。郡守管民政,都尉管军事,御史管监察,编制也精干得很哩。
  
  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在峄山石刻里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
  
  迤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
  
  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这说明,秦始皇是想结束战争的。他决定废分封、置郡县,的确是对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不休这一深刻教训的反拨,是对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当时社会 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而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却又大封刘姓王,翦灭异姓王,这恐怕同他从反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有关,不能不说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种倒退。
  
  二曰“收兵器,迁富户”。秦始皇下令没收民间一切兵器,运到咸阳,铸成无数大钟和十二个巨大的“金人”,作为宫廷摆设。又强迫全国十二万户富豪迁往咸 阳,置于中央政权的直接监视之下,防止他们在地方滋事作乱。他这两项措施的用意也是为了防止内战再起、巩固帝国,但他想得过于简单,办法过于粗鲁笨拙。从 社会经济角度讲,他收禁天下一切兵器(可能还包括某些重要铁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各地冶炼、制铁业的发展。这两项措施在政治上也是极不成功的,它反倒告 诉后人:要是将老百姓逼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即使把一切兵器都熔化成了铁水,铸成了挂在宫廷里、庙宇里的大钟,也根本阻止不了他们揭竿而起造反。
  
  三曰“修驰道,筑长城”。秦始皇广修驰道,初衷同样是出于军事目的。防止战乱再起的其他措施,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做的都做了。但是,一旦战乱突发, 又该怎么办呢?如此广阔的疆域,分兵把守则分不胜分。他找到一条办法:修驰道。这样,一旦哪里有事,他随时可以做出快速反应,迅速派出军队驰往平定。可以 说,历代开国之君做出的军事部署,没有比秦始皇更为精明的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这一军事思想,直到今天仍称得上是先进的!内地的部署大体完成以 后,他把注意力转向北部边防,又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原先秦、燕、赵所修长城全面整修连接起来,终成万里长城。二是从河套外的九原郡治(今包头市西)筑了 一条全长一千八百里的“直道”,直达关内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从这里再向南,有泾、渭水道可通咸阳。在南方,他征服百越后,则着手发展水路交通。他 委派官员监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以便运输。早在他统一六国前,他在关中还兴建了一项重大水利工程“郑国渠”,长达三百多里,灌溉面积相当于现在的二百 八十万亩,秦国富足与此有很大关系。秦始皇修驰道、筑直道、凿灵渠,虽然大多是出于军事目的,但更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于:这些浩大的水陆交通工程和水利工 程,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商业、文化的广泛交流,创造了空前方便的条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