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急问:“哪里出土的?”
  
  答:“山上一路全是,上去看吧。”
  
  我们急步上山,看到了!从山体上开凿出的石头路面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像铁路路轨似的,向西穿过关门,延伸到山坡那边缓缓下坡西去。看到如此年代久 远、见所未见的历史陈迹,连我的两个女儿也惊叹不已:“呀,呀……”车辙上,按照西安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战车原大尺寸,复制了一辆战车,由四匹骏马驾驭,轮 子压在车辙内,栩栩如生,欲驰欲奔。井陉古关隘口的狭窄孔道,的确只能容纳这样的驷马单车通过,我终于弄明白了古时候这段路程“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列阵” 的意思。
  
  见到秦皇驰道悠悠陈迹,就像见到了这位封建大帝。这里也确有一处秦始皇路过井陉关的遗迹:路边平缓处有一块小石坪,名曰秦始皇“歇灵台”。秦嬴政三十 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归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病倒,从北路返回,病死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即赵武灵王被围困饿死的地方,那里有 帝王行宫)。当时,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正随蒙恬在北方戍边,秦始皇临终前写好遗嘱,命扶苏赶回咸阳料理他的丧事,并继位。遗嘱写好并已加封,交给宦官赵高命 他发出。赵高与扶苏、蒙恬有隙,怕扶苏继位后没有他的好果子吃,便串通李斯密不发丧,策划了一个毁诏造假的大阴谋。李斯是位有贡献的大臣,但他也担心扶苏 即位后启用蒙恬取代他的丞相之位,私心驱使他加入了赵高的阴谋集团。他们将秦始皇遗体装在温凉车内,车上装鲍鱼以乱其臭,匆匆地向咸阳道上往回赶。车队行 至井陉关,因关险路窄,只得将秦始皇的灵车在路边停下,重新组织,拉长队形,缓慢过关。秦始皇的灵车“遂从井陉抵九原,直道至咸阳,发丧”。


  
  将纷乱了五百多年的中国归为一统,创造了空前伟业,也留下了千古遗恨的这位封建大帝,就这样经过他一生中最后一道狭路险关,向着西沉夕阳烧红了天空的方向,踏上了他冥冥西去的归路……
  
  一个伟大的封建朝代结束了。
  
  三
  
  交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你想到这一点,你就会校正视角,以挥之不去的激动心情,来认真看待这条在当时规模空前的秦皇驰道了。
  
  战国时代,“战”字当头,诸侯列国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而战争,也曾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这是推不翻的结论。记得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最 先进的科学成果,总是首先在军队里得到应用,借助战火硝烟将最新科技扩散到民间去。不管你同意这个说法也罢,不同意也罢,反正这条规律至今未变。战国时 代,随着战车的广泛使用,推动了中国古代的交通大发展。史料记载:孔子在世的春秋时代,从吴都(苏州)至邾国(曲阜东南南陬村),最快的行军速度也要走三 个月。到了战国初年,从鲁国国都(曲阜)到楚国鄢郢(今湖北荆州纪南古城),十几天就可以到达了。但由于诸侯割据和互相封锁,列国所修的道路,规模、距离 都受到极大限制,路制(车轨宽窄等)也各不相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为兴建空前规模的交通大工程创造了条件。他统一中国的第二年(前220年),立即着手修筑沟通全国的秦皇驰道。秦皇驰道有南北两 大干线:南方干线从咸阳至吴、楚;北方干线从咸阳至燕、齐。道路宽度统一规定为五十步,若按现代军人的标准步幅每步075米计,驰道宽达375米,要 比现在的乡村公路宽一倍多。当时的驷马战车至少能以四辆方队前进,骑兵成十路纵队前进当不成问题,这是多么壮阔的行军场面!驰道旁每隔三丈种一棵青松,容 易塌方的地段,路旁打下铜桩。当你想到这么一项宏大的交通工程,完成于两千二百多年前,你甚至会觉得目前建造高速公路的进度似乎太慢了一点。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在位三十七年,其中统一中国后称帝十二年,享年五十岁,他的一生并不长。但能像他那样干成那么多大事业、兴建了那么多大工程的封建 帝王,历史上并不多见。他统一六国前在位已经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间他干出了哪些政绩,史载不详。但至少可以下这么一个结论:在秦国历代君王苦心经营的基 础上,他即位后的二十五年间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为统一六国做好了全面准备,积蓄了足够力量。假如他没有训练养育出一支良将如云、兵强马壮 的强大军队,他就不可能横扫千军,势如破竹,一举平定山东六国;假如他没有积蓄足够的经济实力,他就无力保障这样一支庞大军队去完成这么一场规模空前的统 一战争;假如他不曾从政治上对春秋战国几百年混战不休的历史教训进行过分析总结,他就不可能在统一六国后果断实行“废分封,置郡县”的全新政治制度,建立 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封建帝国;假如他继位后秦国没有文化上的涵养发育,他在统一中国后也绝对提不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这样先进的经济 文化政策。


  
  清王朝修的颐和园、圆明园能算什么?现在不是流行讲人类文明成果吗?就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意义而言,无论是昔日豪华辉煌而被彻底焚毁的圆明园,还是 至今尚完好无损、华丽宜人的颐和园,同秦皇驰道这样的古代伟大交通工程相比,哪一种“成果”的文明含量更高一些呢?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就能组织营造如此 浩大社会公共工程的民族,近代为何竟沦落到被大洋彼岸的强梁们渡海而来,放火烧掉皇家园林的地步?俯身摸一摸秦皇驰道上的深深车辙,想一想被洋人烧掉皇家 园林的朝代,都干了些什么像样的、称得上社会大工程的伟业,难道不比仰望圆明园的几根断柱所获得的思索要沉重得多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