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第二年(1991年)1月——
水野良子坐在被高高的隔板包围着的办公桌前,正一脸困惑的表情,手握听筒听着电话。
“……我们公司根本就没找你们来给我们做信用评级什么的!你们做这种任意而为的事,令我们非常为难!”
在电话的另一头大声地斥责着的,是东北的地方银行的董事。
“总而言之,突然就将信寄过来,写着什么‘关于贵银行的资料已经准备齐全。我们公司准备进行信用评级,如贵银行有何说明的话,愿闻其详’之类的,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你们是受到了日本政府的委托了吗,啊?”
“我们公司所做的信用评级,是受投资者的委托而进行的。”
良子尽量冷静地说道。
原本,是没有受到投资者的委托的,但是得到了梁濑的命令,要按照那样的说法冠冕堂皇地予以回答。
“总之,既没有和我们见面会谈,也没有接受提交的资料,你们打算怎样对我们银行进行信用评级呢?!”
“信用评级基本上只不过是关于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的能力的评价。因为贵银行是上市企业,为了使投资者可以对贵银行的支付能力予以确切的评价,我们觉得有义务从平时就公布充分的信息。反过来说,如果可能对投资判断造成影响的信息没有公开的话,我觉得这就成问题了。”
虽然良子很想说这种情况就是违反了证券交易法,但是这么说的话就成了火上浇油了,所以她把话忍在了嗓子眼儿里。
“因而,我们认为仅仅依据公开的信息,就可以给予信用级别。”
“你、你们……就只会罗列出一堆的借口……”
对方在电话的另一头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总……总而言之,被动的评级很为难!到我们这儿来一次,听听看。”
“我明白了。很高兴可以拜访贵银行。关于日程方面,稍后我再与您协商,请问这样可以吗?”
良子放下了电话,叹了口气。
刚刚开始着手对地方银行的“被动评级”,就引起了相当大的风波。与都市银行不同,与信用评级公司接触这件事对于大多数地方银行来说,都还是第一次。感到愤慨予以斥责的银行、惊慌失措地从一开始就进行询问“究竟准备什么样的资料才可以呢”的银行等等,什么样的地方银行都有。
眼前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是,我是水野。”
穿着深蓝色对襟毛衣的良子,拿起了电话。对方是九州的地方银行的企划部部长,是一位对于“被动评级”比较能冷静接受的人,来访后能够认真倾听,前些日子,授予了他们银行单A(A3)。
“水野女士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马歇尔公司给我们寄来了要求支付4万美元(约520万日元)的付款通知单啊。”
对方压抑着愤怒的口吻。
“4万美元的付款通知单?!从我们公司吗?”
这完全是事出意外的消息。
“那个是‘被动评级’,所以不需要花手续费,是你说过的吧?”
“啊,是啊。是这样的。……到底是什么付款通知单呢?”
“是信用评级费用的付款通知单啊。”
对方不高兴地说道。
“上面有一位叫梁濑的,贵公司的驻日代表的签字呢。”
“梁濑先生的签字……”
“上面写着‘无需支付信用评级费用,不过确实存在着有从信用评级制度中获益的发行商的这种情况,我们觉得这是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的的确确像是从英文翻译成日文的文章,可以看出应该是梁濑写的。
“‘银行的资产超过了10亿美元(约1300亿日元)的话,信用评级费用是每年40000美元’,都这样写着呢,而且还详细地写着银行账号……这个,你不觉得很过分吗?我们行长可是非常愤怒地说了‘擅自地进行信用评级,还让掏钱,这简直是荒谬绝伦’!”
“啊,您说得对……实际上,那个……我也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您才好。”
良子过于不知所措,变得有些语无伦次。
“请允许我在公司内部确认了以后,再给您回电话。”
良子挂断电话以后,站了起来,向旁边的主任分析师的办公桌走去。
“是吗。你那边也接到了电话呀……”
被高高的隔板包围着的办公桌前,正在阅读资料的FIG的日本男主任分析师将阴沉的脸转向了良子。
“我这里也接到了北海道和长野的地方银行打来的电话呢……长野的地方银行那边,不是接到了信件,好像是我们公司的营业人员去拜访了。”
“营业人员?”
主任分析师点了点头,说道:“好像是向对方推销说了‘仅仅依据公开的数据进行被动评级的话,比起遵循合同提出资料后再进行的主动评级来说,不能不说是存在信用评级质量低下的可能的。就算是为了可以更多的评价贵银行的有利之处也好,您觉得我们要是签订合同,如何呢?’这样的话。”
“这是真的吗?这不简直就要脱口说出,如果不签合同的话,就要给对方低的级别吗?”
有些出乎良子的意料。
至少,马歇尔公司在FIG的信用评级当中,是没有过将“被动评级”的级别定的比主动评级的级别低的情况的。倒是S&D公司有过将被动评级作为获取合约手段的情况。据说该公司的“被动评级”的级别定的比“主动评级”的级别要低。
“是梁濑先生让这么做的吗?”
“也只能这么认为了呀……这是美国式的做法,虽说本来是不好的,估计是想只要对方付了款的话,就有盈利了。”
梁濑的头脑不错,不过对于人的感情感觉是相当地迟钝呢。
“实际上,好像是有付了款的银行呢。”
“真的吗?!”
“刚才,我问了问经理,好像是山阳综合银行付了款过来。”
那是一家中国地区的地方银行。
“如果不付款的话,就会降级,或是故意做些令他们讨厌的事,是不是很担心这样他们才付的款呀?”
“嗯……”
简直就像是黑社会的监督保护费。
“还有,北海道的地方银行,大发雷霆,说是要将此事曝光给媒体。”
“给媒体……”
几天以后——
马歇尔公司就“被动评级”一事,接受了某家周刊杂志的记者的采访。
“……所谓的‘被动评级’的流程,首先是由信用评级部门的分析师联系发行商,通常是请求对方给予信用评级工作支持。突然就进行被动评级,还送交对方付款通知单什么的,这是不可能的。”
坐在接待室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的梁濑,用似乎没有变过声似的尖锐的声音说道。白净的脸庞比起平时似乎还要苍白,他偶尔会用手绢擦拭一下有些神经质的脸上冒出的汗水。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委,才向地方银行邮寄了要求支付信用评级费用的通知单的呢?”
周刊杂志的记者提问道。他穿着藏青色的西装夹克,是一位看上去略微有些严肃的中年男性,据说原来曾是全国性报纸的经济部的记者。
“举个例子来说,在授予了信用级别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如果说有发行商来电话询问‘这一连串的手续是否需要花钱呢’这样的事情,分析师就会向对方介绍公司营业部的人,这样的案例是有可能的。”
在一旁的沙发上,FIG的主任分析师、水野良子、负责宣传的日裔第三代西尔维娅,听着两人之间一来一往的问答。
“但是,要是发行商对于我公司的信用评级,认为没有意义,或者说是没有价值的话,当然没有必要支付手续费……不管怎样,因为日本的企业保持一致的意识非常强烈,因此还是会说些‘请暂且先给我们看看付款通知单,看一下大概是多少钱’的话。可是这种事儿要是到了后来,被批评为‘擅自寄过来的’,我们是很为难的啊。”
梁濑白净的脸上浮现出有些僵硬的笑容。
“据说有这样一种传言,说是如果从‘被动评级’变为‘主动评级’,信用级别会提升一档。”
周刊杂志的记者提问道。
“那个呀,是所谓的城市传说(UrbanMyth,又称都市传说)那种流言啊。”
梁濑付之一笑。
“这就像是与黑手党的交易失败了,做交易的贸易商的尸体漂在了哈德逊河上;美国政府捕获了UFO,却隐瞒了事实之类的,与这些谣言是一样的。”
这是“黄种白人”梁濑风格的表达。
“关于‘被动评级’的质量一事,与我公司相比而言,您询问Standard&Dillons公司不是更好吗?”
容貌很抢眼的西尔维娅说道。
“那家公司好像是在‘被动评级’上,标注了PI(PublicInformation,公开信息)记号加以区分呢。可是,我公司不论是否支付了费用,信用评级的质量完全没有变化。我们是站在这一立场上工作的,所以没有那样区分。”
“那也就是说‘被动评级’,应该会存在得不到发行商支持的情况呗?我觉得如果也会有这样的声音,就是希望你们将仅仅依赖公开信息进行的信用评级,与从发行商处得到附加信息后进行的信用评级加以区分表示吧。”
“即使是从发行商处接收了后续提供的资料,公开信息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的。”
梁濑严词以对。
“也有这样的案例,就算是得到了大约十纸箱的资料,有帮助的也只占到1%。我觉得如果使用信用级别记号以外的标识的话,是会给投资者造成混乱的。”
第二周,周刊杂志刊登了这次采访的新闻。
这篇由马歇尔公司的历史、日本企业的评语、与梁濑的问答等内容编辑而成的长达四页的报道的最后,刊登了下述内容的编后语。
在欧美的资本市场上,马歇尔公司的权威如雷贯耳,凭借其品牌的力量任意而为。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有些气愤地说:“马歇尔的招牌,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就算是稍微偷偷地做了些蠢事,也不会沾到泥的。”
马歇尔公司从1985年开始登陆日本。该公司似乎觉得日本的企业对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软弱,所以在他们的权威面前,会立刻俯首。但是,在欧美的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或是CP的日本企业姑且不谈,但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企业来说,还是存在着“马歇尔公司是干什么的呀”这样的一种状态。
此次的付款通知单骚动,可以说是由于马歇尔公司开拓日本的市场并没有按其预期的推进,出现了焦虑,加之其常年培养出来的傲慢所引发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