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thus,liberationandinternationalizationinJapan’sfinancialsectorarerestlesslyprogressing.(如上所述,日本正一步一步地向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迈进。)可以预期银行和证券、国内势力和外企的竞争将越来越激化。正因如此,围绕日本本土银行的环境会变得严峻,这事肯定没有错。”
水野良子从桌子上向前探着身子,冲着会议电话用英语说着。
“Iagreewithyou.(我也这么认为。)那么,你认为第一场战斗,应该重新评级的是哪家银行呢?”
从灰色的海星形状的会议电话中,传出了使人感觉很知性、带有美国东部口音的英语。他是在马歇尔的纽约总公司担任FIG最高负责人的名叫帕特里克•纽曼(PatrickNewman)的美国男人。他是把企业分析当成爱好的专业分析师,头衔是董事总经理。
“重新评级的对象是东京银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三菱信托及三和这四家银行,怎么样?”
在马歇尔•日本公司担任FIG首席分析师(主任分析师)的三十六七岁的日本男人说道。以前,他曾在美资银行东京分行的审查部工作过。
“Well,BOTandLTCBareobviousones.(啊,东银和长银是很显然的。)三菱信托和三和被列为降级候补的理由是……”
电话中传出了有些嘶哑、半老男人说英语的声音,是担任总公司信用评级委员会主席的、年过六十的美国男人彼特•萨瑟兰(PeterSutherland),是被称为“马歇尔的良心”的人物,平常的时候他会看遍资料所有的内容,无论是评为A3还是评为BBB1,这种仅一个档的商议,他也会像年轻人一样开展白热化的讨论。平常,他很温文尔雅,经常关照部下,良子在纽约出差的时候,还曾被他招待到了家里。
“三菱信托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长银很相似。”
良子说道。
“因为都银在扩大业务范围,那么作为长期资金的提供者的地位就下降了。还有,它的店铺数量很少,这就成为了在中小企业、个人交易市场上扩大市场份额的累赘。”
“的确如此。”
“三和的话,在都银当中是大企业交易最薄弱的银行。”
担任主任分析师的日本男士说道,“为了弥补这一点,它正在快速地扩大国际业务和债券业务。这就意味着增加了风险高的资产。”
“OK,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四家银行和其他银行稍有不同,进行的是‘挑战式’的经营啊。”
萨瑟兰说道。
“是的。我觉得这一点就可以全部概括了。”
“那么,就从这四家银行开始吧。两三个月以后我去东京出差,就拜托帮我安排和四家银行的会面吧。”
帕特里克说完之后,结束了电话会议。
1987年4月——
水野良子进入马歇尔•日本公司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迄今为止,马歇尔•日本公司从来没有得到过传媒的特别关注。
但是,事情开始起了些变化。因为马歇尔•日本公司开始考虑要下调一大半3A级别的日本本土银行的信用评级。
其背景是急速前进的日本的金融自由化。1980年修改了外汇法,对外交易从原则上禁止变为原则上自由。从第二年开始,允许日本居住者外币存款自由化,那之后,国内开始销售海外可转让定期存单(CP•CD),银行可以经营公共债的买卖,允许大额定期存款(10亿日元以上)的利率自由化等等,开始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
原本马歇尔公司给日本的本土银行评级为Aaa,是因为大藏省在某个会议上提出“金融机构不会破产”。但是,最近大藏省开始强调金融机构的自有责任,形势有了微妙的变化。
“那么,这么说来……资料就相当地齐全了吧。”
电话会议结束以后,良子回到被高高的挡板隔出来的座位上,视线移至显像管式电脑旁堆积起来的日本本土银行的有价证券报告书、年度报告书、剪下的报纸、经济杂志和信息杂志等文件上。
分析师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企业的分析、与进行信用评级的对象公司开会、应对企业或是投资者的提问等。
媒体打来的电话是不会直接打到分析师那里的,而是由总务人事部门受理。这一点,与向外部公布分析师电话号码的S&D公司有所不同,这对制造马歇尔公司权威难以接近的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不像新闻记者的“特刊遗漏”(错将数家其他报社刊登的新闻当做独家报道),但是如果不知道企业的信用水平的相关事件的话,是件很耻辱的事。所以要随时注意所负责的企业的股价,浮动超过了10%的时候,需要立即打电话询问原因。
另外,对于下调或上调级别的工作,马歇尔也比其他的信用评级公司,尤其是要比S&D公司进行得早,它希望可以成为市场的先驱。而这一点,也成为了所谓的“及时、监视调查”的人事考核的一项评价标准。
良子启动电脑,打开了写到一半的《信用评级分析报告》。
《信用评级分析报告》是向信用评级委员会提交的英文报告,是关于对象企业的信用级别应该怎么调整的一个提案。
对银行的分析,其基础是对银行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进行的分析。
公司(银行)的信用级别不能超过所在国家的信用级别。这被称为“国家主权等级上限原则(SovereignCeiling)”。因为现在(1987年4月),日本国债的信用级别是最高级别3A,所以日本企业(银行)如果被认为债务偿还能力很高的话,就可以取得3A的级别。
但是,一旦日本国债的信用级别被降为2A的话,那么无论丰田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被评级为2A。再者,在马歇尔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中,3A仅仅是Aaa的一种,2A的下面按照Aa1~Aa3的情形划分有三个等级。
其次,要对围绕该银行的行业进行分析。也就是说,要对行业的重要度、稳定性、限制情况、国内外的竞争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价。
以上述为基础,对个别的银行进行评价。
在马歇尔公司,银行的评价方法被称为“CAMEL(骆驼)评估体系”。
C是Capital的缩写,指资本的充足率。
A是Asset(资产内容),指融资资产的增长、收益性、授信方针和不良债权的状况。
M是Management,指要查看经营团队的能力、经营方针、营业网、顾客基础、风险管理体系等营业基础的整体状况。针对这一点,需要和经营团队面谈核实的情况很多,不仅要提问,有时褒奖、有时贬低、有时会问询一些完全出乎对方预料的问题,以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评价。
E是Earnings,指收益状况。
L是Liquidity,指流动性(资金周转)的情况。
在CAMEL当中,M(Management)是最重要的,要花费大约八成的时间进行分析。
负责的分析师,通常会把对上述内容的分析,整理汇总成八页左右的《信用评级分析报告》,提交给公司内部的信用评级委员会。
信用评级委员会频繁地召开电话会议进行商讨。参加的人员,总公司方面除了主席萨瑟兰、FIG的最高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帕特里克之外,还有纽约总公司的两三个FIG分析师。日本方面,由驻日代表的美国人、主任分析师和良子三人参加。有时,欧洲的分析师、总公司的主管、相关部门的分析师也会临时参与进来。
议论是以针对《信用评级分析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为基础进行的,分析师会为自己负责整理的《信用评级分析报告》展开辩论。议论要偏离中心议题的时候,“马歇尔的良心”萨瑟兰就会说“信用评级本来应该是这样的”,或者说“能够看透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评价才是信用评级”来将话题导入正轨。
关于级别的评定,与此人在公司内的地位无关,以一人一票的形式投票决定。议论变得白热化,意见分歧为5∶5或者是6∶4的时候,萨瑟兰有时也会决定今天不投票。
虽然是被神秘的面纱遮挡住了马歇尔公司的信用评级,但是它实际的状态,和银行等实行的企业风险分析并没有太大的分别。本来总公司的分析师们,大多都是来自美资银行的审查部门,只不过,因为工作的重点是企业的风险分析,所以会搜集更多情报。另一方面,银行可以从融资企业那里得到以决算报告为首的各种各样的情报;根据不同情况,有时还可以派人进驻该企业,但是信用评级公司没有这样的权限。
令人意外的是,马歇尔公司的信用评级过程也有很草率的时候。归根结底,信用评级和绘画、音乐比赛的评分很相似,并不是绝对的东西,而是分析师的主观想法或者是他们价值观的反映。
以前,也曾经用过电脑做过自动评级的系统,可是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答案,一点作用也没起到。本来企业的信用风险就不可能会完全计量化。此外,想要提高马歇尔公司的知名度、增加收入、搞好与美国政府的关系等以及意欲展示个人的存在感之类的想法,有时也会在议论当中感觉到。
与此同时,在位于千代田区大手町一丁目的和协银行总行的一间屋子里,春天的阳光洒了进来,透过被擦得锃亮的窗户能看到对面皇宫里盛开的樱花。
穿着雪白的衬衫、打着领带的乾,正和同期同学一起聆听着讲师的课。
“……如前面所讲的,我国的金融市场,正急速向自由化和国际化迈进。今后,银行为了应对企业的需求,绝对需要能够对全盘的金融问题出主意、提供意见的财务顾问……所以发挥好尖兵的作用,就寄希望于你们了。”
身穿西装的讲师,是一位在总行调查部门担任次长的中年男士。
乾坐在三十人左右的同期同学的最前排的中间,认真注视着讲师。
进入和协银行已经两年了,在分行,从4月份开始就被分配到了期盼中的融资部门,还被选为国内部门的精英预备军的“企业交易进修生”。
在过去的两年间,乾一直在为分行的工作和创造职场的氛围而奋斗,人事考核也很好。分行长和人事部的代理部长都鼓励他要继续勤奋地工作,坚持学习不动产和融资。
每月有五天,他需要放下工作到总行去上课,进修关于融资和企业交易的课程。他总是坐在最前排的中间,在定期举行的考试中几乎全都拿到了满分。
“将企业的融资手段按照各自的特性来整理的话……”
男讲师用黑色的油性笔在白板上写下了“内部资金——留存收益•折旧、外部资金——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再从下面引出一条线,继续写上公司债、外债、增加资本等等。
乾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移动着铅笔,认真地记录着讲师的解说。
笔记本的旁边搁着一款纯银的款式新颖的手表。这是香为了祝贺他分到融资部门而送给他的礼物。
“……那么,请看事例研究的第一个案例。”
讲师说后,年轻的银行职员们一起翻动教科书。
《事例1依据公司债发行的意见,提升了交易地位的案例》
标题下面的四方框中写着具体的案例。
乾迅速地阅读着。
“银行甲和银行乙,曾经同时是上市企业A公司的主办银行。A公司从几年前开始计划大型设备的投资,关于其所需资金的筹集方法……”
从宽大的窗户外面洒进来的阳光,充满了新年度开始的希望和紧张感。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