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中国蘑菇云 > 第 3 章 中国的高层决策
第3节 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有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从1955年12月10日抵京,到1956年1月15日回国,苏联代表团在华的活动超过一个月。仅从活动时间上看,苏方援助中国是有诚意的,成果也是丰硕的。正是这个代表团,打开了苏联对中国核援助的大门。

  代表团返回苏联之后的2月8日,赫鲁晓夫即致信毛泽东,表示苏联可以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同中国共享自己的经验,苏联愿意扩大高等学校物理系和 化学系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名额,并且可以派遣苏联教学人员到中国高等学校讲授有关原子能生产工艺的专门课程。同时,他还建议中国派遣一个全权代表团到莫斯科 去商谈具体事宜。考虑到苏联代表团的汇报程序问题,这样的办事效率不可谓不快。但另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那就是赫鲁晓夫之所以采取主动行动,是期望中共能 对他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给予支持。苏共二十大在赫鲁晓夫致信毛泽东不足一周,即1956年2月14日开幕,尤其是赫鲁 晓夫在会议闭幕当天,即24日午夜至25日凌晨作了秘密报告绝不是偶然的,其间肯定有着某种原因。因为这么一次重要的大会,从议程上说,赫鲁晓夫致信毛泽 东的时候,一切都应该准备就绪了。而对于中方如何反应没有准确把握却又迫切希望中共支持的赫鲁晓夫,因之采取了一个主动行动。

  为回应赫鲁晓夫的来信,中方整理了一份《供讨论用的提纲》,经中央批准,由毛泽东写信送给赫鲁晓夫。同时开始酝酿赴苏谈判代表团的名单。团长是 刘杰,据说国务院三办原子能组的人都参加了代表团,只留了一位保密员和两位打字员在家值班。担任顾问的科学家以及有关部委的技术干部有二十多人。重视程度 可见一斑。

  3月份,毛泽东为了解决全面学习苏联过程的弊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亲自开始作调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个听取国务院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其成果就是不久后公开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刘杰排在第三十三个汇报时,重点当然是原子能工业方面的情况。

  毛泽东听取刘杰的汇报后,说了下面的话:"我们不但要有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刘杰汇报时的身份是地质部副部长。鉴于地质部肩负着找铀矿的任务,毛泽东说要加强地质部的力量,并圈定这个人为来自军队的中央委员。3月份,刘 杰带团去苏联之前,到西花厅向周恩来作相关汇报。除讨论代表团参加苏联杜伯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会议事项和赴苏谈判原子能工业的问题之外,还讨论参照苏联领导 原子能工业的模式,成立一个原子能委员会。本来已决定去地质部任副部长的宋任穷,被周恩来动员去了原子能委员会担任常务副主任。主任是陈云,刘杰兼秘书 长。当时的宋任穷是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1956年4月11日,周恩来致函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为了能够统一和有计划地领导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业和发展航空工业,拟分别成立原子能委员 会和航空工业委员会。"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直属国务院,主任为陈云,副主任郭沫若、李富春、李四光、宋任穷。航空工业委员会直属国防部,主任聂荣臻,副 主任黄克诚、赵尔陆。

  就在周恩来致函毛泽东的同一天,中国原子能代表团启程前往苏联,到5月14日回国,为期一个多月。几乎与上一年年底苏联科学家代表团访华的时间相等。

  中国最初并没有搞铀-235的计划,以为只搞钚-239就行了。实际上,只靠在实验室分离出铀-235,根本不能满足制造原子弹的需要,必须要 建专门的铀浓缩厂。可以说,铀浓缩厂是制造原子弹最基础的部分,苏联当然想有所保留。但苏方在介绍从天然铀中提取钚-239时说,同时可以循环提取铀 -235。如果只提取钚-239,剩下的核废料就浪费了。于是,中方代表团马上提出,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提取钚-239的余料中,再提取铀 -235呢?这样做的话,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的。因为用一种原料就可以生产两种产品嘛。

  即使这样的要求很合逻辑,但苏方专家仍然不能当场表态,要汇报上面后才能定夺。当然,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乐观的。最后中苏双方达成了一个绝密的原子能工业援助协议,可正式签署的时候已经是这一年的年底了。

  协议达成后不久,毛泽东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就在核武器尚处于基础理论研究时,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考虑其运载工具--导弹问题了。1956年1月12日彭德怀约见苏联军事总顾问彼得鲁舍夫 斯基时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打算研制火箭武器,希望苏联提供这方面的援助。但由于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指示,彼得鲁舍夫斯基没有表态。1月20日,彭德 怀主持军委第五十七次例行办公会议,就研究和制造导弹问题进行了讨论。彭德怀说:"目前即使苏联不帮助,我们也要自己研究。苏联帮助,我们就去学习。"

  与此同时,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叶剑英、副总参谋长陈赓和刚从美国归来的导弹专家钱学森也提出了中国要自行研制导弹的问题。

  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听取了钱学森关于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会议决定,成立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由聂荣臻任主任。

  5月10日,聂荣臻拿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对此,中央军委5月26日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军委 会议,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发展导弹武器的决定。并指出,导弹研究可以先突破一点,不能等待一切条件具备。要立即抽调力量,组织机构,培养人才。

  7月,经军委批准,以钟夫翔为局长的导弹管理局(即国防部五局)正式成立。10月8日以钱学森为院长的导弹研究院(即国防部五院)成立。至此, 中国的导弹研究事业开始走上轨道。正是原子弹与导弹研究的齐头并进,不仅为后来的两弹结合试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为导弹发射距离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因 为原子弹必须由导弹打出去,能打多远也要由导弹的射程决定。

  7月28日,周恩来向中央提出《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将中国原子能工业建设与发展问题,再次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报告对原子能工业的建设速度和投资问题、技术干部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做了详细说明,并建议成立"原子能事业部"。

  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之前,就搞管理色彩强些的原子能委 员会好些,还是单独成立原子能工业部这样的职能部门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周恩来先后征求了薄一波、刘杰和科学院的张劲夫等多人的意见,最终决定成立原子能工 业部。但直接用"原子能工业部"这样的名称太显眼了,苏联保卫专家说,不利于保密,所以就用了个比较模糊的名称,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又 改称为二机部(1982年5月国务院机构调整时改为核工业部)。部长由宋任穷担任,刘杰为常务副部长,袁成隆、刘伟、雷荣天和钱三强是副部长。这一年的 12月,国务院还批准了薄一波起草的《关于1956-1967年发展原子能事业计划大纲(草案)》。

  光有几个部长还不行啊,要调不少人进来才成。刘少奇说,凡是三机部需要的人、凡是提出来要的人,要无条件地调给三机部。陈毅也讲,我们不能议而不决,要谁就应该给谁。薄一波还就此专门召集会议,要求有关的部长支援原子能工业事业。

  (未完待续)

《中国蘑菇云》

作者:孟昭瑞 文/摄影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第一版

定价:35.00元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