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人物传记 >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 第 2 章 人脉决定高度:曾国藩的“北漂”生涯
第4节 第四章

江忠源,湖南新宁人。1812年生,小曾国藩一岁,与左宗棠、胡林翼同龄。江忠源出生在一个比较贫寒的读书人家庭。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江忠源学习勤奋,很小的时候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五岁就中了秀才,比曾国藩早了许多年。

江忠源的个性和曾国藩不一样,他比较爱玩,不会克制欲望,嫖赌玩乐样样精通。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二十五岁那年中了举人。他是自清朝开国以来,新宁县开天辟地的第一个举人。

江忠源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极大期望,来到京城参加会试。然而,他并没有像曾国藩那样考中。此后,他便长期居住在京城。

京城的士大夫都知道江忠源是一个生活很不检点的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但江忠源生性豪爽,喜欢帮助人。这样过了几年以后,他终于渐渐融入了京城读书人的圈子。也就是在这时,他认识了曾国藩的好朋友郭嵩焘。

在郭嵩焘的引见之下,曾国藩和江忠源这两个日后湘军的重要创始人终于见面了。在此之前,两人都知道对方的名字,并且相互钦佩。江忠源觉得曾国藩能够克制欲望,做道德君子,确实不简单,因为他自己最不懂克制。曾国藩觉得江忠源有豪杰的个性,虽然暂时困顿但前途不可限量。

曾国藩知道江忠源爱玩,不喜欢大道理,所以他第一次见到江忠源的时候,只和他谈市井琐事,丝毫没有切磋学问和讨论国事。这令江忠源感到很舒坦,他从曾国藩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颗真心。渐渐地,他产生了拜曾国藩为师的想法,他决心戒赌戒嫖,和曾国藩一样,做道德圣人。

两人相见恨晚,足足谈了三个时辰,还意犹未尽。直到夜幕降临,江忠源才起身告辞。

目送着江忠源渐渐远去的身影,曾国藩对一旁的郭嵩焘说:“江忠源这个人,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京城当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这个人,以后肯定会做成大事,也会扬名天下。但是,像他这种把义气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不会有好结局。我担心他最终会因为太过讲求义气而丧命。”

郭嵩焘是一个没有什么心思的人,他突然听到曾国藩说出这么一句非常深沉的话,感到非常的惊愕,道:“涤生兄何出此言?”

曾国藩道:“他的言行,像青天白日一样明朗,毫不掩饰,将来必成大器。”

江忠源的直爽,正是曾国藩这些所谓的道德君子所缺乏的品质。曾国藩在江忠源身上看到的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这种看人的独到眼光,使曾国藩最终收服了江忠源这个曾经离经叛道的书生。

与做了京官喜欢高高在上的曾国藩不同,江忠源同社会基层接触比较密切,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向,他有着深刻的洞察。

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危机四伏,湖南到处都是会党,蠢蠢欲动,丛莽之间弥漫着造反的氛围。对此,江忠源深有感触,他预感到巨大的动乱即将来临。

面对这一形势,江忠源产生了兴办团练的想法。他对曾国藩说,他的家乡新宁是个动乱之源,他要回家借鉴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团练乡人,依靠

曾国藩非常支持江忠源的想法,他认为江忠源定力不够,很难考上进士,与其留在京城考试,还不如回新宁兴办团练,做一番大事业。

就这样,江忠源告别了客居八年的京师,返回会党四伏的新宁。在这里,他除了督促弟弟读书之外,把全副精力都用在了钻研兵法、团练乡民上。

1847年,一个名叫雷再浩的新宁人聚众闹事,江忠源率领他的民兵队奔赴战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将雷再浩起义镇压下去,取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胜利。江忠源的这些早期军事实践,为日后曾国藩创建湘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与江忠源一样,李鸿章也是曾国藩在茫茫人海当中识拔出来的一位重要人才。

李鸿章(号少荃),安徽合肥人。1823年生,小曾国藩十二岁。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曾国藩的同年,李家因此和曾国藩结缘。李鸿章和他的哥哥李瀚章,以后都是依靠曾国藩而发迹的。

1843年,李鸿章在父亲的催促之下,来到人文荟萃的京城。不久之后,他就在父亲的介绍下,拜曾国藩为师,学习八股文技巧。

曾国藩非常喜欢才气纵横的李鸿章,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李鸿章因此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年的顺天府乡试,年仅二十二岁就成了举人。

1845年是恩科会试年。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正是曾国藩。李鸿章参加了这次会试。他本以为凭着老师的照应,能够一举考中,但事与愿违,李鸿章落第了。

虽然落第,但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评价丝毫没有因此降低。他在看过李鸿章的会试文章之后对李文安说:“少荃真是天纵奇才,将来他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我。”

第一次参加会试没有考中,李鸿章完全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两年后的会试,他如愿以偿,得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成了人人羡慕的翰林新秀。

1847年会试录取榜单,是名副其实的龙虎榜。李鸿章的同年当中,有许多日后中国近代史上的牛人。其中的郭嵩焘、沈葆桢、李宗羲、李孟群等人日后都将成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或部将。

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后来也成了曾国藩的学生。起初,他们的父亲李文安专心攻读举业,后来又长期担任京官,无暇顾及家庭。李瀚章作为长子,挑起了家庭重担,因此耽误了学业,好几次乡试都以失败告终。

1849年,李瀚章被选为拔贡生。拔贡是清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每隔十二年,各省学政举办一次拔贡考试,考取的就叫拔贡生,可以去京城参加朝考。朝考成绩很好的,可以得到官职,一般是外放当知县。

李瀚章成为拔贡生后,进京参加朝考。有了李鸿章的成功经验,李瀚章一到京城,也被父亲拉去拜曾国藩为师。

或许真的是名师出高徒,李瀚章在1850年的朝考中,取得一等的好成绩,不久之后就被外放到老师的家乡担任知县。日后的湘军名将刘长佑也参加了这次朝考,但没有考上。据野史记载,刘长佑是因为不屑于曾国藩的提携,不愿意走后门,才被刷下来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