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微信: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
-
政务微博方兴未艾,政务微信已经崭露头角。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多元化社交移动通讯软件,由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它支持ios(苹果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安卓手机操作系统)、Blackberry(黑莓手机操作系统)等多种手机平台,能够通过手机网络快速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具有跨网络、跨终端平台的特点。
它还能基于手机通讯录或QQ联系人,辅以地理位置信息服务,进行单聊或者群聊,也能实现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其功能还在不断更新发展。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有着比传统的短信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微信零资费、语音短信、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移动便捷等这些功能的开发应用,吸引了众多用户,迅速受到市场热捧。
有媒体称,自微信发布以来,其新注册用户增长甚至超过500%,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手机应用,也是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远远领先于国内同类软件,如小米公司的米聊、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的飞聊、翼聊和沃友等,也领先于用户规模较大的国外同类软件,如TalkBox、Whatsapp、Kik、LINE、KakaoTalk等。截至2013年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就已突破3亿,创造了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的全新发展纪录。它甚至已经登陆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拥有超过1千万的海外用户。如果继续保持这一增速,微信的用户注册数量将在5年内突破8亿,成为继Google(谷歌)、Facebook(脸谱网)、Twitter(推特)、Yahoo(雅虎)、Youtube(谷歌公司旗下的一家视频网站)之后的第六大世界级互联网平台。
从其政务应用表现来看,政务微信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发布的政务微信发展数据,截至2013年5月2日的不完全数据,政务微信发展总量已超过1000个。除台湾省外,香港、澳门地区及中国内地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政府或公共服务机构均已开通覆盖。同时,近20个外国驻华使馆机构也开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官方微信平台。另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公众微信“政务微信观察”首席评论员侯锷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8月底,目前政务微信飞速发展,全国政务微信开设总量已达2600多个,其中公安微信以813个高居首位,占比达31.27%,在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功能。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和新疆占据政务微信拥有量前五位。
2012年9月16日,出于保护钓鱼岛的爱国热情,中国多地城市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共青团陕西省委“三秦青年-陕西共青团”及时利用政务微信发布《当代青年爱国应体现智慧、理性》进行理性爱国宣传和应急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官方微博“政务微博观察”称:“据观察,这也是政务微信首次参与到群体性事情的公共服务应用。”显然,这只是开了个先例而已,后续的广泛应用接踵而来。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应急中,微信就好好地露了一手。当日8时2分,地震发生,110公里外的成都震感十分强烈,从周末美梦中惊醒的市民们纷纷聚集到广场和空地,人心惶惶。仅过19分钟,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管理的微信“微成都”就发出一条重要微信,告知了地震的震级、震源、影响范围等信息。关注了“微成都”的13万成都人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得了官方权威消息,渐渐从广场各自散去。
政务微信还应用到了联合国机构。2013年6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视频宣布,联合国官方微信正式启动。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公共账户“联合国”、微信号“lianheguo”,或者扫描二维码,来添加该微信账户。从当日起,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新开通的联合国微信账户向潘基文提问。值得肯定的是,针对网友提出的其中一些问题,潘基文在访华期间给予了直接回应。
2013年10月1日,正值国庆,国务院办公厅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
10天之后,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这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
微信取得了如此飞快的发展,关键在于其区别于微博的独特传播机制。
微博通过添加“关注”可以形成不对称的人际关系,很容易把人际关系网络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的世界,大大拓宽了个人社交范围,“粉丝”动辄上万。这种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尽管关系比较弱,但借助转发可以使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增大,迅速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甚至反作用于信息源。但微博的无效信息比较多,还要遵循用户阅读的时间习惯,不少内容很容易被用户错过。
然而,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基本可分为好友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与信息接收三种形式。在信息接收中,信息源包括系统广播、公众账号和微博动态等,而接收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显然是政务微信的传播方法。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不像微博那样支持转发,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相对较弱,其传播规模难以与微博比拟。但微信传播的内容具有更加可靠的准实名性和更加安全的个人私密性,其对象主要是熟人朋友,具有强关系,因此能够有更好的沟通体验,包括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信息一旦流入微信传播圈,就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定位,信息接收方对信息的准确性给予比微博更高的评价,也更利于信息的流动。政务微信自然带来比政务微博更为精准的互动性,能取得更为有效的传播效果。
对此,广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张胜春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官方微博比作‘公告栏’,那么政务微信则是‘家书’。在微信上,我们没法像微博一样每天发布几十条信息,作为公众账号的政务微信,一天只能发一条重点内容。因为它是点对点发送,到达性好,发多了会形成骚扰;但胜在‘一对一’、‘个性化’深度沟通。我们主要用它来为群众解答个人具体的实际问题。”
但是,诚如“互联网预言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莉(Kevin Kelly)所言——任何强有力的技术都会被强有力地加以滥用,微信也正因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导致了许多人为的恶意的使用。如通过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带来的陌生交友受骗问题,微信推送带来的垃圾信息问题,用户个人数据、作息行踪等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等。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通过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规避这些问题,用好政务微信这个新平台,让其在政务信息公开、官民互动沟通上充分发挥作用。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