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2.不仅要找到天命,还要知道如何实现天命

能让你感受到深刻的快乐,同时又能满足世上最深刻的需求,那就是你的使命。——毕克纳(Frederick Buechner)

美好的人生不是偶然的。我和妻子凯瑟琳经常造访亨廷顿博物馆,这个地方包含了图书馆、植物园和美术馆,是由亨廷顿(HenryHuntington)夫妇建立的。20世纪初,他们在加州的圣马力诺市兴建了一栋布杂艺术(BeauxArts)风格的豪宅。1927年亨廷顿过世后,这栋豪宅被改建为博物馆。拥有庞大企业集团的亨廷顿在60岁退休后,便将余生奉献于收购书籍和艺术品,并在他面积约240公亩的牧场设计园林造景,也就是这栋豪宅的所在地。

除了其他出色的收藏品,博物馆中还有一处专门展示肖像的华丽大厅,名为“桑顿肖像画廊”(ThorntonPortraitGallery)。我一面逛着画廊,一面看着挂在墙上的政治人物、艺术家、社会领袖和军事将领的肖像,被他们脸上流露出一股独特的“意志力”所吸引。这些领导者都来自另一个世纪,他们都曾带着人生目标活着,而且是策略性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就以雄心抱负和生涯目标来说,他们不会听天由命。

如果能早点发掘自己的“一件大事”

我想,如今我们是否已沦为“活在当下”这种想法的牺牲品——以为只要能过得去,就是最好的一条路。尤其是,假如你是1960年代出生的孩子,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听起来或许有点浪漫,但这世上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人事物并非随便就能遇上,更很少因意外而发生。我父亲是来自南方的传教士,不太懂得如何将策略性规划应用于生活艺术中。于是,一直到成年后,我才开始思考生涯规划之类的事,但这时已经有点晚了。

此外,我来自传统的基督教背景,并不主张“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种说法,“交给上帝”才是我在教会里听过无数次的老话。教会鼓励我们“请求上帝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看它会将我们带往何处。

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有多天真。尽管那些说法都没有错,但并不表示你不用努力寻找自己在这世上的位置。

逛过一圈画廊之后,我突然明白这些领导者之所以走向伟大的原因。这其中有一点很关键——他们都找到了能够使自己“专心一致”的力量。假如认真想一想,我们也会为自己对年轻人的严苛而感到惭愧,我们一直致力于指导他们从小就培养出日后从事法律、政治、军事或音乐方面的多项能力,但这并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伟大的人都会专注于“一件大事”,会认真立下雄心壮志,过着目标明确的人生。我在研究将军、建筑师、作家、艺术家、商业和政治领袖的肖像时,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志向在哪里。如果我的人生目标能更明确,那又会如何呢?

我很乐意把我看到的一份简历奉献给你们,但愿你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1809 年,出生在寂静的荒野上的一座简陋的小屋;

1816 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

1818 年,9岁,年仅34 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1832 年,23 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请注意,在大多数人正在享受青春时,他已经明确了人生目标。这当然不会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他之后一直走在这条路上。甚至可能,从他7岁那年,这个目标就已经开始。)

1834 年,25 岁,再次竞选州议员,当选;

1835 年,26 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 年,27 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 年,29 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 年,31 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3 年,34 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 年,37 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

1848 年,39 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 年,40 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

1854 年,45 岁,竞选参议员,落选;

1856 年,47 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 张;

1858 年,49 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 年,51 岁,当选美国总统;

1864 年,55 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你应当听说过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字,但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美国第16任总统,却不曾知道他从23岁开始已经奔走在这条路上。如果你更早地明确你的人生目标,最终会怎样?谁也无法想象。

策略化规划人生

假如没有策略性规划,我们的人生就会变成一场大灾难。漫步在亨廷顿图书馆的画廊时,以下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

★如果在童年时期,父母就不断寻找我所擅长的领域,那会如何呢?

★如果他们把我的教育重点放在这些领域的运用,那会如何呢?

★如果父亲曾鼓励我去追求一个具体的事业,那会如何呢?

★就算我后来选择自己想要追求的事业,我会更认真对待吗?

★如果我带着更坚强的信念追求我的目标,又会如何呢?

“守株待兔的人也许会有所收获,但收获的都是努力的人剩下的东西。”这句名言据说出自林肯,尽管从未获得证实,但也没被历史学家正式否认。不管是不是,我都喜欢这句名言。在现今许多社交圈中,“野心”成了丑陋的字眼。但是说实话,这有什么错?只要带着谦逊的态度,规划、前瞻性思考、渴望在有生之年取得这世上某些重大成果,有什么错?

为了影响现今的文化,我们必须具备经验、资历,以及只能靠策略性规划才能积累而来的人脉关系。一面在画廊漫步,一面凝望着这些伟人的肖像,我领悟到过去伟大的领袖不仅仅是把握天命,还要知道如何实现天命。

参加与电影人的会面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之一,因为通常在那里可以听到很多关于好莱坞的故事,这让我十分好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一次会面时听到的关于斯皮尔伯格的传奇。能够听到世界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导演的故事总是让人兴奋,所以我很乐意将它分享给大家。

有的时候天命的出现似乎也很儿戏,就像孩童脑袋里的淘气主意,会在不经意间突然冒出来。假如斯皮尔伯格在17岁时没有去电影制片厂参观,今天我们会少了很多观看优秀电影的乐趣。就是那次参观突然点亮了他脑海里的灵感,在参观还未结束时,他就好像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导演,拍出最好的电影。第二天,他穿了一套西装,提着父亲的公文包再次来到制片厂。他故意装出一副大人模样,骗过了警卫。他在电影厂里找到一辆废弃的手推车,用一块塑胶字母,在车门上拼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等字样,这成为他成功的第一步。然后他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导演和编剧,每天都以一个导演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思考,并最终在20岁那年成为正式的电影导演,开始了他大导演的职业生涯。

你或许会觉得斯皮尔伯格目标的确立有些儿戏,但他却真的成功了。目标的确立其实并不是一件需要翻来覆去考虑的事情,重要的是当目标确立之后如何为之奋斗。

斯皮尔伯格只有一个,但相反的例子却有很多。另一个案例,我的一个高中好友从没找到他的“一件大事”,一直过着苦恼的人生。刚上大学时,他的内心雀跃不已;后来却中途辍学,因为他发现自己对上大学失去了兴趣。他一度以为自己想当个演员,来到好莱坞发展后,几年下来却一事无成。于是他去上了一门课并成为房地产经纪人,但也没做多久。后来结了婚,却因为一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而倍感压力,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现在他已经五十几岁了,在一家小咖啡厅工作,每天看招聘广告,每天上网搜寻快速致富的方法。那你呢?现在是开始带着人生目标、意志力和雄心抱负生活的时候了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