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说话时尽量不要招人烦。
在和同事交谈中,有些方式和习惯不受欢迎,容易招致“万人烦”,必须努力克服和改正。比如:
(1)喋喋不休,独占谈话时间。
许多人在与人交谈中,总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这样不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一言堂”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进感情。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正如亚历山大·汤姆所说:“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
(2)尖酸刻薄,喜欢和人抬杠。
同事间言谈交际中有时免不了争辩,但善意、友好的争辩更能促进彼此间的了解,活跃交际环境,起到调节气氛作用,有时一场精彩的争辩会令人荡气回肠,齐声喝彩。但是尖酸刻薄、烽烟四起的争辩会伤害人,导致心情不爽、望而生叹、敬而远之。因为尖刻容易树敌,只要我们想一想,如果你在言谈中出现四面楚歌、群起攻之的局面,自己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3)逢人诉苦,散播悲观情绪。
在人的生涯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每个人对待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将苦难带来的愁苦传染给别人,在众人面前条陈辛酸,以获同情。交际中一味地诉苦会让别人觉得你没魄力,没能力,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
(4)无事不通,显得聪明过人。
言谈中,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古今中外、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话题。如果你在交谈中表现“万事通”、“耍大能”,到时定会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脚。因为交谈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现学识渊博、见识广泛的舞台。更何况老子曾说过:“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谈中什么都说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参加平等交流,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
在工作中,参加同事的平等交流,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观点讲清楚,理由讲明白。
每一次有意义的思想交流,都要从参加者清楚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开始。为了让他人准确地理解你们在讨论什么,你们需要“界定概念”,并为你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支持:你得出这样的观点是基于怎样的理由和根据?
(2)听懂对方的意思,做出思考的反应。
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是参加者共同的责任,也是平等交流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参加者必须注意对方观点的细微之处。在这种情况下,聆听不是一个被动的活动,而是一个积极的思考的活动。你需要设法去理解你正在听的对方的思想活动过程,然后你需要对对方提出的观点做出直接的回答,而不能简单地试图阐明自己的观点。
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想。这意味着你必须:
①暂缓下结论:当你正认真地聆听他人表达思想时,不要急着下结论。过早地做出类似“这没说明什么问题”等的评价,会阻碍沟通的过程。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人把看法完全表达出来。
②适时表明你的观点:在你完全了解了对方观点的情况下,就可以系统地阐述你的观点。一旦你开始谈自己的看法,你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去听他人在说什么了。
③认真地聆听:在你对他人表达观点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进行评价,并问一些有助于澄清观点的问题时,也要用心去听。
(3)学会提问。
在你与他人的讨论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量。通过对重要问题进行提问的方式,你就能对某个话题进行探讨,然后,努力去回答问题。提问的过程会逐渐揭示出支持各种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4)增进了解。
当你与他人探讨问题时,你常常是从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开始的。实际上,这是你之所以参加讨论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一个有效的讨论中,你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增进了解,而不应该不遗余力地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果你决定证明你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不可能容纳他人的观点,或与你不同的看法。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思考者,努力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特别是站在与你有不同观点的人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思考者的实质所在。这也是扩大你的视野,确立有根据的信仰的唯一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很聪明,很有学问,也很善于讨论问题,但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讨论中战胜他人,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的做法显然不是成熟的思考者应有的行为。批判的思考意味着要宽容和开通,尊重他人的看法,共同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在第二个对话结束时,虽然讨论者还对安乐死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已经开始走上了共同探讨和发现的旅程。他们正开始厘清问题,以期达到对这个复杂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无论在学识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双方都会从中受益。
◇必要时得体地安慰同事。
当我们的同事遭遇不幸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不一定得体。我们偏偏说出他们不愿意听的话,令他们难过;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却不在他们身边;或者,就是和他们见了面,我们也故意回避那个敏感的话题。
既然我们并非存心对他们无礼或冷漠,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其实愿意帮忙的时候有那样的表现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巴不得能把它收回。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同事处于困难时对他说适当的话呢?
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情况和做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同事时,你要记得你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同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而把你自己的类似经历拉扯出来。
要是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当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一个星期吃不下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个不像你那样公开表露情绪的人感到内疚。
(2)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
丧失了亲人的人需要哀悼,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你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钟,只是让她知道他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泰莉·福林马奥尼是麻州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们说些“别担心,过一下就会好的”之类的话,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病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福林马奥尼说, “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
一个伤恸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送接学钢琴的孩子。“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一位有个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
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
“我丈夫死后,”一位寡妇说,“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过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跤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同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