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晋国出兵要解宋国之围,现在晋国军队占领了卫国,打下了曹国,而且还占领了五鹿,实际上晋楚两国还没有开打,胜利的天平已经向晋国倾斜,围攻宋国的楚军实际上已经被孤立。但晋文公在这一连串的胜利面前,忽然按兵不动,停止前进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晋文公召集大家开会,满脸忧郁地说:现在的情况是,一旦扑向宋国,马上就是跟楚国的大战。这个没问题,可麻烦的是,其他几个强大的国家,秦国没表态,齐国没表态,怎么办?他们是不是支持我们跟楚国开战?这是我忧虑的。大家一听,这就是深谋远虑的君主,19年没白在外边风餐露宿。他这样一说,会上当时沉静下来了。
先轸先发言说:我现在有办法,宋国使者不是来求我们吗?我们就让他多多带上贿赂去到齐国和秦国那里求情,去找他们。我们现在就把曹国的土地分了,把卫国的土地也分掉一些,这一下会使楚国大怒,齐、秦两国为宋国出面向楚求情,大怒的楚国肯定不答应,准给他们两国碰钉子。一碰钉子,四个字,“喜赂怒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齐国和秦国喜欢人家的贿赂,替人家说情,结果遇上楚国的态度冥顽不灵,就会坚决不同意。那样一来,齐秦两国就非得站在我们这一边不可了!
大家一听,顿时豁然开朗,便照计而行。果不其然,形势变了,秦国、齐国统统站到晋国一边,整个的列国局势上发生了对晋国有利的转变,天平开始倾向晋国,战争往对晋有利的方向走。
这时候,楚成王,就是当年问重耳将来怎么回报他的那个王,也从楚国的都城移驾到了今天的南阳这一带,就是靠近前线来了。他看了整个局势,齐国和秦国已经明确站到了晋国一边,这个仗已经不好打了,就对子玉说:子玉,撤兵吧,尤其是把山东那支部队赶紧撤回来,然后,他又说:重耳这个人啊,现在的这个晋国君主,19年在外边,民情真伪都知道了,艰难困苦都尝到了,这个人不好惹,咱们还是知难而退,见好就收吧。
子玉这个人史书评价他四个大字:“刚而无礼”(《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当时他听了这个命令以后,就跟君主翻了脸,他说:这次战争,我不是想建立什么奇功,我就想用这次战争的胜利,堵一堵那些奸邪之人的嘴。这话说得很有气,堵奸邪之人的嘴,什么意思?国内有人说他坏话,他认为这个判断是有现实基础的,就是他若敖氏家族,强大的子玉家族,跟其他的贵族有矛盾,他们在争权,就连楚成王也怵他,就是因为他若敖氏家族势力太大。但是,他这样说,等于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到楚国之上了。
楚成王一听也来了气,说:行,你打!他就把主要部队撤走了。意思很明白,你自己留在这儿带着你家族的部队打吧。当然,楚成王心里有自己的盘算,这一仗胜了自然好,若是打不胜,你若敖氏家族就会被削弱一些。所以楚成王这是给了子玉一个有窟窿的桥让他走。但子玉这个人刚而无礼,喜欢置气,根本没想那么多。
那么下一步子玉该怎么办?他派使者到晋国的军队里边,提出来条件:我们两国要和平相处,咱们休战。怎么休战?现在,你恢复卫国君主的权力,恢复曹国君主的权力,我就解除宋国之围。
子犯一听,好无礼的子玉!你一个小小的楚国的臣子,面对我们晋国的君主,提了两个条件让我们做,而你自己只做一个,不是对等的!太不讲道理了!总之,就是不答应子玉的条件。
先轸却别有考虑,他说:我想来想去,咱们还是答应他。为什么?讲礼?礼有大礼,也有小礼,要懂得权衡轻重。虽然子玉在行为上不尊重我们国家的君主,这个谁都会说;可是再想一想,他的条件是符合大礼的。怎么符合大礼呢?他一句话,三个国家得到安宁,卫国恢复秩序了,曹国恢复秩序了,宋国解除刀兵之苦了,他有礼。我们呢,你一拒绝他,三个国家遭难,那诸侯的心思就会转。
这先轸这么一说,大家又觉着也有道理。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先轸说:我还有办法。一方面,我们私下里悄悄地答应曹国和卫国,就说这场战争之后,我们就会毫不犹豫恢复他们过去的权力,让他们别再闹了。另一方面,设法激怒楚国,怎么激怒它?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那这是常态。我们现在就把他的来使给抓起来,如此一来,子玉也气疯了,他顾不上原来的礼,大兵就压了过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