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学 步
-
婴语
都说学步辛苦,宝宝跌跌撞撞,会摔很多跤,妈妈成天扶着宝宝,也累得腰酸背疼。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有了学步车,学步轻松又快乐。你看,这就是妈妈给我买的学步车,多漂亮!虽然我的腿还不够有力,扶着东西才能勉强站稳,但在学步车里,我却可以健步如飞,哗——车轮带着我冲到客厅,哗——车轮带着我冲向厨房,哗啦——糟了!车轮带着我冲向茶几,茶几被撞翻了,茶几上的水果滚落一地,幸好只是水果,幸好妈妈已经把茶杯拿走,不然……
学步车让我很快乐,让我显得会走路,但出了学步车,我还没有邻家的妹妹走得好,她一天也没坐过学步车啊,却比我先学会走,这是为什么?
释义
“三翻、六坐、八爬、十站、一岁学走”,这是一般孩子的正常发育过程。从宝宝诞生到能够行走,是必须经过这几个阶段的。
宝宝3个月时颈部肌肉有了力量,开始学会抬头;6个月时臂部和腰部肌肉有了力量,开始能够双手支撑身体,能够坐稳;7~9个月时腹部肌肉增强,学会了爬;8~10个月时腿部变得有力,颈、臂、腿的肌肉已能支撑肢体的各个部位,腹部肌肉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宝宝已能扶着站立,试着迈步;12个月时,脊椎的颈曲、胸曲和腰曲完全形成,有利于身体保持平衡,走路和活动时可减少对脑部的震动。身体发育到这个程度,一部分宝宝已经可以独立行走,大部分宝宝正在学步。到一岁半时,绝大多数宝宝都能走了。极少数两岁还不能行走的宝宝,就需要看医生了。
可见,学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必须顺应宝宝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滞后拖延。既然“走”是由抬头、翻身、坐、爬、站这几个阶段逐渐过渡来的,每个阶段都是“走”的基础,都必须让宝宝得到充分的发展,等他这个阶段已经发展成熟,有了向下一个阶段进军的迹象,再帮助他往下一个阶段走。
到了正式学步阶段,刚开始会经历一个“扶物行走期”,慢慢找到走的感觉,小腿开始用力抬高,由刚开始的蹭步逐渐变成迈步。这个阶段,大人只需双手扶着宝宝腋下,主要由他自己去用力,大人只是搭把劲,宝宝需要你帮助的时候才帮助,他自己扶着能走,就让他自己走。
要不了多久,宝宝就进入“独立行走期”了,你会感觉到他有了挣脱大人保护的欲望,会自己独自摇晃着走了。这个阶段,宝宝难免会摔跤,大人一定要多鼓励,也要注意保护。如果摔得并不严重,应鼓励宝宝自己爬起来。如果摔得严重,甚至受伤,宝宝可能会很长时间不敢走路,妈妈不必着急,除了安抚以外,可以缓一段时间再走。
宝宝与宝宝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某个月龄对应某种能力,这也只是大致的情况,每个宝宝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妈妈看见别人的同龄宝宝已经可以走路了,而自己的宝宝还不行,心里就很着急。其实,晚两个月甚至几个月走路,关系并不大,到两三岁以后,这个差异就几乎抹平了。但是,如果不顾宝宝自身的情况,生怕输在起跑线上,非要抓紧这两个月时间赶上去,却有可能给宝宝造成终身的伤害。
过早学走路,首先是伤害宝宝的骨骼。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如果过早地让宝宝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X形腿、罗圈腿、扁平足。
其次,过早走路,使得“走”的前一个阶段“爬”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很多宝宝后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暴躁及严重害羞等性格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人体的神经系统就像一个复杂的网络,各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都必须传输到大脑,经过大脑这个指挥中心处理之后,才能够对这些信息(内外知觉)作出正确的反应。但刚出生的宝宝大脑指挥中心还不会指挥,因为他们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还缺乏有效连接。而这种连接(神经元长出触须,向邻近的神经元伸去并互相缠绕)需要依靠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碰、舌头品尝、鼻子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逐步实现。神经元相互连接越多,脑中的各种信号传输的路径就越发达,大脑功能就越强。大脑传导网络的健全和大脑功能的提高是随着宝宝身体的运动功能按顺序一步步发展的,我们如果剥夺了宝宝的某一个阶段运动功能发育,就等于取消了某一些神经连接,这个网络就会出现问题。
幼年时期每一个阶段的身体活动,对于宝宝的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都有独特的意义,爬行少或者爬行不足或者没有经历爬行阶段的宝宝,将来在进行全身活动时,身体上半部和下半部会不自觉地对抗,譬如视觉和听觉的不协调,视觉和动作的不协调,听觉和动作的不协调等。所以,与其急着让宝宝学走,倒不如让宝宝多练习爬。爬不仅能强壮身体,还能够训练大脑。家长可能想不到,一些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问题儿童”,其根源会追溯到这里。
当然,假如宝宝已经有了学步的强烈愿望,也已经具备学步的身体条件,家长却因溺爱而延迟学步的时间,不给他们走路的机会,那也是不对的。不光宝宝的肌肉得不到锻炼,智力和心理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应该有一个理念,顺应自然,让宝宝自由成长,这是对他最好的呵护。
另外,过早走路还对视力有潜在危险。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视力发育尚不完全,而爬行可使宝宝看清自己眼前的东西,有利于视力的健康发育。如果婴幼儿过早学步,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对宝宝娇嫩的眼睛会产生疲劳损害。
现在不少妈妈给宝宝买了学步车,这确实是一种便捷的学步方式,宝宝摔跤的机会少了,大人也减少了很多劳累。
但学步车的弊端也很多,首先是减少了宝宝自己摸爬滚打、积累经验的机会,把宝宝固定在车内的狭小空间里,让宝宝养成依赖性,反而使多方面的运动发育延缓。而且,使用学步车,宝宝主要是腰部用力,而不是正常的腿部用力,有研究证明,使用学步车的宝宝比不使用的宝宝,更晚学会走路。
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在智力发育方面也会吃亏。因为宝宝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的,他对外物的每一次接触、啃咬、抓握、敲敲打打,都是认识物体和探索世界的过程,只有自由地感受,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自由活动是智力发展的前提。但是,学步车限制了宝宝的自由,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这对宝宝的身心成长都是一种损失。
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此时还不会走路,为了跟上学步车,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形,还容易养成脚尖走路或外八字等步态异常问题。
很多家长把学步车当成了临时保姆,把宝宝放到车里就去忙自己的了。宝宝独自待在学步车里,学步车的速度极快,远远超过了宝宝的驾驭能力,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很大。
所以,最好不要给宝宝买学步车,如果实在要买,也一定要买质量信得过的正规厂家的产品。要仔细阅读装配使用方法,给宝宝提供安全的学步场地,远离火炉、插销、热水瓶、餐具、玻璃门等危险物品,千万不能在门槛旁、楼梯附近及高低不平的场所使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宝宝使用学步车的时间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而且一定要有大人在场,千万不要把学步车当成临时保姆,大人偷懒而宝宝受害。
支招
在学步之前,先训练宝宝站。选择一个宝宝可以扶的地方,以玩具或者有趣的东西吸引宝宝起身去抓取,等他能够自己站稳了,再发展到吸引他迈步。再用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走。感觉他能够较稳地步行时,你手上的劲道慢慢变虚,试着放手,让宝宝自己走。
宝宝独立走路也要循序渐进,先让宝宝靠墙站好,你退后两步,然后伸开双手,让他走过来。宝宝第一次迈步时,你要向前迎一下,保护好宝宝,避免第一次尝试就摔跤,自信心受到挫伤。
有些妈妈喜欢拉着宝宝的手学走路,如果宝宝突然跌到,容易因妈妈拉得过猛而造成手臂关节脱臼,所以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式保护宝宝。如果不慎造成宝宝手臂脱臼,自己没有复位经验的,最好不要转动,也别揉,立即去找专科医生将关节复位。
宝宝练习走路时,妈妈最好双手扶着宝宝腋下。如果这样半蹲着太辛苦,可以用一块布(或者毛巾,或者小号的呼拉圈)围住宝宝的前胸,你从后面提着来帮他找平衡。但这种方法也不宜长时间使用,因这样会使宝宝胸部受到压迫,呼吸受到影响,长期使用甚至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肋骨外翻。
宝宝在家里最好是光着脚走路,有利于培养宝宝学步的感觉,还可锻炼脚部的肌肉,增强脚趾固定能力。天气冷时,可穿一双宽松、透气、防滑的棉布袜,以防跌倒。等宝宝能走稳时,可以给他穿上软底鞋。
宝宝学步的环境要保证安全,把有棱角的、易碎的东西都拿开,或都包裹好;电源、火源等也都要处理好;房门口、楼梯口、窗户及阳台要装上栅栏,以免宝宝翻滚下去。可以在宝宝的学步场所铺上发泡塑料垫,或者给宝宝戴一顶安全帽,预防因头部触地而受伤。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