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序

推荐序1:分享是一种美德

几天前,我的一位患者朋友给我发来一条信息,他告诉我,他把自己的抗癌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是一本纪实类励志型的书。他说想邀请我给他的书写个序言。这对我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这辈子,专业书籍我读了不少,也参加过多部相关书籍的写作,给别人的书写序言,却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于是,我请他把文稿发过来。

我仔细拜读了《笑着·活着》,书名非常阳光,在竞争如此激烈、生活压力如此之大和生活成本如此之高的现代城市,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尚且难以持续保有良好的心态,而一个患有肿瘤的患者,却能够以“笑着活着”为信念,支撑自己战胜癌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值得学习。

这本书,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把自己从“得知患病到全程治疗”的种种, 以及在自己克服困难、战胜癌症的过程中关于人生的思考、成长的心路历程, 家人、朋友、病友的支持和鼓励等描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也许是我的成长历程与作者非常相似,感觉作者在书中关于吃“苦”的叙述,仿佛是在重现我的过去,一件件都是那么熟悉。不过,也许恰恰是因为作者过去吃过的那些苦,培养了他后来在患癌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笑着活着”。这种心态,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也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必要条件之一。

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肿瘤的时候,大多会有一个茫然失措的过程, 但有人能很快从这种状态中恢复过来,正确认识癌症并积极配合医生,所以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医学发展到今天,肿瘤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有些早期肿瘤的治愈率高达90% 以上,而肿瘤的总体治愈率则达到了50% 左右。所以,具备良好的心态,有必胜的信心,能配合医生进行科学的治疗, 患者是能够战胜病魔的。在这一点上,作者无疑是一个榜样,即使是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最大的时候,他也能克服和坚持,笑着面对,最终取得胜利。而且,他身边的很多患者朋友,也有这种战胜困难的良好心态,所以才能显现出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这本书中,读者除了能学到治疗癌症的相关知识外, 也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当然,从作者的书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公众医学常识的普及还非常不够,尤其是癌症的科普知识还非常欠缺。作者把就医、治病过程中的深刻领悟和宝贵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是值得肯定的“乐善好施”的行为,因为, 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从一个患者的角度来说,作品中一些关于医学专业的描述,已经是具有一定的医学功底的。这可能得益于作者中文系毕业的智慧和医学家庭的熏陶, 但医学毕竟是非常深奥的,尤其是放射治疗专业,即使是对于一般的非肿瘤专业医生来讲,也不是非常熟悉,但作者在书中尽量全面和详细地描述关于放射治疗的细节,也能看得出他想为更多的人提供“参考”的那份苦心。

感谢我的患者,是你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温馨感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帮助你们克服了人生中的巨大困难,战胜了病魔,成就了自我。同时你们也为医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给所有癌症患者和他们的亲朋带去了福音。

易俊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第八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特邀嘉宾。

推荐序2:向死而生——笑着活下去

结识刘同学是因为书中的云子,作为云子多年的好友,我知道云子在那段时间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云子是个坚强的女子,隐忍倔强。她一直没有主动提起自己的遭遇,但是我能感觉到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我唯一能做的便是送书,我送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推荐了原晓娟的博客,希望这些文字能够给刘同学带去力量。至于刘同学究竟承受了怎样的苦痛,我得到的只是只言片语,所以一时在脑海里还难以拼成完整的画面。

但就是从这些只字片语中,我也能大概体会到刘同学所受的苦。作为一个还算年轻和健康的读者,我之所以会对癌症和病痛这个话题如此热衷,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家庭经历。在我9 岁那年,我的母亲罹患骨癌去世。直到今天,我仍然对她当时在病床上撕心裂肺般的痛楚记忆犹新。骨癌应该是最痛的癌症之一。一生清高美丽的母亲,到了癌症的晚期,完全瘫痪在床上,只能靠杜冷丁换取片刻的宁静,曾经坚强又爱干净的她,最后也只能向命运低头。父亲并不是一个细心的人,所以母亲最后的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当然, 小便靠导尿管,大便因为完全吃不进什么,几乎也没有什么排泄),经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母亲恳求父亲给她多注射点杜冷丁来个“安乐死”, 但被我父亲严词拒绝了。父亲的理由是他一定不会轻言放弃母亲,他会一直坚持到我母亲生命的最后一秒。我知道,父亲当时那么做是真诚的,但情感相对粗放的他无法理解母亲骨子里面那份对骄傲与尊严的要求。而我似乎更能理解母亲一些。所以从那时开始,我便明白,癌症,真的是最重的惩罚, 而健康,如果失去了,就真的相当于失去了一切,包括尊严、骄傲、矜持、倔强、豁达……这些很有质感的词在病痛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正因为如此,刘同学这份“笑着活着”的豁达才显得如此难能可贵。说实话,在癌症面前,尤其是晚期癌症面前还能笑得出来的人绝对是心灵的强者。正如与刘同学聊天时,他说的“化疗的那份痛,是每个细胞都在痛,痛得让人看到窗户就想跳……”,这看似嬉笑闲谈,却让我明白他背后承受的那些考验和磨难。所以,尽管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刘同学说话的风格,实在、幽默、接地气,多年的中学老师经验让他能够绘声绘色地勾画出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但是,我也理解《笑着·活着》这本书,这里面是他个人自我疗伤的心灵寄托,是他自我成长的平台和课堂,所以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本书是为“心”而写,不刻意,不逢迎,不讨巧……尽管作为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我,总觉得书中营造的氛围太过乐观,而刘同学本身的治疗经历似乎也太“顺”了点。见多了人性阴暗、人情冷暖,所以我对于缺乏人性挣扎的故事总是心怀警惕,警惕过度包装,警惕廉价的心灵鸡汤。就这个问题, 我和刘同学也深入沟通过。他认为,恰恰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的亲人朋友给了他无条件的支持,给他最大程度地营造了这种积极乐观的氛围,才让他治疗的过程很“顺”,而正是这份“顺”,让他挺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所以, 他还是要展现这份“顺”。正如他在书中的述说:“如果说医生对他‘用了心’, 而身边的人又让他‘放了心’,云子还让他‘宽了心’,那么,悦悦无疑让他‘开了心’。‘四心合一’为‘专心’,如此‘专心’地抗癌,其结果就算不完美, 大概也坏不到哪里去吧。”希望更多的癌症病人朋友和家人读了这本书之后, 能够感受到他的这份“正能量”的震撼,能够更好地“笑着活下去”。

我能理解刘同学的这份苦心,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得到。

有时我在想,生命中真的需要一个“缘”字。就像四年前我刚遇到刘同学的时候,看到他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和烟酒熏文字的执着,我

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和这个人有朋友缘。因为我们有太多不同,我是一个每天早睡早起,生活规律得像老头的“法律人”,更是一个烟酒不沾、运动不止的“怕死鬼”,我们俩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泾渭分明,全无交集。然而,这场大病让我们有了交集,我发自内心地佩服刘同学这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豪爽劲儿,更欣赏他这份苦中作乐、笑着活着的精气神儿。更难能可贵的是, 刘同学在书中对他曾经生活习惯的剖析与反思,让他更多了几分智慧,乐观的天性再加上智慧,不说朋友们也能猜出来,这是一个越发有意思的人!

期待这个有意思的人有更多有意思的作品!

陈历杰

“视野中国”公益组织职业规划导师

推荐序3:写给健康的年轻朋友

人生的精彩应该是建立在健康体魄的基础上,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如何保持健康、珍惜生命却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的。所以,请不要介意我在这里多絮叨几句。

我从事肿瘤防治临床工作近20 年,对肿瘤的诊治也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从2007 年7 月开始,我又兼职负责青岛市肿瘤防治教育基地的筹建和管理,于是就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肿瘤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工作。一直以来,我以传播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理念为己任。对于我来说, 肿瘤防治知识也算烂熟于心,能够达到张口即来的程度。可是,在举办的近百场讲座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尽管讲座为公益性质,但是前来听讲座的听众朋友却少得可怜,公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原因何在?有人说,也许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使得日益浮躁的人们把解决温饱或追赶物质的“小康”变成了唯一追求,而他们的健康就这样被忽视(自我忽视)掉了,不得不说,这是很可惜的,更是很可悲的。

这就要说到我的表弟刘琦了。30 多岁的他是个典型的“北漂”,身兼记者、作家和编剧数职,十几年前,他就在首都混出了点“小名堂”,在江南西部乡下的老家,表弟也算得上是北漂中的“成功人士”。

2012 年7 月的一天,表弟突然来电,说他得了鼻咽癌,这让我吃惊不小。作为肿瘤医生,我在得到他患癌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他那可怕的不良生活方式——没完没了地熬夜、没完没了地抽烟和没完没了地过量饮酒把他给害了。这又是一个曾经身体很健康,性格却很倔强的“拼命三郎”患上了癌症。坦率地说,在电话里,我能感受到他的恐惧和无助,所以,我先安慰了他一番,以一个职业医生的口气,解释疾病产生后应对的方法,并鼓励他说,鼻咽癌是可以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和医院拥有高水平的医术一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治愈癌症,心灵治疗很关键。但是,一番治疗之后,患者的劳动能力会降低,还可能因为放疗留下后遗症。说完这些之后,我又努力帮助他寻找最专业的肿瘤医院,并请鼻咽癌放疗权威专家给他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终于,经过近两个月的系统治疗和近两年的恢复(训练),直至目前, 他的复查情况良好,我就不再赘述。应该说,他的身体正是按照我们当初的预期一步步走向康复的。表弟的这个实例,证明了癌症在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下,是可以被控制或治愈的,所以才有了本书的精彩呈现,给各位读者。

其实,事情还有个插曲。早在2010 年,表弟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于京城某大医院,“活检”结果竟然是“炎症”。所以,他的病能有今天的良好结果,得益于后来的亡羊补牢式的及时救治。作为医生,在此我只能提醒看病的朋友们:在当前的社会医疗环境下,但凡是就诊看病,除了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之外,在“选择医院”这个问题上,咱们也得“货比三家”。再者,大家平常挤出点时间听听健康讲座,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健康常识,也是有好处的,能在治疗过程中少走弯路。

很高兴,在书中看到了表弟大病之后对“健康生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饮食越来越精细,但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却越来越差了呢?这与人们长期处于吃得多、动得少和压力大有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患上“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概率已明显上升,年龄却明显在下降。所以,《笑着·活着》一书中所说的改变饮食习惯、转变生活观念和加强身体锻炼等,这些大病之后的反思与经验都值得在当今年轻人群中大力推广。

张小涛

肿瘤学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青岛市中心(肿瘤)医院/

青岛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