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守谌大哥
-
守谌大哥和秀华大嫂上月中旬从北京来厦门小住了十天,了了我们两家好几十年的心愿。我们一家子到守谌大哥家,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但他们俩到我们家却是第一次。
第一次到守谌大哥家是在70年代,那时他们住在北京二里沟。当时唐山大地震刚过去不久,北京到处都搭满了“抗震棚”。听名字豪情万丈,其实那种用薄木板和塑料布搭成的小窝棚既不能遮风,又不能挡寒,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生活条件。但守谌大哥家缺这缺那,又没有人手,还搭不起“抗震棚”,一家人仍然整天提心吊胆地住在公寓楼里。而那种住公寓楼的方式在今天来看简直匪夷所思,曾经有一个专门的非常技术性的描述:“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这是什么意思?一套三房一卫一厨的公寓,住进去了两家人。我们这一家是守谌大哥夫妇两人和两个读小学的儿子,使用了两个小房间;另外一家人也是夫妇两人,有两个也在读小学的女儿,他们使用一个大房间。卫生间和厨房则是两家共用,每家有自己的电灯开关和电表,自来水是一个水表,两家平分水费。
这完全是真事。
守谌大哥50年代考进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那个年代上清华这个专业的,也是全中国尖子中的尖子。入学不久后蒋南翔校长曾经接见过守谌大哥和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给他们很多勉励,后来他才知道,他们都是各地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守谌大哥被征召入伍,进入一个搞核武器的部队研究所。
开头一些年部队研究所在北京郊外,有了试验任务才到外地,于是守谌大哥在北京安了家,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但文化大革命中上面来了一纸命令,部队整个搬到了新疆南疆的马兰。大嫂一个人在北京带两个孩子,还要上班,非常辛苦。后来就把她河北老家的一个妹妹接到北京来帮忙,没想到老天偏要将人生的苦难都加给好人:年纪轻轻的妹妹到北京不久突然得了一个怪病,让这个困难重重的家庭又受到沉重一击。简直无法想象这段艰辛的岁月,守谌大哥一家是如何度过来的。
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年代,国力薄弱,国外封锁,没有技术积累,缺乏产业支撑,连国民的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搞出了令全世界震惊的“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必要基础。
“两弹一星”工程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直接参与研制试验的就有数十万人,他们都是共和国的有功之臣。其中就有我们的守谌大哥,他当时负责的是遥控遥测工作,曾经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现场工作,具体情况至今他都没有多讲,但我们知道那是非常关键的核心工作,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80年代初,守谌大哥转业回到北京,安排到北京计算机学院当教师,后来这所学院并入了北京工业大学。
80年代是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开始引进和兴起的年代,也是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年代,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以极快的速度推出,马上又以同样快的速度被淘汰。守谌大哥开的课是数据库,这门课很难讲,原因是知识更新极快。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也就成为一大难题,原有教材的更新编印,跟不上技术更新发展的步子。守谌大哥只好根据最新的发展自己动手编教材,他的英文底子很好,阅读英文资料没有任何障碍。后来发现德国的数据库理论有许多独到之处,守谌大哥借助语法书和字典,用了几个月时间,居然掌握了德语,能够自如地阅读和翻译德文技术文献。
刚听说守谌大哥要到大学去讲数据库时,我多少有点担心,很明显的,守谌大哥50年代读大学时,恐怕中国还没有引进数据库的概念,对他来说这是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但守谌大哥干得很漂亮,后来是从正教授系主任的岗位上退休的。
大家都很佩服说,清华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放到哪里都是人才。
守谌大哥退休后,我们有两三年的时间没有见面,只知道出版社给他压了不少翻译任务,后来到北京一见面时,他又让我大吃一惊:守谌大哥竟然又变成了画家。守谌大哥摇身一变成了水彩画家,他画的建筑、山水和景物都非常老到,色彩和用笔都显得很有功底,根本看不出是初学的。但他学画才两三年,而且是无师自通,没有拜师学艺,也没有进培训班,就凭一本《水彩画技法》便学成了画家,真是绝了!
水彩画向来被看成一种文人画,20世纪初进入中国后,曾经出过几位大家,建筑界的前辈大都具有很深的水彩画功底。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年代,水彩画“市场”不大,渐渐地无声无息了。就连建筑系,学生一上来就学电脑,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学水彩,以至于在北京寻找水彩画的颜料和水彩纸,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守谌大哥的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雅情趣,韵味很足,很耐看。读画如读人。
现在守谌大哥的生活很丰富,大多数时间在家作画,有机会就外出写生,要不就用数码相机到处拍素材。所有亲戚朋友的家里,都挂有他的画作。
2006、11、02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