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点菜

大约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有一天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一个自己梦想多年的愿望竟然已经实现了:我居然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鸡鸭鱼肉不用说了,就是山珍海鲜也有机会可以随意享用!这对于我这个来自工薪家庭,并且经历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子的人来说,能够混到这般发达,真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那时每当想到这一点,往往心中止不住一阵阵狂喜。

你想想吧,进了餐馆不用担心工资能否坚持用到月底,按揭是否还完,也不需要考虑子女的教育经费是否筹集够数,什么菜好吃只管点了上来便送入口中,那是何等的快意,是以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一定是祖上积的德。

但是,我的这种欣喜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就被烦恼所取代了,因为享受“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特权的代价是要承担一项工作:点菜。众所周知,到餐馆吃饭的第一道“工序”便是点菜,如果没有人点菜,哪怕有人买单,这饭也难以吃到口中去的。

我在这里坦白,我被人推荐承担点菜重任后,曾经假公济私,神不知鬼不觉地陆陆续续将过去钟情许久的菜式都点来吃过了。但是,那些菜的味道却远远没有我过去想象中的那样可口,许多价格不菲的菜肴味道其实还不如平日里的家常菜,营养价值又让人生疑。兴奋一段时间以后,我便就对这份本职工作之外的点菜任务感到烦恼了。

烦恼的原因除了对美食幻想破灭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这个工作委实不大好干。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众口难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桌人有时往往有领导,有客户,有其他重要的宾客,要点出一桌色香味俱全、人人满意、宾主俱欢的菜肴,那是一种不能计入加班的高难度脑力劳动,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作为点菜人,吃饭于我无形中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当一桌人吃得很开心时,我往往会放慢筷子的频率,以免最后造成桌上尽是空盘子空碗的局面;如果大家吃得不踊跃,我就以身作则,拼命向自己肚子里塞进各种“滞销”的菜肴,尽最大努力避免造成因我工作产生的浪费。

因此在我担负点菜重任的饭局中,我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这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于是我开始觉得非常不公平,一桌人吃饭,凭什么就该我一个人去承担这种纯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想到这种不公平,愤懑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这个小时候还准备牺牲自己去“解放全人类”的人决计要摆脱这种苦差事。

但这种工作一旦黏上了便很不易甩掉,直到我更换了工作,到了新单位并一开始就声明自己从来不会点菜以后,我才摆脱了饭局上点菜的烦恼。

而在此之前我早已声明过本人不会做菜,甚至不会洗碗。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我算是看透了,能干的人辛苦,逞能的人则是自作自受,啥都不干的人最轻松、最享福。

公款吃喝时的点菜任务基本卸掉了,我却落下了“点菜恐惧症”。有一次我和道育、小林仨哥们上福联吃饭,好像他俩也和我一样都染上了“点菜恐惧症”,谁都不愿意点菜。但饭总得吃,于是我们商定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解决方案,采用了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民主原则,每人点一个菜。我们约好不能彼此商量协调,每人将自己点的菜写在一张纸条上,直接交给服务员,绝不反悔。服务员收到三张纸条后让我们确认了不再改动了,便笑而不语地走了。

后来端上来的三道菜是一道鱼头豆腐汤,一道青瓜肉片羹,另一道菜记不清楚是个什么“煲”,反正也是汤汤水水的一大盆。面对桌上的三盆汤,我们相视哈哈大笑,在欢愉的气氛中吃了一顿“汤饭”。

我后来的研究发现,相比之下西餐具有中餐所不具备的“先进性”,吃西餐也需要点菜,不过西餐的点菜是很公平合理的:就餐的人自己点自己的。这样的点餐方式符合西方“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理念, 不会引发“点菜恐惧症”。但在我们看来这种习惯助长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主义思想,是需要批判的。

好在一般西餐馆的菜品远不及中餐馆丰富,菜式的设计很规范,点菜时从前菜开始,依次点汤类、主菜、甜点、饮料等等,程序基本是固定的,点菜的脑力劳动强度适中,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人都能胜任。

不过,对于中国人吃西餐,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时会点出令人失望的结果。有一次我在国外就餐,想当然地点了一道蔬菜汤,端上来的竟然是一盘绿黄色的糊糊,味道极其难以接受,与中国的蔬菜汤完全是两回事。

更惨的是我的一位英文很流利的同学,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去巴黎出差,去一间餐厅吃饭,法国人根本不买英语的账,菜谱只有法语,服务生也不会讲英语。他装模作样看了一会菜谱,指着一行法国字,对着服务生在上面画了一下,服务生礼貌地点头离去了。不多一会给他送上了一份汤。又过了一会,饥肠辘辘的他翻到菜谱另外一页,指给服务生再画了一道,不料等了许久这道菜都没有送上来。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位既懂法语又懂英语的人帮忙,才知道他点了一支曲子,已经演奏过了。

一般来说,在点菜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给外国人造成的困难远远大于中国人。除点菜程序不同以外,部分原因是中餐的规范度不及西餐,最主要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菜门派林立,浩如烟海。而且中国菜菜名的“文化含量”很高,历史典故,诗情画意,应有尽有。所以老外进了中餐馆往往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看菜谱就懵了,往往发出充满仰慕之情的感叹“中餐好吃菜难点”。

别说是外国人,有时中国人见了有些高“文化含量”的菜谱也懵了。前不久我应邀去厦门老牌五星级悦华酒店参加一场朋友子女的婚宴。我们到酒店坐下后看到了桌上精美的雷人菜单,马上雾水满头,小伙伴们都晕过去了。

该婚宴菜单如实抄录如下:

金砖庆贺

一心一意

早得贵子

半仙贺喜

佳偶天成

龙凤呈祥

珠联璧合

白头偕老

吉庆有余

红红火火

吉祥如意

圆圆满满

金钱满地

天长地久

百年好合

一帆风顺

朋友:你的中文修养怎么样?生活在中国也有些年头了吧?知道当晚我们在婚宴吃的是什么东东了吗?

不但你不知道,服务员送菜上来后,我们问她这是菜谱中的哪道菜,她嘿嘿一笑说得回去问问她们经理。

其实那天晚上的婚宴与其他婚宴的菜式雷同,都是极寻常的冷盘热菜、鸡鸭鱼肉、瓜果蔬菜之类,关于中国菜名我们还得继续深造钻研。

本文后面收集了几种比较常见中国美食的英文译名和大致的中文意译,请各位朋友猜一猜对应的中文菜名,让我们感受一下外国朋友点中餐的不容易。

Twice-cooked pork“烹了两次的肉”

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性生活的鸡”

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four glad 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

slobbering chicken“流口水的鸡”

pockmarked old woman′s beancurd“满脸麻子的老太婆的豆腐”

liquor-soaked chicken drunken chicken“喝醉了的鸡”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red-braised lion′s heads“烧红了的狮子头”

braised spicy pig feet strange-flavour pig feet“味道奇怪的猪脚”

rolling donkey“翻滚的毛驴”

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 ants climbing a tree“蚂蚁们在爬树”

2008、09、04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