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一 大清早
冬日从梁背上过去了,过去时刮了一夜风,寒寒的透心,山坡都冷出了牙颤的响音。到了来日,太阳便跟随着暖暖地照下,小小大大的村落,抖抖缩了整满隆冬的肩膀,舒展着挺挺地立在阳光下的山腰上,小河边,池塘头,还有坡脚下。
起早的村人,闪圆面东的大门,日光灿灿着铺在他的脸上,他心里呀了一叫,用手在脸上抹一把,日光还在脸上铺着,眼却开了,他骂说,操他奶奶,睁不开眼。
这时候,狗从院里窜出来,闲逛在村街上。
忙了一夜的猫,溜着墙根往家走。
出窝的鸡,飞跳到大门口,公然做着情事,完了,原地打转着飞。
村落醒了。有人挑着粪担朝责任田里走,粪味在早晨的清新里散开,像丢进河里的一块黄土。水浑了一线,越发显出河水的清丽。二婶立在大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嘴清气,嚼嚼咽下,问说:
“你见我的婆婆没?”
一个男人从村头走回来,挑着空箩筐。
“又跑了?”
“我一醒,床就空了。”
“你们得给她治治病。”
“吃过两剂药,花了十多块,都是冤枉钱。”
男人叹了一口气,说找找大医院,二婶说,她也将近七十岁了,除了疯,没别的病,能吃能喝,又不靠她做什么家里活,治不好了白花钱,兴许疯着也是福。倒也是,男人从二婶面前走过去,说我没见到她,就迎着一堆草粪拐走了。
在门口立一阵儿,二婶将手搁在额上,瞅瞅爬上山顶的一轮太阳,回身开了鸡窝门,又把猪圈的猪赶出来,轰到村边的一块麦田里。有人在梁脊上唤:二婶,那是我家的地——二婶再把猪朝前赶了,看那猪啃了一阵麦苗,回来时又见自家的鸡在墙下刨食,刨了手掌样一浅窝儿,那窝里居然有一芽嫩嫩的黄草,如刚吐头的一棵豆芽。二婶把鸡轰开,弯腰拂掉芽上的灰土,将芽拔掉捏在手里,急步回到院落,直在院中央,对着厢房大声地叫:
“妮子,你睡死啦!”
从窗里走出一个声音:
“没睡死。”
“没睡死还不起床!”
“起床干啥?大冷的天。”
“暖和了,地都发芽了。”
“碍我啥事儿?”
“你不怕把光景睡回去。”
“那才好呢,我再睡一冬。”
“天暖和你去把那笤帚卖掉吧。”
“今儿镇上又不逢集日。”
“起来去把奶奶找回来,一夜不在家。”
二婶开始烧火做饭,炊烟一丝一缕从房檐升起,金亮金亮地散在空中。山喜鹊在房顶上雨一样啁啾,二婶从灶房出来,手里的木柴还烧着黄黄的火苗。看着那喜鹊,二婶说怕是棒子今儿该来信了吧,并不等谁回话,也没人会向二婶回话,二婶说着,将着火的燃柴塞进火灶,到房檐下,从玉蜀黍吊儿上摘下一棒穗儿,剥掉,撒向院落,房坡上的喜鹊便挤着拥着飞下来,抢着啄粒儿。
“你倒大方,鸡都舍不得吃。”
妮子已经起床,竖在屋门里,如塑在一方木框中的泥像,眼角有白浓浓的眼屎,一个孩娃捂在胸上,吊着她的奶。她的胸脯敞着,映着太阳,亮滑得如一块白绸,可她立直的脖子很黑,如一截从火灶抽出浇灭的燃柴。
“你别管。”二婶说,“闲下多想想咋样管着你男人。”
妮子还是走出来,赶走了满院的野喜鹊。
“让鸡吃了也能生个蛋。”
二婶瞅着飞去的喜鹊们。
“你兄弟今儿有信来。”
妮子从大门外把鸡轰回院。
“信,信!我的事你也该上心想一想。”
“想了怎样?你自己没能耐拢住男人的心。”
妮子不再说话,恶了二婶一眼,转身出了门。锅里的汤已经滚漫出来,摊了一锅台,从一条裂缝朝下流。二婶取过一只碗,去接那饭汤,用手抹着将那锅台上的饭汤擦进碗儿里,又把碗里的倒进滚锅里,拿手在衣襟上擦干净,坐下烧火了。火灰轻悠悠地飞扬着,落进饭锅里。
太阳已经很高,山坡上金着一片,做活人的影子又细又长,从这条沟伸到那条沟。妮子喂着孩娃的奶,在村胡同里走来走去,见人便问,你见我奶奶没?你碰见我奶奶没?人都说:没见。又问你男人现在咋样?她说:
“他死了。”
那人就怔住。
“你说啥?”
妮子重复:“他死了,让炮弹炸死了。”
那人说:“别咒人家,当兵的忌咒。”
妮子说:“他活该。”
那人走了,妮子望望人家的背影,朝麦场上走去。十三里梁村有十七户人家,场上有十七个麦秸垛,妮子把十七个陈旧的麦秸垛找遍了,没有奶奶的影。又到村那头玉蜀黍秆堆里找,仍是没有,就慢步回来,到一棵树下,看见村里的水浪正在整他包里的剃头工具,妮子说,你去镇上啦?水浪说哎。妮子说挣了不少钱吧,水浪说找女人睡觉用不完。妮子乜一眼他,说我跟着你学学吧,总在家闲着不是办法。水浪整完东西,抬头盯着妮子,详详细细打量,眼饱了,笑了笑,说:
“行啊,白天跟我学,夜里陪我睡。”
妮子脸上死着青色。问:
“你娘不是夜夜都闲吗?”
水浪脖子哽一下,嘟囔一句啥儿,背起行囊走了。水浪在镇上开了一间发屋,名字很雅静,是从洛阳移植的名,叫咪咪发屋。水浪早先在部队时给全连人理发,技术日渐高了,回来时下决心洗手不干,一家人都说饿死不当剃头匠。可日子久了,熬不过钱。娶媳妇要钱是理上的当然,不料的是,赶集到镇上,到谁家讨口生水喝,也要一碗二分钱。这在先前都是不曾有过的事,且早先一盒火柴二分钱,眼下一盒一毛钱,盒子还没先前装得满,磷头还没先前凝得大,水浪就不得不到镇上开发屋。他在门额上写的是发屋,可人们仍说那是剃头铺。水浪朝前走一程,刚走出大树的阴影,忽然立下,旋回身来。
妮子仍然站在那树下。
水浪说:“妮子,我说的是真的。”
妮子说:“你不是不知道我还没离婚。”
水浪说:“反正他不想要你了。”
妮子说:“我怀里抱的是他的娃。”
水浪说:“他要三年五年不回家,苦的还是你。”
妮子说:“我乐意。”
水浪说:“没有见过你这样的死心眼。”
妮子说:“以后你看我眼睛正经些。”
镇上比你好看的女人多得是。搁下这么一句,水浪大步走了,肩膀一松一耸,走得很快,仿佛这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似的。水浪一走,妮子脸上慢慢浮着一层灰色,人微微缩了些,她把孩子的嘴从奶上拉下,按在肩上,悠荡着晃动,直盯着水浪走离村街,上了大路,还不见水浪有回头一望,便眼角挂了红润,踩到身边的一块石头上,嘶着嗓子叫:
“水浪——路上你让汽车撞死!”
水浪回唤:
“你男人明天就碰上打仗,后天让地雷炸死!”
他回头了,唤时还用手握成喇叭接在嘴上。妮子擦了眼角的泪,嘴唇上哂着一层浅笑,从石头上跳下来,说炸死才好呢,然后转身往家走。太阳已经升到村头,如烧在树上的一团火,饭早的人们,已经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烙馍,左手还夹着一只菜碟子,蹲在日光下的石头上,见了妮子,问说没找到你奶?妮子说不见影儿,吃饭的人又说,吃饭吧,她丢不了的。便把汤喝出了流水的声音,妮子便从那声音中走过去。
二婶又在家里剥着玉米喂喜鹊。
妮子说,又喂。
二婶说,你兄弟今儿准来信。
二 跑老日
一行队伍从十三奶奶面前走过去,扎进了县城。开过去的汽车,隆隆如从天上滚下的旱天雷。日光很黄,冬日的温暖荡漾在山坡上,驮着粮食的大马,走在队伍的中间,远远眺望在山梁的顶端,山下的队伍,仿佛一截流动的河,碰出的叮当声,清清凌凌朝着山坡上响。
“原来这就是日本人。”
梁上的村人们,忽然从队伍中找不出同他们的异样来,败兴地坐下端着下巴看,如同看一行娶亲的队伍从村头吹着唢呐走过去。男人们立得靠后,女人娃儿坐在他们面前,还有人盘腿坐在他们脚上。山坡上挂着的白羊,依然地啃着冬干的野草。有麻雀也依然立在羊头上鸣叫。女人在唤:妞妞她爹,给你烧的红薯熟了,回去吃吧,晾在锅灶门口儿。男人说,我再看看,日本人个儿不高,有啥好凶的。一会儿冷了,女人挤过去,把男人拉到身后,说你走吧,我看看回去跟你学说学说。女人立到了男人的位置上,男人走了,问烧了几块红薯?女人没回头,说烧了三块,够你吃的。就这个时候,冷不丁的,有了一排子枪响,声音又冷又滑,从人们耳根下穿过去,把人们吓怔了。
有人唤:“日本人放枪啦!”
有人问:“呀,这就是枪响?”
有个老汉说:“我们没动,他们凭啥儿打枪?”
接下去,有个女娃惊叫着哭:
“我娘死啦,我娘头上流血啦——”
“都来呀,我娘头上流血啦——娘!娘!”
村人们回过身去,便都看见一个女人倒在路边上,血如水似的咕嘟嘟朝着地上流,浸出一团团的红泥来,腥气很大,女人的手还鸡爪似的在地上抓。跟着有谁看见了,嘶声地叫——羊!羊!人们再朝羊群望过去,看见山坡上倒着几只羊,羊血哗哗啦啦地流,羊腿在空中踢来蹬去,似乎踢那正暖的太阳。过一阵儿,羊腿不动了,就翘在黄爽爽的半空,死了。别的羊,惊一阵,醒过神来,朝着这边的人群跑,于是,村人们望着羊群,又看见了从那队伍中跑出来几个人,端枪朝着这山坡上追。
十三奶奶最先唤:
“快跑啊——老日来啦!”
“快跑啊——老日来啦!”
十三奶唤着,回身拉上自家的男人便往岭上跑,跟着人群就散乱开来,脚步声踢踢踏踏,雨点一样砸下。岭上的黄土路,扬起很高的尘灰,像一群惊马从梁岭上跑过去。女人们的尖叫,孩娃们连天扯地的哭,还有跟在身后惊了的羊群,把山坡、山沟、河面、田里,到处弄得是骇人的声响。
又有一排子枪声跟过来。
胆大的狗爷跑着突然立下叫,都别跑了——日本人打的是羊,他们要羊吃,都别……
可不等狗爷唤完,有颗子弹从狗爷后心穿透飞上了天,狗爷扑通一声栽倒了,闷闷的,如倒在麦场上的一桩粮食。人们回头瞄了瞄,叫了几声狗爷、狗爷,不见有应,就越发跑得快。
有人往十三里梁村跑。
有人唤,不能进村,老日跟在屁股后——
女人们说男人,你回去把箱子的半匹蓝布拿出来。男人吼女人,不要命啦!女人就哭,那是我的陪嫁呀!那是我的陪嫁呀……
十三奶年轻,深山里人,娘家门口的山一早一晚高得连着天,从太阳出到太阳落,这些时候才能看清山是和天分着的。山路跑惯了,黄土岭跑起来比别人快许多。她扯着男人跑在最前边,快到村顶时,说男人你快回去把孩娃抱出来,见男人不应,又猛拉一下手,说你是男人,快回家里,孩娃还在床上睡着哩。仍不见有应,十三奶脚步淡慢下,回身一看,才知道自己手里拉的不是自家的男人,而是村中杨姓的一个傻子。傻子握住十三奶的手,跑得一脸涨红,还看着十三奶傻呵呵地笑。十三奶急了,立下,把傻子的手扔到一边,茫茫地看着人群唤:
“娃他爹——娃他爹——”
村中几十口人从她面前跑过去。
她又茫茫地问:
“谁见了俺娃他爹?谁见了俺娃他爹?”
有个声音:
“我看见他朝东沟跑去了。”
该挨枪的!十三奶骂一句,跳下一条土堆,风样朝村中旋过去。有人说,日本人在后边,你不能回村呀!她回头,我娃还在床上哩。十三奶跑着,眼前的土地如被她一步一步吞进了肚子里。到村后她没有往街上跑,翻过后院墙进去,又翻过后院墙出来,抱了孩娃,还在口袋塞了几块红薯。她翻过院墙时,日本人已到了梁上,嗷嗷的叫声很古怪地传过来。
十三奶没有再敢往岭上跑,她捂住孩娃的嘴,南一拐,钻进了一片落完叶的槐林,跑进了一条沟,躲进了守羊圈的窑洞里。
在那窑洞里,她没有听见村里有声响。
一天没声响。
太阳迟迟地落在背后山梁上,一抹余光淡红地染着村庄最高的房脊和树梢。十三奶小心着走出窑洞,拍拍身上的羊腥味,抱着孩娃,远远看那村庄的房屋安稳地卧着,野雀悠闲地在草房上找着草籽,她便试着脚步回了村。她在家的门坎儿上坐下来,放心地喂了孩子一肚奶,看着自己的大门口,像望着一方无边的世界。先前那儿总有收工、下田的村人走过,牵着牛或赶着羊。那是村中的正街,很热闹的,进村出村必然得走过那儿,可这会儿,日已落了,村街上静静如一片坟地。
待孩娃睡了,十三奶独自出来,在村中走了一圈。有三条狗不知躲在哪儿,这会儿紧紧跟在她的身后,咬她的裤脚。
十三奶引着狗上了山梁。山梁上只有死了的人,没有死了的羊。
羊被日本人背走了。
十三奶孤零着同半岁的孩娃在村里睡了一夜,来日有人开始回了村。
三日不到,村人们大都回来了,唯十三奶的男人没回来。
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三 梁头
时光悠悠,四十五年过去了。说过去也就过去了,很快的。山梁子还是原样儿,几道山脉在远处横着,无论阴雨晴亮,总是青黛间或乌黑,而这近处的梁子,却是黄土硬硬,托着一层薄薄的暄虚,少树,也不明,有石头。梁下的沟,极深极深,崖壁上有几眼小洞窑,碗罐似的镶着,住满了乌鸦。沟底少水,只是哪年雨旺,才听见两季叮咚。到了冬天,是决然不会有水的。就在这梁脊上,蛇背样挑着一条十三里长的土道,从粑耧山的那端伸过来,扭扭拐拐,绳样拴下几个村落,渐渐高起,又猛然低下,仿佛无力了,突然滑落,跌进了东西上百里的伊河平川。
十三里梁村是这十三里梁子的第一村,所以干脆就叫了十三里梁村。
这十三里梁子的最高处,跌落的界上,也便是梁头。
当年的跑老日,就是从这梁头起脚的。
十三奶的男人,从这梁头朝东跑,一去再也不曾回来过。这梁头是进山的人,必得经过的路头。二十来岁时,十三奶年轻着,看着一行队伍过去了,她立在梁头上。今儿她依旧立在梁头上,花昏着眼睛朝着梁下瞅。
太阳照亮她的脸,像晒着一张用过几年的蒸馍布,她唤着,我的男人——我的孩娃——我的孙娃!她一遍遍地唤。四野静着,能听见太阳升起的声音。有只狼坐在对面的另一条山梁上,安详地朝着她望,就像一个无望的孩娃望着他的娘,想要些啥儿吃食,又明明知道做娘的没有。望久了,许是累了,那狼徐徐地下了沟底。
有个人从梁上走过来,挑一担沙梨,去镇上卖。担子很重,沙梨很黑,像挑了一担圆圆的黑卵石。他走过来时十三奶拦在了路中央。
“你去赶集?”
“卖梨。”
“去镇上把我孙子的信捎回来。”
“谁是你孙子?”
“你不认识?当兵啦,从军打仗啦。”
那男人绕道一边走,十三奶又朝一边横了横,将胳膊伸开来,上下扇动着,似乎指望自己飞起来。她笑着,让头上枯干的白发散在额门上,说:
“我家三代人从军,在全县找不到第二户。”
男人擦把汗:“我肩上的担子沉哩。”
十三奶说:“不怕。我孩娃一点都不怕死。”
男人说:“这离镇上还有十几里,我得走呢。”
十三奶说:“我孩娃死在了云南,比你远吧?”
男人把梨担子换了肩,说你让我干啥你说吧。好人,十三奶说,我在这儿遇到了好些人,数你是好人。男人索性把梨担卸下来,搁在地上,说你说吧。十三奶说你是生意人,你都跑过哪儿?男人说我下过洛阳,到过郑州。十三奶问见过火车吗?男人说还坐过。这就行了,十三奶跳一下,把双手拍在膝上。膝上的土灰雾腾腾地升起来,又慢慢落下去。你是走南闯北的人,十三奶说,你见我男人叫他回来看看我,人家说他还活着,跑老日入了游击队,打过朝鲜国的美国人,当过省里的副省长,现在歇了,还依旧住楼房,坐卧车,你见他让他回来看看我。
“行。”男人把担子挑起来说,“我走吧?”
“还有我儿子。”十三奶忙抓住梨担子。
男人说:“我见他让他也回来。”
十三奶说:“他死了,你把他骨灰捎回来就行。他人死了,说火烧了,可骨灰还在山外哩。”
男人说:“我把他骨灰捎回来。”
十三奶说:“还有我孙子的信。”
男人说:“我全都捎回来。”
十三奶说:“记清了?三样。”
男人说:“记清了,共三样。”
十三奶说:“你走吧。你是好人。”
男人挑着梨担从十三奶身边过去了,担子在他肩上悠着起伏,咯吱咯吱的声音在梁头上扩散。十三奶脸上平平静静,像事情有了着落,和善地瞅着那男人,她对自己说,好了,这就好了。男人走得很快,下梁头的坡时,仿佛是在小跑,几步就将十三奶丢下了。十三奶唤,好人,你记住——从那看不见的地方,传过来一声回话:记住了——你等着!十三奶脸上洋溢着很年轻的笑,动着半大的脚,原地打着转儿,待转到面对太阳时,她立下脚来,眯着双眼,扯着嗓子对着太阳叫:
“我男人、孩娃、孙子快要回来啦——”
“我男人、孩娃、孙子快要回来啦——”
十三奶有副好嗓子,不哑,也不尖利,嘹嘹如戏台上的唤冤声。也许十三奶要唱戏,会成为常香玉、马金凤,或者申凤梅。十三奶这样唤时,你在对梁的哪里都能听到的。那狼就是循着十三奶的唤声从沟底上来的。它上来走得极闲致,眼睛亮亮绿着两点,灰黄的枯毛和十三奶的头发一样,披散在肚子上,那肚子瘪得厉害,肋骨一根一根分明着,耳朵微微地耷拉。它已经很老了,冬日熬掉了它身上不多的肉。若不是那两眼绿点,你找不到它哪儿还有生气。它上来走近十三奶,到约有几步时,突然立下,怔怔地望着十三奶。
十三奶看见了狼。
她说:“你要吃我?”
狼迟迟疑疑朝前挪了一步,很可怜地瞅住十三奶的脸。它的额门很宽,看十三奶时,额上的短毛盖不住那皱起的老皮,皮皱里夹了些黑色的草籽。你过来,十三奶招着手,把我吃了吧,我男人丢了,孩娃死了,孙子从军打仗了,你把我吃了吧。十三奶说着,朝狼走过去,像要把自己送到狼的嘴里去。她一步一步走着,朝狼靠近了,那狼却一步一步朝后退去了,越发离她远。
她说:“我做梦今儿我孙子会来信。”
那狼不动了,怔怔地看她。
她说:“我不是疯子,你别怕。”
狼依然地站着。
“你坐那儿陪我吧,咱俩说说话。”
狼把舌头吐出一点,舔着它枯干的灰唇。
她说:“想吃你就把我吃了吧,我六十九岁了。”
狼把舌头咽下了,瞅她时歪着头。
她说:“不吃你就坐在那儿,这儿没有别的人。”
狼就真的坐下了,后腿曲着,前腿直直地立,像坐着的一条狗。太阳已经很高。从狼的背后升上来,圆圆一盘儿,灿灿暖暖,晒着山梁、沟壑、坡地。梁下的伊河,流水亮亮,似一条无头尾的白带。十三奶也坐了下来,坐在一蓬干干的白草上,问狼说你常来这梁头吗?狼不理她,只静静地看。有群乌鸦从沟里飞出来,团着从梁顶飞过去,叫声杂乱如当年在梁头跑老日。十三奶瞟着头顶的黑乌鸦。乌鸦的影子从她脸上滑过去,凉凉如渗了一层水。待那乌鸦飞远了,太阳重又晒上脸,她说狼你别常来这梁头上,这儿热闹行人多,我孩娃参军,几个村人都来这梁头上送,李家沟、张家营,还有狮子庙那几户人,聚到一块二百多口子,敲着锣,打着鼓,乡干部在我孩娃胸上戴了花,花比胸膛还要大。她说满世界的人那时都想当兵,一个公社那年就我孩娃当上了。他们县上都知道,我娃他爹虽几十年没回过十三里梁,可他终是十三里梁村的人。她说我男人在游击队时就谋了官,在省城做着大事情,不回家也能管到县乡的干部们。我知道他们送我娃当兵,是想让娃他爹每年替他们买几车化肥的,他们就从这梁头把我孩娃送走了,走了时我孩娃一脸笑。十三奶说着,放眼从狼背上看出去,像孩娃刚走远,两眼神神的。她看见有个人影在晃动,突然转了话题对狼说,就是那人替我去取信,你看,就是那个卖梨的。
那狼果然扭头朝后看了看,然却忽然惊起,恐慌地望着十三奶,眼睛的绿光也跟着鲜艳,猛然染上了水蓝色。十三奶说你不用怕,他是好人。十三奶这样安慰狼时,却见了那人不是走去,而是走来,且手里还推着一辆自行车,在慢慢地爬坡,朝这梁头上行。
“你走吧,来人啦。”十三奶站起身。
狼不动,眼里的绿光却柔和了。
来人上了半坡,是高高大大一条汉子。
“你走吧,快走吧,这人不是好人。”
十三奶说着,双手在腰间甩动,像要用力将狼赶走。那狼就真的走了,扭头朝后瞅了一眼,又朝十三奶注了一目,从十三奶身边过去了,脚步很轻,没有一点声音。它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一眼。十三奶急切地说你走吧,你快些到那沟里去。
狼走得并不急,缓缓步子,到了路边的田里。田里种了麦子,冬雪润了几个月,春来了,雪尽了,田土粉得细碎,松软的麦行间留下了一行瘦狼的脚印。它走到沟边时,又回过头来仔细地看,十三奶向它摆着手,瞟着走上了梁头的男人。狼似懂了,掉过头去,身子一跳,下了土崖,便不见踪影了。
十三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来人上了梁头,从口袋取出一方手帕仔细地擦汗。毕了,又将手帕抖开反叠着,把那擦脏的印子叠进去,然后就翻身骑上车,朝十三奶这边骑过来,待来人骑近了,十三奶看见他穿的是蓝布中山装,上衣口袋插了金笔,自行车也又新又亮,车架横梁上,也挂着那么一个三角的帆布包,她忽然心里一颤,脸上荡动了一层光亮,将胳膊一架,横在了路中央。
“我等你一夜啦。”
那人把车刹住。
“你把我孙子的信给我。”
“啥儿信?”
“你就是送信的。”
“我是乡里的干部。”
“不是,我认识你,你是邮差。”
“叫我走……我有急事。”
“我半夜就在这儿等你。”
“别拦我……让我走,人命关天。”
“我孩娃都死了,你赔我孩娃的命!”
“疯子!”
来的人把身子一歪,从十三奶身边擦过去,蹬着车子走去了,径直骑进了山梁上的十三里路。十三奶望着那个人,在梁头跳着叫:疯子,你才是疯子,你才是疯子哪!
四 十月
农历十月间的天气,是阴冷正盛的时候。豫西的地方,冷起来一样冻掉水缸的底。下雪了,才会在地上蕴含一些雪暖。气候变化的时界,分明得如黑白的颜色。十月初几,山梁上还能穿夹衣行走,只有多病的老人才早早穿上棉袄。那些穿红绿毛衣的姑娘和黑白毛背心的小伙,也大都不是为了御寒,多半是提早穿在身上显摆,告诉人家我是有毛衣的,款式也很时新流行,这是镇上的衣服贩子们从洛阳或郑州进的货,而这衣绒的货源又是上海或者广州,并不是河南的土产,更不是当地县的手艺。于是,十月初的村落里,已经行走了点点的红绿。然没有几日,时令似乎也才过了霜降,也许是过了小雪,总之不到三九,大雪的时令还没到来,忽一夜寒风乍起,冰粒雪花,纷纷乱了一夜,来日地上新结着一层薄薄的硬冰。去乡里参加承包土地调整会的村民组长,也就是早先的生产队长,提着干粮袋子,刚行至村头坡上,一跤跌下来,哎哟一声,腿就断了,干粮袋中的蒸馍,球一样滚出来,轮子一样转到了沟底。他双手捧着自己的腿叫,我的馍,我的馍,都是大白蒸馍呀。
十三奶月初进山回了娘家,娘家兄弟做药材生意盖了三间青砖瓦房,花了八千块钱,居然没有外借一分,连一个铁钉也没借,就来接她回家看看新房,也享受享受大瓦房的洁净和漂亮。她回了几日,正要走时,落了一场大厚雪,皑皑地白着,封了山,封了路,除了井口还一眼黑着,到处都是冷冷的白。
十三奶被封进了山里。
直到十月底,太阳才挣出阴冷,暖暖照了几日,房坡上的雪,草席样一块一块滑下。山里的路,也隐约露出了牛蹄的脚痕。十月二十七,十三奶从床上起来,说我通宵没睡,眼皮跳了一夜。兄弟媳妇说左眼是跳财。她说是右眼。弟媳妇笑了笑,说你想回十三里梁村了。因为俗有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七出门不吉,八回家不利,到了十月二十九,兄弟便套上新置办的驴车,赶着将她送回。路上的风光,满眼都是迷人。太阳在头顶暖成一团。空气清澈得能望穿大山。梁上的野兔,卧在路边草里,驴车从它面前轧过,它依旧泰然地卧着。亮在坡面、沟底的村落,房上雪都化了阳面,新瓦房呈出天蓝的颜色,老瓦房和旧草房,却乌黑着在雪里分明。路过一落村头时,十三奶看见一棵大树上贴了标语,红纸黄字,在日光中耀眼。她说政府又要计划生育了。
兄弟坐在车前,鞭子在驴头上吊着,毛驴用力地拉着,车子在梁路上跑得很快,有雪的地场,响出一路喳喳喳的脆音,留下两轮长长的车痕。他没有扭头,说姐——那不是计划生育,是又征兵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