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你为什么坚持下来
-
--【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得有一股韧劲,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其实很多成功人士都来自底层,他们不断跌倒,不断爬起,最后终于可以“忆苦思甜”。
当我们有了美好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直到成功实现目标。
2008年,那是我记忆深刻的一年,也是被人嘲笑最多的一年。
公司针对一个特别的客户开了一间加工厂,需要从办公室抽调一位熟悉生产的人去管理。去了就是工厂的领导了,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去。没空调,冬天怎么办,夏天怎么过?一线员工都是临时招来的,还没受过培训,培训得花多少工夫?这个特别的客户以前在优秀的加工厂都是需要大家经常通宵赶货的,现在临时设定的加工厂会忙到怎样的地步?
公司内部的招聘启事贴出好几天,大家陷入一片沉默,适合的人选有很多,可谁也不愿意去。
就在大家都退缩的时候,我主动接下了这项任务。一时之间,我好像成了同事眼中不可理喻的傻瓜。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想看笑话了。当然也有一些关系好的朋友极力劝我,回头是岸。可是,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开工了,别的加工厂员工都是训练有素,而我的员工都是四十来岁的家庭主妇。她们大声说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别的加工厂都做着几十年来反复生产的老款式,而我们面临的是全新款式,连客户跟单员也不能及时确认要怎么加工、怎么包装出货。
一周过去了,由于辅料不齐、半成品转运不及时,车间已经堵得连走出来都得“翻山越岭”。之前等着看笑话的人这时候出来了,这个说:“真傻,没点脑子,我还以为多有本事呢。”那个说:“谁能管得了这帮人呢,就凭她,唉,还是太年轻了。”
嘲笑声频频传入我耳中,我告诉自己:“一定会有解决办法的。”晚上我放员工回家,自己加班理顺了哪些工厂喜欢延时交半成品,哪些辅料来得快,哪些急需的来得慢,哪些包装方法清单还有欠缺,一一根据出货排期理了一个大表格出来,这样我的思路清晰起来。
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的车间已经被我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我又面临新的问题。
我的员工都是新手,除了组织纪律和速度不如别的加工厂的员工之外,还经常做错货。每当做错了货,大家都你说她、她说你,不肯承认是自己做的,当然也不同意返工这些货物。甚至还有一些员工大声说:“大家慢慢干,都是计时的,这么拼命也不能多拿钱,不要当傻子呀!”
面对这一盘散沙,我真是又气又恼,一筹莫展。想到大货要是来临,我们就会立即崩盘,我就更加吃不好、睡不踏实了。这时候也有许多好心同事劝我:“这帮村妇就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跟她们在一起久了,人都会变蠢。”
然而我没有放弃。我临时备课管理知识,翻阅了大量的韦尔奇、德鲁克等人的著作,请教了分厂许多出色的管理人员,这才懂了一些管理员工的基本知识。
我向公司申请按其他加工厂计件的方式来统计我们的工作,完成八小时工作量就下班。这一举动领导很满意,同时也觉得不可思议。接下来,我迅速挑出了几个车间管理组长,给她们的任务很简单:把以前的反口号纠正过来,让大家快干,这样可以早下班。
同时我向她们说明:谁都有可能做错货,我们不会追究责任;谁发现了,就提出来,大家一起动手帮她返工。
后来我们还在小组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比赛速度,我自己掏腰包发放奖品,每周至少比赛一次。
我们的加工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就赶上了别的加工厂。渐渐地,我们可以提前1小时、2小时,甚至下午1点就下班。到后来,我们的加工速度已经是其他加工厂的2倍、3倍。公司领导也多次带客户来参观我们的车间。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经常从一楼跑到四楼,从四楼跑去三楼、二楼,我的脚底时刻都是布满血泡,一只脚至少有五六个,血泡破了的时候还会特别疼。但是我顾不了这么多,还是继续跑。
在这期间,我的喉咙曾经哑了三个月,每天端着润嗓子的糖浆当茶喝。
在这期间,我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涨,却付出了比以往多几倍的精力与心血。
为什么我能坚持下来?因为我有一个目标: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厂管理者。为了这个目标,我吃了以前自己不能吃的苦,忍受了无数次嘲笑,征服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困难,最后我成功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就得有一股韧劲,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当时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戗,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亏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难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了闻名遐迩的学者。
很多成功人士还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大多来自底层,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最后终于可以“忆苦思甜”。
当红歌手杨坤从1990年开始唱歌,后来到内蒙古当兵时,他还是要唱歌,而且唱得很疯狂。部队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这是铁的纪律,每次他“遵守”了半个小时后,实在忍受不住,常常从二楼的厕所跑出去唱歌,凌晨三四点再从厕所爬回来。他认为自己是个铁人,但嗓子是肉长的,没过多久,他就患上了声带小结,只能赶到北京看病。手术很成功,医生嘱咐他三个月内要让嗓子好好休息。
杨坤当时就是靠唱歌养活自己,休息三个月,难道这三个月不用吃饭吗?这个时候休息对他来说太奢侈。回到内蒙古的第三天,他又开始唱了。他唱得像杜鹃一样啼出血来了,当自己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要废了时,一阵恐怖袭来,杨坤第一次感到绝望。医生证实他的声带撕裂了。原本干净而尖细的嗓音变得沙哑了。这对杨坤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打击。命运偏偏在他最窘困的时候还要拿走他的一切,怎么办?用沙哑的声音去唱歌谁爱听?可是除了这个沙哑的喉咙,他一无所有。难道要向命运投降吗?不,既然只有沙哑的嗓音,那就用沙哑的嗓音再拼命一搏,为不死的梦想,为不朽的青春。
最后,杨坤对自己说:“沙哑的喉咙没什么不好,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就这样,杨坤怀揣着几百块钱,只身一人闯进了人才济济的北京,想看看自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刚开始他想出唱片,可是他没钱买歌,甚至连吃饭、住宿都成问题。在偌大的城市里,他背上吉他,在大街上四处游荡献唱。最少时一首歌值5元钱,最多时值10元钱,这样的收入只能住最便宜的房子,还是地下室。买不起歌,他决定自己写歌。他每次登到台上就拼命唱歌挣钱,保证自己下台后能够专心创作。他那时相当于在台上唱了4年,用赚来的钱养活自己,同时又在台下默默地写了4年的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尽管生活很苦,但杨坤觉得还是应该庆幸大家喜欢他独一无二的沙哑的嗓音。大街上献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考虑进夜总会唱歌。他第一次应聘就成功了,但绝对不是幸运。当时他进夜总会后,发现伴奏的是零点乐队,在台上跳舞的是沙宝亮,心里就更热了。他一再恳求让他唱首歌,舞台总监竟然要他先交200元钱。他毫不犹豫就掏了钱,他在心里早就告诉自己:只要有机会亮嗓,我准能够惊艳全场!他豁出去了,登台唱歌时手里还掂着一瓶啤酒,浑身脏兮兮的。果然,唱完后,所有人都呆住了,舞台总监与沙宝亮跑过来,问他到底是哪里来的,还要他明天来上班。
好景不长,杨坤只在这里唱了六七个月,又因为裁员而失业了。为了生存,他马不停蹄地换场子唱歌,几乎唱遍了北京城所有的夜总会。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8年,8年后,他签约了“竹书文化”,仅半年时间,他就推出了自己的专辑《无所谓》,终于以独特的嗓音一举成名。后来,他又推出了《那一天》进一步巩固了他的乐坛地位。
斯大林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当我们有了理想,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直到成功实现目标。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