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有人说兵法是一种技能,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武士所掌握的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领,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先对队伍的行动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做出正确决策的先提条件则是熟悉战场上的兵法。主将固然要精通兵法,自不必说。要想作一名好的部将,能够严格遵守主将的派遣,很好的理解主将的用兵策略,也需要深谙兵法。如今,熟悉“兵法之道“的武士就已经很少了,更不用说能达到这种境界了。
所谓道,就是做事的最高法则。世间的道有很多:佛道,讲如何超生,通向彼岸;儒道,讲如何在人间为人处世;行医有医道,唱戏有戏方,品茶有茶道,拉弓射箭手也有拉弓射箭的道。世界上的道有许许多多,每个人都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去学习,去研究,去利用。
我们要讲的武士之道,自然是以武为本,但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素养。一名武士即使没有太多天赋,但若是掌握了文武兼修的秘诀,又能日日勤学苦练,也未必不能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达到武道的最高境界。
百折不挠,舍生取义,这些精神往往是武士所尊崇的。但其实,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在世间不止是武士而已。很多地位低下的农民、妇人、衣衫褴褛的乞丐、游走的僧人都能坦然的面对死亡。他们有的一死以酬知己,有的一死以报君王。对于这些人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远远重于他们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与武士道精神并无二致。但不同的是,前者生命的目的也许是复仇,后者生命的目的就是在决斗争取胜。
在刀光剑影的对决之中,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之中,主人的荣誉,自己的荣耀,都悬于一线,成者王侯败者寇,此时兵法的可贵就尽显无余了。
运用兵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求胜。只要是有争斗的地方,兵法之道就都适用。所以,兵法不是专门用来作战的,它在各个领域都能起到作用。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能适当使用兵法,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游刃有余。
论兵法
过去,中、日两国都把精通兵法,开创武学宗派的人称为“宗师”。他们受到后人的景仰。但流观近世,宗师已然不存,兵法奥义失传,习武之人不过略知剑术之皮毛。其间,唯有一人略通兵法之一二,差可称道。此人为熊本藩之细川越中守忠利的家臣。他以宏扬道义以己任,梦中得神启,四方游历,奔走传道。至于其他,则无可称者。
古代兵书中之“十能”“七技”为习武之人所津津乐道,但所谓“能”“技”者,不过习剑之小道而已。此“技”者,也非“道”也。“技”者,技巧之谓也,是指在战争中取胜的技艺窍门,与兵法之精髓无关,仅可勉强算做兵法的旁枝末节。
现今,习武之人无不探索兵法之术,然所谓“术”亦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技”,丝毫无关于兵法之道。究其原因,与习武者之急功近利不无关系。今之习武者,本末倒置,皆苦研技巧,不问兵道,欲求兵法之大成,难矣。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能以技而通道者,吾未之见也,行此者无异于缘木求鱼。必也戒骄戒躁。古语言“制法未精,反以致祸”,望天下习武者以此自勉。
众所周知,世间谋生之道有四:士、农、工、商。
农人之道在于依四时节气,荷锄担犁,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辛苦劳作,以待其田成。
商人之道,“唯利是图”。譬如酒贩之道,必先收集原料,其次酿造好酒,然后卖出高价。如所酿之酒不佳,则所卖之价必低,所赢之利则少。因此,酒贩赢利之关键在于酿出好酒。
武士之道从熟悉兵器开始。习武之人,既要熟悉兵器的长短优劣,也要知晓兵器的材料构成和打造流程。唯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自己的兵器。习武而不通兵器者,如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空谈稼穑,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工匠之道与上三者不同,犹重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从规划图纸到打造工具,每一步都需要精细耐心,颇耗费工夫。故而工匠较之其他行业尤为不易。
通士、农、工、商四道者,可通天下万事之道。兵法之道与此四道亦无不同。下面便以木匠之道为喻,细析兵法之道。
世界上的房屋各式各样,透过一所房屋的建造特点,可以了解到木匠的技艺。虽然官宦的宫室、武士的居所和普通百姓的民房在样式上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上出重霄的高楼,还是低短简陋的民居,同一样式的房屋也有摇摇欲坠与坚固异常之别,有的禁不起风吹雨打,有的几代安住、未有损毁。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木匠技艺的精熟与否和他对木匠之道的参悟程度。
“匠”者,有技艺之人。良匠者,匠心独具之人。所谓匠心独具,即有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出神入化的技艺。习武之人,若想得兵法之大成,也需要独特之匠心。以此看来,兵法之道与木匠之道无不同。
初学兵法之人和欲深研兵法之人都可参读此书。然此书仅可作为引导,不能代替学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付出勤奋努力,只靠坐想空谈,永远无法参悟到兵法之道。愿习武之人能够勤勉。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