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跋扈太师显淫威
-
董卓进京,废掉少帝,改立献帝。王允很快就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了司徒职务,位列三公。
献帝登基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仍在继续,各地乱军风起云涌。地方割据势力趁机发难,借讨宦官为名,纷纷问鼎中央政权。东汉王朝已是日暮途穷,奄奄一息了。
董卓一进洛阳,王允就敏锐地意识到,这厮必将成为祸害朝廷的最大隐患,必须要采取措施遏制并除掉他。
但董卓手中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他本人凶残毒辣。如果王允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王允表面上一味地听任甚至顺从董卓,好让董卓放松对自己的戒备,暗地里却在细心谋划,周密布置,以图诛杀国贼。
董卓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势力,曾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力的官员。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不仅尽力迎合他,有时甚至还不惜矫情屈意,偏违原则,以换取董卓的信任。
董卓一看王允不但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便把他视为心腹,将朝中大小事务都托付给他处理。王允借此时机,对外补救缺失,对内为朝廷出谋划策,主持了一系列恢复皇室权威、发展社会经济的实事儿。他非常有大臣风度,不论是天子还是百官,都很信赖他。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董卓被孙坚打败后,来到了长安。为了显示淫威,他命令公卿都要到城门口迎接自己,并到自己的车前参拜。
董卓对公卿大臣尚且如此,对百姓就更不客气了。他命人把官员和百姓中儿女不孝顺父母、弟弟不尊敬兄长、臣属不忠于长官、官吏不清廉的人都登记入册,一律处死,财物由官府没收。
董卓这么干,不是为了进行道德教化,而是奔着人家的财产去的。一时间,人们互相诬告,含冤而死的人数以千计。百姓惶恐不安,道路以目。不仅如此,在讨伐诸郡的战争中,董卓的部队更是沿途抢掠,所经之处,人民几乎死亡殆尽。
为了牢牢地掌控朝廷,董卓让自己的弟弟、侄儿都掌握兵权,他的宗族、亲戚都在朝中担任大官,就连他的小妾刚生下的小儿子都被封为侯爵,拿着金印紫绶当玩具。
董卓乘坐的车辆、穿的衣饰都与皇上一样。他对百官发号施令,尚书以下官员都得到他的太师府汇报、请示工作。他还在当时的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堡坞,即郿坞。郿坞的墙高七丈,厚七丈,里面存放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董卓的如意算盘是:若大事成,就以此雄踞天下;若不成,还可以退守在里面终老。
Kz�o:0���ter-spacing:0;mso-font-kerning: 0;mso-ansi-language:ZH-CN'>干这种自绝于人民、自绝于朝廷的事情!”说完,王允便把酒泼在了地上。
张让一看,王允这小子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一直不肯向自己赔罪认错,于是便进一步夸大王允所谓的罪行。
不久,王允案要被提审了。他的部下和朋友,以及朝中很多官员都特别着急,想制止张让陷害王允。连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都联名向灵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希望他能赦免王允。
灵帝拿到这些奏章,一看这么多朝中重臣都替王允求情,就赦免了王允的死罪。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王允仍得待在大狱里,等待重新定罪。
到了冬天,又逢朝廷大赦。但由于张让作梗,王允仍然不在赦免之列。于是何进、袁隗、杨赐三公要员继续给皇帝上书,要求赦免王允。一直到第二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
当时朝中奸宦当权,张让等阉党凭借权势,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王允刚出狱时,虽然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只好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等到灵帝驾崩,王允借吊丧之机,才又回到洛阳。
那时,大将军何进正利用各地方官吏奔丧的机会,大肆拉拢、结交这些人。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被任命为从事中郎,也就是军部的参谋。
但是,何进优柔寡断,棋差一着。没等他除掉宦官,就先被宦官给灭了。他一死,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半夜出逃。当时朝中公卿大夫都被骤变的局势吓得不知所措,不敢卫护少帝,只有王允当机立断,派遣一部分士兵跟随尚书卢植一起保驾,迎奉少帝回宫。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