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灵帝他“爹”可不好惹
-
王允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了数十万的黄巾军。在受降的过程中,细心的王允从黄巾军的军营中,搜查出了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的内容涉及一些机密的军事情报。
张让就是被汉灵帝认作爹的那个宦官。王允怀疑张让与黄巾军私通,于是进一步追查。这一追查,其中的具体细节就都被揭发出来了。于是王允写成表文,上奏皇帝。
灵帝一看大惊,立刻召张让进宫。他怒气冲冲地指责张让,让他交代实际情况。但是张让在朝中树大根深,而且这家伙非常狡猾。他在回答皇上的问题时,把自己的罪行推卸得一干二净,反而说王允陷害他。
灵帝本来就糊涂,加上他有意偏袒张让,再被张让一番花言巧语所迷惑,居然真就认为张让无罪,不再追究了。
张让从宫里出来,一把抹掉脑门子上的冷汗,从此就对王允心怀愤恨,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第二年,张让就找着一个借口,把王允逮捕下狱了。
可惜张让点儿背,不久正赶上朝廷大赦,王允被免罪释放,官复刺史原职。但是张让本是奸邪小人,睚眦必报,他并没有就此罢休。没出十天,他就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王允治罪,下了大狱。
司徒杨赐素知王允的为人和品性,也知道张让有意置王允于死地。为了替王允开罪,让他免受痛苦和屈辱,杨赐派了个手下去劝告王允。
这人对王允说道:“大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得罪宦官张让,一月之内两次下狱,很明显是这阉贼有意跟您过不去。如今大人凶多吉少,性命难保,为了成就大志,您何不先退让一下?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一味好强,恐怕他不会放过您。请您仔细思量思量。”
对于王允二次入狱,他手下的从事也深感忧虑,想方设法地营救他。有一个下属去狱中探望王允时,痛哭流涕地劝他向张让认错赔罪,请求网开一面,但被王允严词拒绝了。
于是这名下属就找来一杯毒酒,对王允说:“您既然如此保全自己,不如就喝下这杯酒,也免得在狱中受别人的折磨!”
但出乎下属的意料,王允一把夺过酒杯,厉声说道:“我乃堂堂天子重臣,君主赐罪于我,我应当接受惩罚,依照王法在街头斩首示众,让天下人都以我为戒,不再违反法律。这样也算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我怎能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私自吞喝毒药!我绝不干这种自绝于人民、自绝于朝廷的事情!”说完,王允便把酒泼在了地上。
张让一看,王允这小子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一直不肯向自己赔罪认错,于是便进一步夸大王允所谓的罪行。
不久,王允案要被提审了。他的部下和朋友,以及朝中很多官员都特别着急,想制止张让陷害王允。连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都联名向灵帝上书,替王允求情,希望他能赦免王允。
灵帝拿到这些奏章,一看这么多朝中重臣都替王允求情,就赦免了王允的死罪。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王允仍得待在大狱里,等待重新定罪。
到了冬天,又逢朝廷大赦。但由于张让作梗,王允仍然不在赦免之列。于是何进、袁隗、杨赐三公要员继续给皇帝上书,要求赦免王允。一直到第二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
当时朝中奸宦当权,张让等阉党凭借权势,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王允刚出狱时,虽然对张让等人的行径深恶痛绝,但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只好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等到灵帝驾崩,王允借吊丧之机,才又回到洛阳。
那时,大将军何进正利用各地方官吏奔丧的机会,大肆拉拢、结交这些人。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被任命为从事中郎,也就是军部的参谋。
但是,何进优柔寡断,棋差一着。没等他除掉宦官,就先被宦官给灭了。他一死,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半夜出逃。当时朝中公卿大夫都被骤变的局势吓得不知所措,不敢卫护少帝,只有王允当机立断,派遣一部分士兵跟随尚书卢植一起保驾,迎奉少帝回宫。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