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横刀相向谁怕谁
-
孔圣人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董卓实力再强,也只是个并州牧,属于地方官。他本应该在并州管理州郡,治理百姓,安抚边疆,如今却老在中央待着,成天吆五喝六、拍桌子瞪眼的,这算哪棵葱?
对此董卓心里也明白,于是他暗示朝廷:“你们看这雨老下个不停,这是天灾呀!是天灾就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按道理讲,皇帝应该下罪己诏。可是皇上还小,继位的时间又短,所以皇上肯定没错。既然皇上没错,谁来承担过错呢?那只有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来承担了。”
董卓这是要求皇帝罢免司空的职务,自己来接任。
此时的董卓以大军威胁朝廷,在朝廷上已经是说一不二了。朝廷面对董卓的暗示,哪敢说个不字?于是刘弘的司空一职被罢免,由董卓接任。这样一来,董卓位列三公,还兼着并州牧,手中又握有大军,终于能名正言顺地在京城待着,为非作歹了。
但区区一个司空是不能让董卓满足的,更何况此时的京师洛阳已经完全被董卓的凉州军掌控了。
上文提到,董卓对少帝刘辩不满意,而中意于陈留王刘协,所以他想行废立之举。也不知道董卓是咋想的,按理说皇上越傻、越没本事就越好控制,可他非要废了傻的,换个伶俐的。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因为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吧。
但董卓毕竟只是一介武夫,他初到京师,需要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支持。这时,董卓就看中了袁绍。袁绍四世三公,世代显宦,此时又官居司隶校尉,占据要津,而且俩人之前又有过联系。
于是董卓找到袁绍,对他讲:“皇上本应由贤明的人来担任。每当想起灵帝,就使人愤恨!”看来不是只有后人骂灵帝,他刚一死,底下的大臣就敢骂他了。“这个董侯看似不错,我现在打算改立他为皇帝,不知道他是否能胜过史侯呢?”
董侯就是刘协,史侯就是刘辩。董卓的意思是让刘协代替少帝刘辩,问袁绍行不行。
“有的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谁知道董侯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他也不行……”董卓试探着说,真是不臣之心呼之欲出了!
袁绍一听不干了,他坚决不同意废皇上:“大汉朝治理天下四百年,深恩厚泽,万民拥戴。如今皇上年龄尚幼,又没有什么过错传布于天下,您想废嫡立庶,恐怕众人不会赞同吧?”袁绍的意思就是这事儿坚决不能这么干,要这么干就成乱臣贼子了。
董卓一听非常生气,他手按刀柄斥责袁绍:“小子,你胆敢这样放肆,我跟你商量是给你脸,你别给脸不要脸!天下大事,难道不是我来决定的吗?我想这么干,谁敢不从!”说完就把佩刀一横。
袁绍一看董卓要耍横,就说:“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后汉书·袁绍传》)这是国家大事,咱俩谁说了都不算,必须要把我叔叔太傅袁隗请出来商量商量。
董卓一听,心想:“咱俩说了都不算,你叔叔说了算,那跟你说了算不是一回事儿吗?拿你叔叔来压我,你当我傻呀!”
于是董卓又说:“刘氏种不足复遗。”(《后汉书·袁绍传》)刘家不值得留种,这大汉朝趁早推翻了算了!
此话一出,惹得袁绍勃然大怒。袁绍毕竟是世家子弟,有实力,所以他并不惧怕董卓。
袁绍毫不示弱地说:“天下英雄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人吗?”说完也把佩刀横了过来。袁绍心想:“你董卓不是要拔刀吗?我也挎着刀呢,要不咱俩现场比划一个试试?我怕你?!”
董卓一看这小子有种,加上袁家累世高官,在洛阳的根基比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地方军阀要深,一时也不敢杀害袁绍。袁绍向众人作了个揖,转身就走了。
随后,袁绍挂印辞官,逃离洛阳,跑去冀州投奔了老袁家的故吏韩馥。
袁绍就这样跑了,那么计划废掉少帝另立新君的董卓,会怎样处置袁绍呢?董卓的废立之举又能否成功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