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过学的人,对这一句话一定不会陌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只要教过书的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明白:不是所有的小孩子,包括所有的大孩子,都象花朵那么可爱。
这就是永远让人头痛,却永远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差等生现象”。
现在有了新的提法,差等生不叫差等生了,叫“后进生”;还有更新的提法,叫“学困生”。
“后进生”这个提法,我是不完全赞同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差等生可以适当提高成绩,可是把差等生转化成优等生,不是没有可能,实在是可能性太小。这需要“冰冻三尺”的功夫,甚至需要好几任老师搞接力赛,还必须家长啊,学生啊,很配合,哪一个环节出点问题,差等生还会一直差下去。
当然,肯定有遗传这个必然因素。当父母的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了,老觉得自己的孩子脑瓜子好使,只是不用功而已,或者埋怨老师不会教。我见过很多很用功的孩子,小学时候学习很好,初中就开始走下坡路,高中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等生。
“学困生”这个提法,我比较认同。因为人们所说的差等生,其实就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就是说他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当老师的找一找他学习困难的原因,和他一起克服这些困难,成绩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提高。
成绩好的学生特点都是相似的,成绩差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没教过书的人都无法想象,差等生的特点如何的千奇百怪。
“学困生”这个提法我说他好,主要是差等生不等于弱智生。只不过是学习成绩差,有些方面智商可高的很,一点都不次于优等生,甚至不次于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你可能从来都是“好学生”,不理解差等生的痛苦。不过可以打个比方,老是对一头牛弹琴,连续弹上好几年,不说弹琴的人是多么无聊,单说说牛的感受,估计牛也受不了,好好一头老实的牛肯定会被折磨成一头疯牛。
功课,尤其是数学课,是由逻辑性很强的许多知识点连贯在一起的,落下其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新的内容你就有可能听不懂,每天听不懂一点点,一个月下来你不差才怪?差了,差到什么也听不懂了,老师家长却逼着你必须每天去听,你说难受不难受?
学生也是人,就象你我听领导讲长篇的套话,假装在听,其实心里烦得要死。
我接了田老师的数学课,面对许多这样的“学困生”,你说咋教?
问你是白问,因为你的孩子不在我班,你也不是我,成绩好赖都没你啥事儿。问专家吧?肯定又是说一套一套的理论,再说专家有专家的活儿,忙于写书,忙于讲学。让专家到我们班试着讲一星期课,把“专家”这块吃饭的牌子弄砸了,也有点不够意思。
没辙,找金校长去,当初我答应的是“先教几天试试”。要不期末考试时,考个倒数第一,你就是不炒我鱿鱼,我也丢不起这个面子。
好老师还是差老师,是用成绩衡量的。我刚出道,就背上个“差老师”的黑锅。以后教书匠这碗饭,还真的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