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相对好听的说法,事实上神佛也不能帮愚昧过头的人类开窍,上帝并非无所不能,这位基督教的至高神也无能帮助广大信徒觉悟思想,脱离人生轮回困苦。“愚昧是人类最大的原罪。”此刻,我悟透这话,寻思一句对之:“人是自己找死的。”
人类以无知作茧自缚,自己沉沦人生轮回困苦,自甘堕落,糊糊涂涂在人生中自由落体,摔得凄凄惨惨凄凄。可叹自作得来满身伤,却仍怨天尤人不知反省觉悟,当真无可救药,恰是个:满天神佛皆使力,依旧难渡无缘人,上帝挥泪别世离,不忍再睹哀魂泣。
你求神佛保佑,神佛求谁?神佛求自己,正是所谓的“求人不如求己”。如何求自己?就是懂得思想,认清自我,学会控制运用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超然心态。一个人若能在思想状态上高人一等,无视物质生活上的挂碍,即可“化悲愤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
再说愚昧,明代思想家刘昌在《悬笥琐探》里说“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而唐代韩愈则在《调张籍》里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许多人认为这里的“蜉蝣”和“蚍蜉”是同一个意思,那其实是错误的释义,蜉蝣是微小的生物,比喻生命短暂;蚍蜉是一种蚂蚁,比喻自不量力。
刘昌的意思是说汤家公子夸夸其谈,如同微小短暂的生命显摆在伟大长久的生命面前,毫无自知之明,甚是愚昧。而韩愈的意思是指李白和杜甫的才华辉煌瞩目,世人诋毁他们如同不自量力的蚂蚁在推大树,实在浅薄无知,令人觉得可笑。
蜉蝣的愚昧在于没有自知之明,它认不清自己,自鸣得意,这是无意的行为;而蚍蜉的愚昧在于不知敬畏别人的伟大,自知渺小却又不愿坦诚,刻意诋毁别人以彰显自己。认真说来人类的愚昧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蜉蝣,一种是蚍蜉。
愚昧的人在生活中自由落体,随波逐流,任由世事摆布,或是蜉蝣撼树,或是蚍蜉撼树。思想家在“思想上自由落体”,控制自己的思想保持清明,不堕落生活的泥沼,在思想上看透世间一切本质为空无,“唯我独尊”,自在逍遥安贫乐道。
“名利,我所欲也;超然,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名利而取超然也。”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如果名利和思想家超然独立的思想状态相对冲突,那我宁愿不求名利而要超然。
亚圣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孟子何以慷慨轻生重义?只因孟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动念之间即可抛开对死亡的畏惧,转而思想凛然大义。这是一种十分高深的思想觉悟,在自身思想的控制上已臻至炉火纯青,刀剑加身亦能从容面对,思想上无所畏惧,做人超然独立。以现代话来讲便是:“你可以残害我的肉体生命,但你无法伤及我的思想灵魂。”
觉悟思想,以“唯我独尊”的超然思想状态自由生活,做个落落大方的思想家,进退两相宜,为人处事皆得体,即是“思想上的自由落体”。所以名利与超然不可兼得时,我愿取超然而舍名利,愿做思想家领悟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而不合俗流,浑噩如蜉游、蚍蜉。
有人歇斯底里呐喊:“单身万岁。”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自由落体”,刹那觉悟,回头这人痛苦买醉,唱起:“……这首真心的痴心的伤心的单身情歌,谁与我来合。”这是再度失控,无法把持自己的思想,只能做生活上的自由落体,借酒浇愁自找罪受。
而思想家不会用荒唐惩罚自己,任何烦恼、痛苦、伤害出现在他们思想里,即刻被他们以思想妙法斩掉,将伤害减到最低直至彻底消除,这就是思想家,能人所不能的思想家,和普通人貌似相同却又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家,超然独立的思想家,“唯我独尊”的思想家。
有句哲理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种愚昧行为不会发生在思想家身上,所以如果碰到不会生气的人,那他极有可能是位思想家,你大可虚心向人家求教觉悟思想之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不耻下问。”能做到不耻下问也是一种自控思想的表现。
孔子无视世俗人的眼光,拜七岁神通项槖为师,这需要多么高深的思想道行啊!试想一下,普通人会甘愿拜七岁孩童为师吗?绝无可能,普通人只会觉得难堪,控制不了个人思想上对孩童的轻视,哪怕这孩童远比普通人聪明。而孔子的才学何等渊博,却能不耻下问拜项槖为师,这说明孔子在思想上的觉悟超凡入圣,能人所不能,不愧为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后世皆尊其为圣人。
能够控制运用自身思想的人即是思想家,人人都有思想,人人都可以做超然独立的思想家,所以努力觉悟思想吧,让思想“自由落体”,放开人生自在徜徉,未来你可以不平凡,未来你可以做思想上的巨人,一览众生渺小。
知道我在你眼里看到什么吗?巨人,那是我的倒影。知道你为什么在我眼里看不到什么吗?因为你太渺小,如同蝼蚁。觉悟吧,不甘平凡的人们,不必自卑身份地位不如人,做个思想上的巨人,你可俯视众生。
我是一个思想家,小小小小的思想家,最喜欢思想,我二十七岁的生日愿望是将来要做大大大大的思想家,和圣人一样,宁愿一生寂寞也不愿一生浑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