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德拉式的宽恕中,曾发生过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这是关于一位年轻的美国活动家艾米•别尔的故事,她是曼德拉的支持者,慕名前来南非担任选民登记员。然而,就在即将离开南非的时候,她惨遭不幸,这场悲剧发生在1993年8月25日。
她去南非之前来专门来纽约我的办公室找我,向我询问关于南非的问题。艾米是个精力充沛且富有理想的年轻人,她全力支持南非的民主进程。她问的很多问题都体现出了她的智慧和思考深度,她的认真和专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们没怎么联系,接着就听到了她的死讯。听说她在开普敦附近被一群黑人小孩蓄意谋杀,那些孩子被怀疑是反对白人的组织——泛非主义者大会(PAC)的成员。这则消息被广泛报道后,凶手很快落网。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凶手坦承,他们是被反种族隔离思想的驱使才作案的,被判有罪后,他们请求宽大处理。警方向艾米的家人征求意见。
起初,艾米的哥哥和姐妹都希望严惩凶手,但她的父母从艾米的角度思考了这个问题。他们知道,如果艾米还在,她一定会支持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做法。所以,当委员会建议大赦时,艾米的家人同意了。
艾米死后,他们还以她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南非的青年人。
多年来,我一直跟踪报道这个故事。2012年,艾米的母亲琳达•别尔来南非,我邀请她观看了《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摄制。我们一边聊一边向仿造曼德拉在索维托市郊奥兰多西威拉卡兹街上的那间三居室住房走去。
琳达•别尔向我讲述了女儿艾米如此关注南非的缘起:
20世纪80年代,艾米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时就开始关注南非问题,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对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曼德拉成了她心目中的英雄。1992~1993年,她以富布赖特学者的身份,在南非研究如何保障女权和消除种族隔离。就在她返程的前两天,在开普敦附近的一个小镇,她被一群歹徒从车上拽下来,被刺身亡,当时正值南非大选前夕。只两天,艾米就可以返回加州与家人团聚。
他们经常在这一带秘密潜伏,迫害白人,他们误以为她也是压迫者。他们游荡在街头,聚集在一起唱着解放的歌曲,他们没有仔细去调查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鲁莽地认定她是敌人,所以就对她下了毒手。
这些年,南非逐渐建立了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犯人只要愿意认罪,如实交代作案过程,他们就可以请求赦免。他们的请求经真理与和解委员会法官的认定后,他们就可以获得赦免。1998年,艾米案中的4名罪犯在普通法院审判和定罪后,被当庭释放。
你必须记住,纳尔逊•曼德拉是艾米的英雄,那么曼德拉代表着什么呢?他代表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自由付出一切牺牲,他希望国家能够实现无种族歧视的民主。如果我们家不支持真理与和解委员会的决定,艾米一定会非常失望。
我认为,当你迈出第一步,根据自己的信仰做出一个决定,你应该明白自己不可能取悦每个人,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赢得了许多的朋友的。因此,艾米被害20年之后,我还是愿意来到此地,而且还带来了专门帮助南非年轻人的基金会。
……我真的很爱我女儿,我也真的热爱她信仰和追求的事业。如果我有那份心力去谴责我的女儿、家人和我已故的丈夫,那我还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去支持他们所信奉的事。这是一件公众的事,我从事时,却多少带着一份私心,但我会努力做好两者间的平衡。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为我感到骄傲。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看着许多群众演员正在为下一场戏作准备,他们都是黑人男性、女性和儿童,有些就是来自艾米遇害的那个镇上。
“对您而言,《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您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被卷入了南非的自由事业,成了南非实现民主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是人们眼中的英雄。”我好奇地问眼前这位老太太。
“很多人,特别是在美国,会问我:‘曼德拉这部电影想说明什么呢?’我就会拿出曼德拉的书,对他们说:‘来,先看看这本书。’而且,我还认识电影的制作者,我知道这部影片他们花了很多的心血。对他们而言,创作过程也是长路漫漫。事实上,南非能拥有今天,也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有着非一般的意义,是的,它的确非同寻常。我认为,全世界人民也许还应该再好好听一下这个故事,因为有些讲述种族隔离激进分子和种族隔离史的故事并不是那么恰当,而南非应该为世界上与它有过相似遭遇却仍战火纷飞的国家树立一个良好典范。我想,它依然是这方面的典范。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类似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个故事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像琳达•别尔一样,依循曼德拉的脚步,学会宽恕,实属不易。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她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宽恕虽然很难,但依然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