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自强不息的陶华碧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华碧接受了对话,讲述人大代表之路。她认为党的政策好了,要本本分分地做事回报国家,企业要干干净净,一分钱税都不漏。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百姓。两会期间,这也许是陶华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当陶华碧说起自己的艰难创业经历时,她声音哽咽地说:“拉过黄包车,但没有找政府贷一分钱的款,靠自己努力奋斗。我是从艰难环境走出来的人,懂得珍惜,知道做什么就要珍惜什么。”
  陶华碧还说:“要说成功的原因,是我以前太苦了。”
  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是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信赖的,我们无可否认,“老干妈”得以发展壮大,大多数原因在于陶华碧有着令人咂舌的人格魅力。从失去丈夫那一刻起,她的确受尽苦头,如她说的那样,拉过黄包车,摆过地摊,进厂打过工,一个女人,还要拉扯两个孩子,这不得不印证了陶华碧说过的那句话:“要说成功的原因,是我以前太苦了。”
  当有人问起陶华碧“老干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时候,陶华碧多少有些感慨。心中对于曾经的那些苦还隐隐感到刺痛,说起话来还带点哽咽。
  陶华碧这样说:“要说成功的原因,是我以前太苦了,一提起来我就流泪,我丈夫去世得早,还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拉过黄包车,没有找政府贷过一分钱的款,靠自己努力奋斗。你看我身上,都贴着膏药,整个背上都贴着。当时人家做得了100斤,我也要做下来。如果人家男子汉做得了,我做不了,别人就要笑话我。好苦啊,打八磅锤,七八十岁的人都叫我‘老干妈’,我拉扯两个学生读大学,我就叫他们好好读书,要做好事。我是从艰难环境走出来的人,懂得珍惜,知道做什么就要珍惜什么。因为食品和药品都是一样的,如果要做好,要做成企业,要打出个名声,就要有良心,要有职业道德。我的儿子也很优秀,我走到今天也快70岁了,要一代一代地传
  下去。”
  以上这段关于陶华碧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出,陶华碧自强不息的性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陶华碧从没伸手向政府要过一分钱,正如她说的那样。当记者问到陶华碧今年都关注哪些问题的
  时候。
  陶华碧很爽朗地说:“我主要是关心事业,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回报党和政府。国家靠税收,我多做一点没有关系,我们企业干干净净,一分钱税都不会漏,偷税漏税是很不好的。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很好的,是过关的,现在也走出去了,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现在‘老干妈’产品有70多个品种,我还要做系列产品,我的儿子、孙子也要做下去,多为社会做贡献。”
  2001年初,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她便准备向政府贷一部分款。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了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她很高兴地带上王海峰和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上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她一下子跌倒在地。陶华碧爬起来后,两个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恼,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贷了。”
  随行人员对她在这一瞬间就做出的这个重大的决定感到十分惊讶,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不禁叹了一口气,说:“贷款,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贷了,我们回去。”
  这件事很快就被看到、听到的人“泄露”,传播开了。传来传去,政府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却并不把这看作笑话,反而说:“‘老干妈’真是通情达理,跟这样最讲感情的人打交道,才放心!”
  从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陶华碧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企业家。其实,陶华碧在这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中,无形地培养了一种企业文化,自强不息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须臾不可离开的“主心骨”,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精气神”,是引领企业攀登一个一个高地的“旗帜”与“灵魂”。
  对企业文化,没有认识到时,往往是自发的:生产头绪繁多,要制定规章以治乱;生产过程繁忙,要开展文体活动以减压;生产差错繁生,要通过奖惩以明纪等。这种自发,实质是被动地“救火”,虽然多有辛苦亦多有成效,但终究未脱亡羊补牢之窠臼。
  对企业文化,当认识到时,清醒而有作为的企业领导者便会从自发走向自觉:主动建构起本企业的文化框架,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工作与活动。这些工作与活动,在做好企业文化基础工作的同时,往往靠创意制胜,常常以内容为王。
  创意制胜,离不开科技。科技总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便捷、丰富多彩。譬如,网络技术拉近了、拉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平了千山万水的阻隔,掀开了面纱,摘掉了手套。只要看看手机短信、电脑微博、电子邮件等,便可一清二楚。这些科技成果运用到物化产品上、文体活动上、演出舞台上,更是多姿多彩、绚丽夺目,让人在不经意间生发出“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的诗意感慨。
  内容为王,离不开道德。道德,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的“一祖三宗”上。“一祖三宗”是借来的一个词:元朝文学家方回评选唐宋以来的律诗时标榜江西诗派,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企业文化的“一祖”,即企业的道德文化;“三宗”,则是在企业道德文化指引下生长出来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企业的道德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价值观上:是为国家、为消费者多创价值、多谋利益,或是唯利是图,利润至上;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成全人、发展人,或是只见钱不见人。实践告诉我们,价值决定选择,选择显现道德。按老百姓的话,企业的道德文化就是要“讲良心”,要有“良心文化”。
  企业道德文化这“一祖”,是企业的灵魂。灵魂虽“灵”,却似无形。要使无形的灵魂灵动起来,就需要化无形为有形,通过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这个“三宗”,使其“魂”有所附,“灵”有所显。可以说,企业文化的“三宗”正是企业文化“一祖”的具体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包括企业领导者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与准则。这种制度文化,被企业道德文化规定着方向,决定着质量。这种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视觉标识系统。正是有了这种制度文化,才能一看“架构”,迷不了向;一看“规章”,错不了路;一看“标识”,认不错门。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一茬又一茬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品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可以说,企业的精神文化,比物质更管用,比金钱更重要。企业一旦形成奋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就会面对困境,迎而战;面对成功,退而谦;面对未来,挺而进;面对过去,记而出。企业的精神文化往往会让人在为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更为高雅、更具品位;常常会让人在为多数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更快乐、更具幸福。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承载着企业精神文化成果的物质产品。这种物质产品,从根本上讲,是企业精神文化目的和计划的实现物,是精神观念的物化“作品”。毕竟,企业无论建了多么漂亮的厂房,买了多么先进的设备,做了多么繁杂的工作,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多少令人向往的专利,培育了多么鼓舞人心的精神,能拿出手来、奉献给社会的,只能是产品和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就是按照道德文化的要求所写出的“作品”、所造就的“现实”。这种“作品”,不仅是人们所需要的,而且是绿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能与自然共荣、能与环境友好、能对未来有益的“现实”。
  企业文化实现自觉,不是为了自鸣,而是为了自强。企业文化的自强,是企业文化自觉的远大目的之所在。企业文化的自强表现出来的是:企业凝聚力在增强,企业吸引力在增大,企业影响力在增加。这“三增”实质上是企业软实力的加强。软实力能让近悦而远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怕强手,敢于交手,该出手时就出手。毕竟,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众智之所为,无不成。自强,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企业文化从自发、自觉到自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诚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讲: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相信,这种进步越多,自由就越大,品牌就越优质,企业就越发展,社会就越进步,人们就越幸福。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