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之时(制造业企业为主要),创始人通常会遇到这样两类问题,第一,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以及形成多大的产量和销量,才可以使企业盈利;第二,在既定的资金需求金额下,自己出多少钱,再借入多少钱,能够使企业的经济价值最大。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者怎样确定企业杠杆支点的决策过程,支点确定的好,杠杆效益就越大。财务管理利用杠杆的目标是:在控制企业总风险的基础上,以较低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
陶华碧也是这样的,她想的最多的莫过于“进与出”的问题。她对财务的进出会记得很清楚,每一分钱她都会记得,比如每个月出去了多少成本,又收回多少钱,这些都是她关心的事情。这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基本原理。
那么,对于一个连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农村女人来说,陶华碧又是如何精准地把握财务的计算的呢?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陶华碧靠的是记忆,心算,听,讲等方法来核实财务的,这点不免让许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企业家感到震惊。试想,一个拥有几十个亿的企业,生产程序繁多,账目支出,收入以及各类旁支开销也多如牛毛,陶华碧竟然用简单的、原始的方法把一整个企业账目审核完毕,且把握精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回过头想想,陶华碧伴随的企业一点点成长,由刚开始的简单财务,慢慢变复杂,她已经逐步适应过来了,正如生物进化一般,一开始是走路,最后做复杂的工作,都是一个进化过程,其实每个人只要有这个适应的过程,都能做到。想必陶华碧也是由于有了这之前的适应过程,才对财务如果惊人的把握,才能在不识字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方法核算。
陶华碧清楚地记得,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得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如此一来,陶华碧又有了新的挑战。但是陶华碧是一个天生不怕吃苦的女人,她会想办突破一切。所以,她开始练习演讲,或者通过别人读,自己掌握一些文件内容,就是这样,她一步步适应了这些繁琐的问题。
陶华碧的记忆力超强,在前面也讲到了,但是更离不开她的辛勤劳动。她肯下功夫去学。比如,她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跟财务人员学做财务报表,虽然做的不是那么工整,但是他时常记住这样一个“公式”——进入的减去出去的等于得到的。她说:“繁琐的算数我不会,但是简单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别看简单,但是我觉得很实用,谁都蒙不了我……”
还有一次,陶华碧的儿子从美国回来,看见母亲正在地上画着什么,于是走过去看,一看才知道,母亲正在画一个员工宿舍楼的“规划图”。于是便哈哈大笑起来,说:“妈呀,你这是画着什么啊,哪有你这么简单的,建筑施工图可复杂了,这哪是你能干的事情!”
陶华碧没有理会儿子,一边画一边说:“我当年盖的那间简单的作坊,不就是这么弄出来的吗?哪有我们农民盖不了房子的事?房子都是农民盖的,你见过哪个官儿去盖房的?就这么简单……”
没一会儿,陶华碧把房子的大致结构图画出来了。后来,她找来民工们,在建筑工地上指指点点,最后还真把房子建起来了。
从陶华碧的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陶华碧并非对企业做过多大的策划,或者运用多大的企业管理知识去专门打造,更没有一堆法律顾问或者经济专家对市场进行考察过,也没有任何管理上的特别之处,相反,而是一步步艰难地,踏踏实实地,用自己最真诚的干劲,带动整个企业一步步往前走。
而“老干妈”的品牌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是因为陶华碧对财务的精准把握,她的“进出”概念,简单朴实又实用,虽不会写字,但通过她的努力,她也有自己的方法进行财务审核。有人说办企业难,难在自己啥都不懂,看完陶华碧的故事之后,相信很多人不会说这句话了。办企业需要的是耐心,吃苦的精神,而知识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而已,核心完全不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