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与许多企业家不一样,他们一般起初都会有相应的资金启动,而陶华碧则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撑起了“老干妈”的品牌,这似乎令人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或个人背后都充满着艰辛的故事,陶华碧也是如此。
自从丈夫去世之后,陶华碧开始肩负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那时,改革开放的政策才刚刚开始,陶华碧开始背着孩子摆地摊、下海、拉黄包车……吃尽了各种苦头。
这些对于陶华碧来说都是一个磨炼的过程。用陶华碧的话说:一个从艰苦磨难中走出来的人,他肯定能带领一个企业走好。因为实践为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毅力,没有理由做不好一个企业。
现在,有许多专门为企业家设立的企业家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一般会给学员灌输这种办企业的技能,很少去关心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这点与陶华碧有所不一样。
陶华碧认为,一个企业要成功,必先在创立之前注入领导者的思想品质,用自身的人格来激发企业的创造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文化。
陶华碧一直以来都给人留下一种艰苦奋斗的形象,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如果没有陶华碧前几年那些艰苦奋斗的经历,是难以用自身的气质去影响别人的。所以,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员工潜移默化地受领导的感染,也会跟着领导一起保持艰苦创业的精神。
许多企业家一般起初都会有相应的资金启动,而陶华碧起初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撑起了“老干妈”的品牌,这点是令人不敢相信的,而事实却摆在我们面前。
有数据调查,资金持续紧缩对于选择或者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都是不利的消息。若没有必备的资金来启动事业,即使拥有宝贵的商业理念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当然,与没有安全靠山的人相比,极少数家境富裕的幸运儿则拥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商业精英。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Bureau)2002年对约1600万企业主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5%的受访者是依靠个人和家庭资金起家的。只有11.4%获得了银行贷款,8.8%的受访者凭借个人和商业信用卡起家,余下的受访者中大部分依赖政府贷款和外部投资者的支持。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创业者是可以白手起家的。
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有一种文化,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拼搏,时间长久就形成一种文化,企业家的成功就是靠他们这种精神的支持。而陶华碧的精神名片很简单,脚踏实地、艰苦朴素的精神简直是她企业文化的精神名片。
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且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例如,日本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成功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非凡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卓越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而陶华碧的企业精神并非在企业成立后确立起来,而是在确立之前就开始贯彻她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自然而然被确立的,是在她拼搏摸索中组建起来的。
陶华碧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会经常说到这么一句话:“我们做事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祖国和人民……”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平常,但仔细推敲,你会发现,陶华碧是在陈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踏实劳动。
陶华碧回忆,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一种贵阳最常见的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去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自从丈夫去世之后,陶华碧不管是进厂打工还是拉黄包车,或者是摆地摊,她都从一而终,靠的是艰苦劳动换取实实在在的成果,仅此而已。这是一个创业者必经的磨炼。无疑,陶华碧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