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2节 第十二节

 

    四个耳光记了帐。王同学还是不坐回到座位。
 
     不坐就不坐吧。我是没啥好办法了,这时候真有黔驴技穷的感觉。
 
     问题是40多个观众不能干坐着吧。于是,我说,大家念课文吧,念一下《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吧,最好快点背会!于是大家摊开书纷纷念起来----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我突然发现这些学生第一次背书这么认真。
 
    快下课时,全班同学已经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当然,不包括王德水同学。
 
    “耳光事件”马上传遍校园,同事啊包括校长都有“大快人心”的感觉。有同事说,早就想教训一下这个刺儿头了。我心里想:你要是早管教管教,王德水哪至于横成今天这样。
 
    (话也得说回来,如果大家都动“打”这一法宝,真的把王同学管成小绵羊,那么今天财大气粗的王老板是不可能产生的。)
 
    王同学被打以后,变“乖”了吗?没有。不过效果是有的,以后我的课是好上多了,起码那些次捣蛋的是不敢捣乱了,没有了一帮小弟跟着起哄,王同学自然也闹腾个没劲。
 
    以后那记账的四个耳光我一直没有讨回来,也没有讨回来的意思,因为,“打”对王同学根本没有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说,打学生不是真的为了学生好,是为了我们好下台。
 
    冲动是魔鬼。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老师,打学生也许是出于好意。后果是要自己担当的,有时候是相当可怕的后果,不管怎样可怕。没人替你承担,甚至没人替你说句公道话!
 
    我们邻近村有个老校长,有二十年教龄的,据说很好的一个校长。打过一个学生,就一下,打的是脑袋。第一学期相安无事,放了暑假,又开学了。学生脑袋部位出问题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学生的这个病和校长的这个打有直接联系。
 
    不过出于惯例,学校去医院看了看学生,还给了一点象征意义的慰问金。
 
    这一下惹麻烦了,家长一口咬定孩子是被校长打坏的,道理就一个,你不底虚,何必来医院慰问?
 
    道理是站不住脚,也没人说这家长对。家长就说是官官相互(小学校长也算官?),每天去学校要钱,未果,一次用铁器把老校长脑袋打破了。(校长的脑袋硬一些,倒没出啥毛病。)
 
    这还不够,估计这家也实在给儿子没办法凑够高昂的医药费了,就去校长家抄家。老师家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不给钱,拿命来! 家长就说,我儿子看不好,你儿子也别想好过。
 
    无奈啊,老校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举家外出避难。这是真的,可能细节有出入,当大致情节基本属实,我发誓。因为老校长的儿子就是避难到我所在的学校上学,而且,恰好成了我的学生。当然这是后来几年的事。
 
    冲动真的是魔鬼。老师都知道这个理。可为什么“打”学生,一直没有杜绝?
 
    扪心自问,哪个学生没受过或多或少的惩罚,哪个老师没多多少少惩罚过学生?
 
    继续吧,不吃教书这碗饭,总不能喝西北风吧。继续干咱们的教书这活儿——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