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暗示警枣梨火烧饼 显真身慈悲观世音
-
晌午时分,正是寅村花儿会的高潮,各大街道上都人满为患,三人一伙,五人一堆,人们都有说有笑的,根本就不清寿圣院里发生了什么事。
老道姑从中殿一直来到前殿,在供桌底,她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竹篮,又从供桌上随手拿了几样供品,枣是寅村特有的酒黄枣,清脆甜美,还有一股淡淡的酒的清香,梨子是贡梨香酥梨,还有几个大火烧饼。
“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只要发现有红花会的人,你就通知他们赶紧撤离,不得延误!”老道姑一边整理篮子里的东西,一边对跟在她身后的周至清说。
老道姑急切地从寿圣寺出来,只见一条人的河流正横在她的面前,路两边是黑压压的帐篷,帐篷里是正在休息吃喝的人,中间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接踵,人们只是笑哈哈地说着笑着,边走边吃着手里的小吃,完全是一派喜洋洋乐融融的和平景象。
“枣梨哩!大火烧!”老道姑只得按照原先约定好的暗语,开始试着去疏散红花会的人!
从寿圣寺一直到寅村的东门,老道姑一声一声叫卖着她篮子里的东西,时不时地,她还得躲避那些横冲直撞的粗鲁年轻人。周至清紧紧跟在她身后,发现一个红花会众,赶紧示意撤离。
老道姑是从上东门进的寅村,从正街一路走来,一直到寺楼底下,走得汗流浃背,喊得声嘶力竭。
开始时,赶会的人们并没有发现这事的怪异,花儿会上卖什么“枣梨大火烧”,只不过是古老的一个传说罢了,但真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时还是引不起人们的特别注意的,只不过,有些人见到老道姑的面貌,一时间引以为奇,恍惚间他们还以为是田氏娘娘复活了似的,但也只是见过之后的背耳之言,那田氏娘娘,分明是已经仙逝了的。
这时,寿圣寺钟鼓楼的钟声响了,午时已到。老道姑听到钟声,挎着篮子赶紧沿着大街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观察,看那些红花会的人散了没有,她发现,大街上的人依然不见少,而且帐篷里的人都还在。她急忙找到周至清,要她想方设法把暗号继续传下去。
“其实,咱们红花会的人已经听到你的暗号示警了,知道你死信的,那些人都悄悄地撤走了,可是不知道你死信的,他们就是不肯走,他们都不理解,你一向是主张反清复明的,为什么这时候会发出撤离的暗语?”周至清气喘吁吁地说。
“都火烧眉毛了,还解释什么?快,继续用加急暗语通知,否则的话,午时三刻一到,就会殃及当地老百姓的!赶快行动,不然就来不及了!”
这时,寿圣寺钟鼓楼上的鼓已经响过第二遍了,老道姑知道,只要那第三遍鼓一旦响过,那些守在寅村周围的官兵就会合围,那时候,红花会的人一个也跑不了,五百六红衣大炮,正对着寅村堡,那时候,整个寅村将再一次遭受灭顶的血光之灾。
不知是什么时候,只听得有人喊:“着火啦!”,接着大街上便是一片混乱,救火的救火,喊人的喊人,一时间乱成了一锅粥。谁也不知这火是什么时候起的,更不知是那个摊子不小心起的火,反正着火的是街两边的帐篷,一家接一家漫延开来,好大的火势,燃烧的火焰灸烤着救火的人,一时间,不少人束手无策,只是一个劲地叫喊,远处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听有风言风语说那边出事了,至于说出了什么事,一点儿也打问不到,慌忙间赶紧收拾东西,不曾想,炸油糕的不小心撞倒了火炉,火炭又烧得了帐篷,一时间,着火的地方彼起彼伏,偌大的一个花儿会,一时间变成了火海……
“枣梨哩!大火烧!”
就在大街上人们慌乱地奔忙的时候,有人忽然想起了那怪异的叫卖声,“观音菩萨显灵啦!”有人恍然大悟地喊了起来,一个个顾不上收拾东西,急忙忙逃散开来。
就在火势烧得越来越猛的时候,天上骤然起了一片黑云,只听得几声炸雷响过,黑云很快便布满面了天空,一场倾盆大雨如期而至,浇灭了大街上燃烧的火,浇散在大街上拥挤的人群。
不一会,雨停了,天空中意外地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就仿佛是约定好似的,寿圣寺的第三通鼓响了,就在那鼓响的同时,寿圣寺的上空一道金光闪过,一座金闪闪的微笑佛慢慢升起,之后便是一片沉寂……
老道姑拖着沉重的双腿,坐在观音堂的石台阶上,望着雨过后平静的大街,会心地笑了,而周至清却披散着头发,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她尽情地哭着笑着,发泄着那久久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愤慨。
“这是怎么一回事?你分明是吃了小皇帝给的九转还魂续命金丹以后才得病死的!我是不是在作梦?真的直到现在,我仿佛还在梦中游荡哩!你死后我悲痛欲绝,发誓要为你报仇雪恨的!”回到观音堂,周至清一下子扑到了老道姑的怀里,痛快淋漓地哭了起来。
“那是因为你们对九转还魂续命金丹的功效不了解!想当年我在宫中,吃了三次才将身上的毒给缓解了!第一次服药后,病得有气无力,就好象是将死之人;第二次服药后,将昏迷假死七天;七天后再服第三次药,身上的毒才会得已缓解!即便是这样,身上的毒素还是一时无法清除,还得等十五年后再次服药,再次经过缓解,总共得经过九次服药三次缓解,才能把体内的毒素彻底清除干净!”老道姑笑着说。
“您可把我们给害苦了!我哭得死去活来,还为您披麻戴孝的,一步一步将您送到坟茔!说真的,我也没有想到,您在寅村人的心目中,地位竟然是那么的高,一个外姓人,却有那么多人为您披麻戴孝抬棺送灵,真的是好人有好报呵!”周至清破啼为笑说。
“世上还是好人多!不过,只要你多做一些积德行善的好事,人们是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比如说那小叶子,就是那小皇帝,真想不到,小小的年纪,他的胸襟竟是那样的宽厚,因为不忍老百姓再遭生灵涂炭,这种时候对红花会还网开一面,我看他的确是一个好皇帝!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不到!这好人有好报,是天经地仪的事!”老道姑由衷地笑了。
“要不然,那高赞也不会说他那么多的好话的!可是我还一个劲地跟高赞过不去,总跟他过不去,跟他闹别扭!”周至清娇嗔地说。
“只可惜是天意弄人呵!”老道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对了,发生这么多的事,我倒把重要的一件事给忘记了!不是说有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会出现在花儿会么?我怎么没看见!那个人到底是谁?会不会是那小皇帝?肯定是他,他是大清皇帝,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还能是谁哩?”周至清喋喋不休问个不停。
“其实,那个人就是高赞!”老道姑肯定地说。
“高赞?这怎么可能?他不就是一个起墓俘所生的孩子,这又有什么稀奇的?”周至清不解地说。
“其实,高赞是大明王朝的正宗后裔,老朱家真正的子孙!”老道姑语气平静地说,就好象是说邻家的故事一般。
“那小皇帝知道吗?”
“他怎么会知道?”老道姑笑了笑说。
“他要是知道这件事,那可怎么得了?”周至清不无担心地说。
“他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其实在寅村,知道实情的也只有我和月堂大师,还有就是高赞的父母亲了,高赞是不久前才知道的真相!”
“真不知道他的心情会怎么想?”周至清一边叹息着,一边想象着高赞此时的心境。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