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中叶匈奴浑邪部、休屠部内附,至刘豹担任并州五部匈奴首领之一的左部帅,时间已经过去了3个多世纪。在这3个多世纪中,一批批匈奴族人骑着马,赶着牛羊,挈妇将雏进入塞内。他们起初活跃在缘边郡县,以后逐渐向内地迁徙,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分布地区越来越广泛。虽然他们基本上聚族而居,保持着原来的氏族部落组织,但与当地汉族人民朝夕相见,久而久之,双方之间在语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双向影响中,比较先进的一方总是居于主导地位,相对落后的一方必然要被改造、被同化。所以,匈奴族由游牧走向定居的农耕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而由农耕走向汉化是内迁少数民族的一条历史必由之路,虽然这条道路的最后目标很遥远,甚至是很曲折的。
我们看到,经过3个多世纪之后,南匈奴人在许多方面已经汉化或正在汉化。如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也和汉族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贵族子弟也开始接受汉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已采用汉姓,如南匈奴后裔的刘豹、刘宣都以“刘”为姓。南匈奴后裔改汉姓时之所以以“刘”为姓,大概因为他们认为“先人与汉约为兄弟”的缘故。
作为贵族子弟,刘渊小时候被父亲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儒者崔游的门下,课读儒家经典《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这几乎和当时的汉族地方大族子弟毫无二致。他熟读《孙吴兵法》和《春秋左氏传》,读《史记》和《汉书》也颇有心得,曾经感慨地对同学朱纪、范隆说:“我读列传的时候,常常鄙薄随、陆没有武艺和绛、灌没有文化。道义必须由人们去发扬光大,有一个道理不懂,都是君子的耻辱呀!”
到洛阳当质子的时候,刘渊还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不久,司马氏代魏,洛阳宫城内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改朝换代的庆典,司马炎以不流血的方式把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赶出宫去,自己端坐在御座上接受转换了角色的文武大臣们的顶礼膜拜。昔为魏臣今为晋臣的刘渊也俯伏在这一群诚惶诚恐的大臣之中。这是刘渊人生的第一次政治洗礼。
洛阳巍峨的宫阙,繁华的街市,开阔了刘渊的人生视野;魏晋的禅代,官场的倾轧,则启迪了他的政治智慧。他变得雄心勃勃,在洛阳渡过了弱龄孤旅的寂寞之后,他积极地开展社交活动,特别是与并州乡里王浑等人过从甚密。王浑对他格外器重,让其子王济出来拜见。他强烈渴望着建功立业的机会。刘渊有过两次机会,但这两次机会都因为他是屠各匈奴人而被断送了。泰始年间,扬烈将军王浑多次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及刘渊的文武才艺,武帝果然传令召见刘渊。晋武帝见他形貌非常,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就有些喜欢。及与他交谈,他气闲神定,从容答对,更给晋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晋武帝心里不觉赞叹道:“匈奴中竟有这般人才!”召见之后,武帝兴奋地对身边的诸位侍中说:“刘渊仪容不凡,机智敏锐,即使是秦汉的由余、金日磾也不过如此罢了。”这时,侍立在一旁的王浑之子、侍中王济接着说:“刘渊的仪貌机警,确实如陛下所说。而他的文武才干,则比由余和金日磾强得多。如果陛下委以东南的军事重任,那么平定三吴、会稽就不在话下了。”正在筹划平吴大计的武帝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可是,站在一边的侍中孔恂、杨珧却说:“陛下,微臣以为这件事还应该从长计议。刘渊的才干,当今恐难有人能够与他相比,陛下如果配给的兵少,不足以成事;如果配给的兵多,那么平吴后就回不来了。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命他统领本部人马,微臣尚且为陛下担心,何况把整个长江天险也交给他,这实在万万使不得!”武帝以为孔、杨说的也有道理,便默不作声了。
稍后,河西鲜卑族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晋军连吃败仗,秦州刺史胡烈、凉州刺史牵弘和杨欣先后兵败被杀。晋武帝司马炎召开御前会议,征询可以担任讨伐树机能的将领人选。尚书仆射李熹又推荐刘渊,他说:“陛下如果能够征发五部匈奴,给刘渊加一个将军号,让他领兵西征,秦、凉二州可指日而定。”又是侍中孔恂坚决反对,他说:“李公之言,不是根除祸患的办法。”李熹勃然变色说:“凭着匈奴人的勇猛强悍,加上刘渊懂得用兵,去宣扬圣威,有什么祸患不能根除的呢!”孔恂冷笑道:“如果刘渊能够平定秦、凉,斩下树机能的首级,恐怕秦、凉的祸患才真的开始。这正所谓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武帝经孔恂这么一说,又只得作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廷上的议论很快就传到刘渊的耳朵里。刘渊本有怀才不遇之怨,听说还有人一再在背后施放暗箭,心中愤愤难平。他从人们的目光中读出对他的不屑和猜忌来,心底不免泛出一股股凉气!有一天,他在九曲之滨设宴为东莱的王弥饯行。席间,想起自己多次无端受诬,心中极感委屈,不禁悲从中起,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他情绪激动地对王弥说:“王浑、李熹因为同乡相知,每每鼓励和提携我,而谗言也随之而来。他们是一番好意,虽然并非我的本心,但我却因此受到伤害。我本来不想做官,惟有足下理解。也许我会客死洛阳,这一别就是永诀了。”席间,他嘘欷不已,又纵酒长啸,声调高昂悠长,在座的人无不动容,为之流涕。刘渊所谓不想做官,当然是言不由衷,但他确实打不进洛阳上层社会的圈子。门阀士族不仅不接纳他,而且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紧紧地包裹着他,使他几乎透不过气来。
当时,齐王司马攸就在附近,循着啸声过来,得知是刘渊所发,远远地打量了半天。他觉得这是一个危险人物,不可不防,便上奏晋武帝说:“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臣恐怕并州将不得安宁。”幸好王浑在场,上前陈秦说:“臣以为刘渊是一个长者,愿在陛下面前为他作保。况且,我大晋正当向其他族类示以信义,抚以道德;如何能够仅仅因为疑心就杀人家的质子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晋朝不守信义么?”晋武帝点头说:“王浑说得对。”在王浑的保护下,刘渊才幸免于一死。不久,刘豹去世,晋武帝以刘渊继任为匈奴左部帅,让他回到并州。
离开洛阳回到并州,刘渊有一种逃脱重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