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南北分裂

 

  东汉初年,匈奴彻底分裂为南北二部。这是匈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单于舆死,匈奴贵族为争夺单于之位又闹了起来。单于弟、左贤王蒲奴继位,而一直在觊觎单于位的右奥键日逐王比,因不得立,愤恨不已。比是呼韩邪单于之孙、乌珠留单于之子,驻牧在匈奴的南部。这时,匈奴中连年发生严重的旱、蝗灾害,赤地千里,草木枯槁,人、畜疫病流行,死亡过半。蒲奴派遣使者向东汉请求和亲,希望得到东汉朝廷的援助。同年,比秘密地派汉人郭衡奉献匈奴地图给朝廷;次年,则向东汉请求内附。二十四年(48年)春天,匈奴南边八位部落大人商议,准备拥戴右奥键日逐王比为单于,并且到五原塞向守卫边塞的汉将官表示,愿意永远作朝廷的藩屏,抗御北方的敌人。汉光武帝得报后,欣然同意。这年冬天,比便自立为单于,并袭用其祖父的称号,也叫呼韩邪单于。这部分由呼韩邪单于比率领内附的匈奴有四五万人,是为南匈奴。
  东汉帮助南匈奴在五原西部塞80里处建立了单于庭,在经济上给予南匈奴大力支持,赐给他们的粮食、衣料、牛羊数以万计,后来,南单于徙居西河郡美稷县,而南匈奴各部落分布到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即今陇东、内蒙古河套、沿旧长城以北及晋北、冀北一带)游牧。
  南匈奴和东汉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南单于每年正月都要派遣他的儿子到洛阳祝贺,拜谒陵庙。朝廷照例要赠送大批的物品,所谓“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边境的安定既有利于东汉,也同样有利于南匈奴。南匈奴在和平的环境中,部落繁盛,人口增长很快,生产力迅速发展。
  当南匈奴内附的时候,北匈奴在漠南已经很难立足。为了缓和与东汉的关系,北单于一再表示愿意与汉和亲通使,汉廷态度冷淡。司徒班彪上奏说:“臣以为北单于贡献越重,实际上越虚弱;要求和亲的次数越多,说明他越恐惧。”班彪主张坚持羁縻的方针,并为朝廷草拟诏答之文,其中说:“单于连连发生兵乱,国内虚耗,贡物只要符合礼节就行,何必献上珍贵的马裘?”文中不无讥刺之意。北匈奴没有达到目的,便又侵扰河西。于是,东汉联合南匈奴、鲜卑、乌桓出兵讨伐,北匈奴左支右绌,众叛亲离。这时,丁零和西域诸国也对北匈奴发起攻击。建初八年(83年),北匈奴所属三木楼訾部落大人率众近4万人至五原塞内附;元和二年(85年),又有北匈奴部落大人车利、涿兵等纷纷逃亡入塞,先后有73批之多。北单于只得退出漠南,远引北去。章和元年(87年),鲜卑进入匈奴左地攻击北匈奴,杀北单于优留,大获全胜。屈兰、储卑、胡都须等58部、20万人,到云中、五原、朔方、北地投降东汉。漠北大乱,加上连年遭受饥馑和蝗灾,北匈奴犹如雪上加霜,南下附汉者接踵而至。永元元年(89年),东汉派将领与南单于联兵分三路征伐北匈奴,在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额布根山)大败北单于,北单于遁走,北匈奴81部、20多万人归附东汉。此后东汉连续出兵北伐北匈奴,直到永元三年(91年),北匈奴单于狼狈西遁。从此以后,除了零散留在漠北、后来融合到鲜卑中的10多万匈奴人以外,大漠南北再也不存在独立的匈奴族体了。
  内附的匈奴人的进一步南迁,是在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的时候。是年,南匈奴发生动乱,左部句龙王吾斯和右贤王互相勾结,联兵围攻西河美稷;又唆使乌桓、羌人,一起骚扰并、凉、幽、冀四州,边境一时不得安宁。东汉朝廷不得不把原治平定(今内蒙古东胜东南)的西河郡治迁到离石(今山西离石),于是南匈奴单于庭也随着迁到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同时,原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的上郡郡治迁到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原治临戎(今内蒙古噔口北)的朔方郡治迁到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北)。这样,居住在这些郡的少数民族也都一股脑儿地迁进内地了。其中,尤以迁进并州的为多,汾水流域各地,到处有匈奴人的部落,也有羯人、鲜卑人聚居的村落,从而极大的改变了这一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