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分析力
  分析力是指透过现象去分析原因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
  我们观察现象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到现象,而是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 做出判断。所以分析的基础是观察,观察的目的是分析。比如:我们看到路 上有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降价、事故等可能形成人多这个现象的原因。对于 孩子应该从简单的东西入手来培养分析能力。日常生活中可以分析的事情很 多,比如:阴天可能会下雨;做别人不喜欢的事会被批评;说谎可能会带来 暂时的好处,但是会引起别人的不信任等,现象与结果之间是有关系的。所 以我们必须以健康的心态去教育孩子。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依据知识和理念。在缺乏知识或者缺乏理念的 情况下,分析的结果就不一定是准确和客观的了。这也就是现代信息理论里 强调的“信息对称”。比如,夏天出门本来是不应该带很多衣服的,但是你 去的地方很冷,比如西北、西藏,那就要准备一些厚的衣服。这就是分析的 结果,而这个结果取决于我们所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由此可见,知识是多 么的重要。除了知识以外,分析还必须依靠经验,比如你去的地方不冷,但 是火车上的空调通常会比较凉,也需要多带衣服。
  我们把分析和判断放在一起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很难区分,实际上 却是有区别的。对分析的结果我们要做出判断,依据判断我们才能决策。在 实际生活中这些过程可能是很瞬间的事情,但是在理论上它们是不同的。判断的内容应该就是分析的结论。就像看病一样,大夫给我们化验,依据化验 的数据分析我们的身体状况,这是判断,然后再依据判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 方案。分析和判断通常很难分开,我也就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了一起。
  分析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分析的基础是观察,也就是看到现象, 然后运用知识对现象进行剖析。怎样分析、依据什么理论去分析、自己用什 么心态去分析都会影响分析的结果。分析清楚以后,其实决策仅仅是瞬间的 事情。所以分析的过程很重要。很多事情有南辕北辙的结论都是因为分析的 过程不同。所以,遇到问题,坐下来帮助孩子们好好分析,这是一个重要的 教育环节。如果能分析明白,结论自然会得出。当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分析 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经验、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地和孩子交流,这个过程 对于孩子来讲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同时更是培养他们独立地、理性地、客观 地认识事物的过程。
  决策力
  决策和决策的能力是两个概念。决策—通过观察分析而做出决定的过 程;决策力—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
  谈到决策,通常很多人会认为只有成人才有决策的问题。其实从小到大 每个人每天都在面对决策。大到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爱人,小到一 日三餐吃什么。
  应该怎样决策?没有观察就没有分析,没有分析就自然没有决策。如果 分析还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过程,是找出现象之间以及现象和原因之间的关系 的过程,那么决策就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即确定自己的行动的过程。我们通 过观察分析出了原因,知道现象为什么存在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 的目的是要决定自己怎样做。比如:看到阴天,就会联想到下雨,那么就要 决定是否要带雨伞。我们应该从小训练孩子的决策能力,让他们自己思考, 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决定的后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他们独立决 策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
  当一个人有明确的理念时,会勇敢地选择行动。行动的犹豫不决多半是 因为观念的选择仍然处于痛苦的筛选中。
  遇到问题是否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是对一个人的考验。如果一个孩子遇 到问题,没有决策能力,即使他的考试分数很高,也没有意义。
  孩子们在学校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由于我们不能帮助孩子们 去分析,有时还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表示出不满意,或者仅仅关注成绩,长 时间下去,孩子就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当孩子不和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 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机会,孩子们自然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如果父母能通过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情来让孩子理解生活,理解人性,他们才可以对生命中 的细节做出更好的决策。
  中国孩子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国内可能还好些,一旦出国,这个问 题就会很快暴露。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让孩子自己处理过事情, 从来没有让孩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过问题。孩子不是在一天早上突然长大 的,年龄只是一个标准性的划分而已。所有的存在都是过程。当然这样处理 问题的能力不是考试能考查出来的,所以,真的素质教育不依赖分数,而是 依赖于生活本身的经历。
  其实,决策的能力就是面对问题时决策的表现。有的人遇到问题,很快 就作出判断,有的人则需要一段时间。所以,面对问题时,决策所需要的时 间和决策的结果与目标之间的距离都可以考证出决策的能力。纵观历史上有 影响力的人,都是在决策上有超群能力的人。
  记忆力
  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所有这些都依赖于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力, 所有的过程都没有办法进行。记忆力的训练已经是一门专业的技巧。有兴趣 的家长可以咨询有关机构。      总之,我把素质归结为四种能力,即观察,分析,决策和记忆。必须要 说明的是,这样的分类是为了可以把问题看清楚,在实际面对问题的时候, 是很难分清具体步骤的。还有一个问题,这些能力是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东 西。具备得多,素质就高;具备得少,则素质就差一些。事实上,这些能力 是很难用文字来描述的。我仅仅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文字来引起大家对素质的 思考,然后通过实际的能力训练,让孩子获得更高的素质能力。
  对于素质的教育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素质和技能混为一谈。很多人为 了提高孩子的素质而去学习很多东西,比如绘画、钢琴等。素质会通过具体 的事情表现出来,但是并不意味学了很多技能就具备了高素质。通过对一个 孩子的技能训练来提高素质是我们的目的,通过技能的训练还可以观察出孩 子的素质类型,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得技能而学习技能。当然,如果是希望 通过这些技能而获得进入好学校的资格,那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与素 质不能混为一谈。
  技能不等于素质,分数更不等于素质。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素质是真 实生活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人性角度看素质
  我们要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孩子。什么是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不是完 美的,每个人都有缺陷,每个人都有私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求。当我们 能真实地理解这些人性中丑恶的东西时,我们才会寻找真实有效的方法去完 善人。先明白和理解人性的丑恶,然后用顺应人性的方法,在平等、自由、 权利的底线上,用制度提升人性中善的东西,抑制人性中恶的东西,经过几 代人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完美。
  20世纪70年代我们很想了解美国,就派了一些孩子去美国学习,让这 些孩子住在美国人家里,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来理解美国人。有一个 中国女孩子到美国人家的时候,最开始按照在中国受的教育理念来行动。比 如,主动清理房间、动物的粪便、花园等。每当她做这些的时候,那个家庭 的美国孩子会站在旁边看着她,然后不解地说,她一定有病。因为在美国孩 子看来,没有好处是没有人主动做这些工作的。后来,这个中国孩子厌倦 了,也像美国孩子一样,下棋输了才去扫厕所,打赌输了才去清理动物的粪 便。这个时候,美国家庭的孩子说他终于正常了。
  回归到人的本性上看待人,才有可能真实。同样,只有回归到人本性上 理解教育,教育才有意义。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